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的自由概念是对英法式的启蒙理性意义上的自由与康德实践伦理意义上的自由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认为自由与伦理的最高形态是实现现实与理性的和谐,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体系的发展,为此创造了现实的基础,但要使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真正地达到其理性的作用,国家的总体调控地位就非常重要,黑格尔认为这是走出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法律治理面临着"忽视移植法律中的价值"和"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两大精神困境。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与宗教》其本质上是从法律治理的精神内核角度来理解的,即针对其所欠缺的对法的目的价值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理想"中国梦"对法律的指引。法律治理的精神维度源于公民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之"自然法"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3.
4.
<正>强世功教授的《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月版)一书,从法律与现代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由法律人的法理学向立法者的法理学迈进的主张;对宪法文本、宪法解释和宪法司法化间题阐述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紧扣电影剧本《我是越狱犯》中主人公艾伦的一段曲折的人生历程 ,客观、冷静、深刻地剖析了艾伦这样一个有志青年人生理想破灭的社会原因 ,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司法的腐朽、民主的虚伪、人权的摧残 ,进而对西方宣扬的民主自由以及人权的虚伪进行了鞭挞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后工业化已经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运动,它促进了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对近代以来建立起来的这一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球化造成了国家与民族的分离,使社会治理赖以展开的民族国家框架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近代民主政治所确立起来的公民身份也受到社会治理现实过程的冲击,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不再严格地区分公民与公众。这是因为全球化使人们更为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使人的共生共在成为一个最具有根本性的主题。在人的共生共在面前,对人们做出身份区分已经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再可能。这样一来,社会治理唯一可以选择的建构方向,就是走向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7.
伯克利学派在“法与社会”研究运动中,采用规范主义的研究范型,强调价值追求和经验研究相结合,关注社会现实,认为法律应当回应社会需求,进而获得相应变革和发展。在整合法律、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三类型理论,构想并倡导一种回应型法。这给予我们一重要启示:是法律适应社会,而非社会适应法律。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对1993年制定的《科技进步法》进行了系统修改。新的《科技进步法》巩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基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写入法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宽容失败和强调诚信鼓励创新,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制度及运行机制,支持农业基础科技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说<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它既不是写当时流行的那种犯罪或谋杀的主题,也不是写向上爬者的成功小说,而是通过主人公一生故事阐明当时的美国社会制度毒害了一代新人,这不单单是这代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中年作家段荃法不久前出版了他的第三个中短篇小说集《活宝》(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作家丛书”之一种)。作者在这本作品集的(《后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在努力调整着自己。在调整中,我将坚持我认为自己应该坚持的东西,我将丢掉我认为自己应该丢掉的东西。当然,我也将继续努力借鉴和学习新的东西,以不断补充自己,丰富自己。对我来说,这种调整会是困难的,也会是较为长期的,但无论多么困难,无论时间多么长,我也将努力坚持这种调  相似文献   

11.
庞德作为美国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提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文章围绕法律与社会控制这一主题,以腐败为例,简要说明了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性,主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指出了其著作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对法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阐释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合法性来源和危机问题。在他看来,法律不能离开道德正确性问题,亦即合法性问题。在哈贝马斯的行动主义社会理论中,合法性是正当程序下主体间“理性辩论”这样的政治过程的可能结果;也就是说,只要主体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谈判、协商和达成一致符合“理性的辩论伦理”,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合法性是可以重塑和再塑的。换句话说,合法性成了程序的可能结果。哈贝马斯的这个“辩论伦理学”是建立在他的宏大的社会理论基础上的。本文的重点就是要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框架内,围绕他关于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剖析他对法政治学(民主理论)的贡献及不足。  相似文献   

13.
《大学》引用孔子的言论,论述品德的修养是本,处理具体的外在事物是末,先修养品德,再用美德感化百姓,这才是当务之急。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客观到主观的历练、成长。可以说,儒家思想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个体的心灵光辉和精神价值。《大学》认为君子只有在道德上做到推己及人才可以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指明君子要有仁爱宽容之心,而不应该嫉妒贤能。常怀公正之心,大道才能得以推行,天下才能得以平定。三纲八目的的目的是为了约束君子品行,使其逐渐完善人格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学之道"是一个人的成年的仪式,成人之礼,"大学"让他掌握一整套社会话语、社会伦理并获得一颗谦让、礼让、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4.
琼瑶小说《几度夕阳红》表现了深沉而平和的东方式悲剧以及达情达理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较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传统伦理规范的束缚,是造成悲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5.
16.
对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进行全面评析,针对当前所谓法律信仰的喧嚣讨论作出澄清,评析本书建构法治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生产与消费的内在关系之中探索和揭示了其中蕴涵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内在利益的相关性 ,进而使我们对生产—消费伦理本质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其中既有主体的方面 ,又有客体的方面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因为人需要通过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生产自己的身体。生产与消费的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 ,因而 ,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  相似文献   

18.
《弱者的武器》是一部描述农业社会后期穷人与富人之间阶级斗争的著作,作者从农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分析了以往未被关注的农民辛酸反抗的图景。社会转型时期的弱者实际上是由技术与阶级政治、国家政治以及政党政治共同塑造。斯科特分析了当地农民使用的多种弱者的武器,但它们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多半已经失去了效力。弱者的武器变迁过程也是边缘社会治理逻辑的变迁过程,在阶级统治、地方政府管理的逻辑下,弱者的武器分别表现为基于日常生活的反抗和以法抗争。地方治理逻辑具有诸多弊端,最终将走向国家治理的过程,弱者的武器也将在合作治理的过程中趋于平静。为此,合作治理将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采取公共对话的形式聚合公民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叙事伦理相对于理性伦理而言,指具体叙事过程文本内部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它既包括形式安排对作者、叙述人、人物和读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影响,也包括文本叙事溢出的不同于时代或作者本人理性伦理的个体伦理.鲁迅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人称安排充分体现了叙事形式所蕴涵的伦理意蕴,折射出叙述人以及隐含作者的个体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法意与人情、法律与人性为视角,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做出了一些探讨.并指出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折射出的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与华夏地域文化的魅力.此三者之间相互契合、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其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