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乾隆时代,袁枚(1716—1798)是一位“一编早定千秋业,片语能生四海春”(《随园诗话》补遗卷八,席佩兰见赠诗,下简称《诗话》)、享有五十年盛名的文坛领袖人物。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有的研究者特别注意他生平的某些表象,认为:袁枚是一位风流才子,优游林泉,“过了五十多年的清狂自在的享乐生活”。其生活、思想、创作,流于“庸俗、浮滑”。(参见米治国等《元明清诗文选》第118页、《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五卷《袁枚》)有的则更具体指出:“根本缺点在于缺乏社会现实内容”,“只是一种运用自如的消遣,一种剔透玲珑的‘盛世’点缀”(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册)。因此,应该进一步对袁枚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其人生道路、生活爱好、理论开拓与诗文创新等方面,提出初步探索的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袁枚不仅是著名诗人,亦是著名的古文家。古文中文学性较强的有人物传记散文、自然山水散文、抒怀散文与尺牍。传记散文写人性格鲜明,记事选材得当;山水散文多将山水性灵化,且重刻画山水各自的特征;抒情散文表现真情至性,抒情多与叙事相结合。尺牍短小精悍,表现个性灵活自由。袁枚散文的创作成就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清中叶是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骈文史上最有分量的骈文大家多半产生于这一阶段,而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骈文观上,袁枚主张文分骈散是自然之理、骈散系出一源且各有价值、骈散代雄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袁枚骈文形成了流丽浑脱的风格特色,这是他在规抚以唐宋骈文家为代表的历代前贤、综取经史百家各种精粹的基础上,发挥才情、熔裁学识、涵纳个性而刻意创辟的结果.袁枚骈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句式灵活多变、俪体散趣及议论自铸伟词、奇纵融通两方面,最能体现其特色与优长.要之,袁枚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大家,《小仓山房外集》也称得上是一部独标高格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袁枚(1716-1797)是清代中期思想最解放的诗人,是性灵说的倡导者和性灵诗派的领袖。他的反正统思想、尊重女性的平等思想总体上是解放的、进步的,但也有时代及其本人的个性所造成的局限。研究袁枚思想,对理解袁枚诗文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枚与《袁枚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字子才,小字瑞官,号简斋,一号存斋,因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仓山叟等。钱塘(今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袁枚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夏历三月二日诞生于钱塘东园大树巷,嘉庆二年夏历十一月十七日卒于随园。(按:嘉庆二年为1797年,但夏历十一月十七日已为1798年1月3日,袁枚卒年应为1798。)综观袁枚一生行状,可大略分为三个时期: 一、康熙五十五年至乾隆四年(1716——1739)为求学与求仕时期。袁枚5岁时开始受孀姑沈夫人家庭教育,7岁正式受业于杭州史玉瓒先生,读《论语》、《大学》,9岁始自学古诗词赋。雍正五年(1727)12岁为秀才,从学于学使王交河先生。雍正十二年(1734)19岁  相似文献   

6.
这是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康濯同志粉碎"四人帮"后写给我的11封信. 我和康濯同志通讯,向他请教文艺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延续到1991年他不幸因病去世,前后达30多年.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教益是终生难忘的.十分遗憾的是他写给我的、更多谈论文艺思想、文艺创作问题的几十封信,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毁了.  相似文献   

7.
郑燮与金农、袁枚交谊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园诗话》卷九:“兴化郑板桥,作宰山东,与余从未识面,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哭,以足踏地,余闻而感焉!后二十年,与余相见卢雅雨席间,板桥言,‘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余故赠诗云:‘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四《投郑板桥明府》:“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  相似文献   

8.
9.
袁枚与广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但其创作成就和影响,实在二人之上。 袁枚平生事业的起点,是广西巡抚金鉷的荐引。乾隆元年(1736),袁枚来探望在广西巡抚幕中的叔父袁鸿,时年二十一岁。由于“家徒四壁,日用艰难”①,父亲只能给他二两银子作路费,托柴东升带他到江西高安府署,又借银十二两,只身坐倒划船进广西,历尽饥寒,于端午前一日到达桂林。但袁鸿官运不佳,旅桂三十年还只是个幕僚,深感没有出路,因而一见袁枚,便怫然大怒道:“汝不该来!”弄得他惶恐无措。不料次日引见巡抚,金鉷看到袁枚“长身鹤立,广颡丰下,齿如编贝,声若洪钟”②,不禁暗暗称奇。恰好此时有人  相似文献   

10.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收录了很多自然、流丽、极具个性的少儿诗作,表现了他对儿童文学的高度重视。这些诗作与袁枚独出机抒的"性灵说"的主张吻合。袁枚一生都激赏少作,使得天资聪慧的少儿作品得以留存,为后人研究儿童文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续诗品》是其诗论思想的重要一部分。本文旨在从创作前提、创作精神、创作思维、创作艺术、创作宗旨、作品“辨微”等六个方面,对《续诗品》的诗论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人的独特审美能力加上曾经从宦带来的财富积累,使袁枚对园林建设有较高的要求。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让他视园林为生存之所,更视园林为一种艺术作品,既以审美目的为主,又不忘园林的实用价值,力求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统一,以使随园很好地集善、美于一体。在园林建设与治园之法的看法上袁枚亦随意通达,他随己所好,努力求得园林在实用方面的功用与自己的性情相随,而在园林美的建设上,他又随顺自然,尽可能地统一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  相似文献   

13.
袁枚反正宗传统的早期启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不仅竭力抨击宋儒和汉儒,斥责当世学风之弊,而且更力图挣脱儒经桎梏,直接向借圣人之言、圣人权威以实施文化专制主义的正宗儒学发起攻击,这确实具有谋求思想文化上自由与解放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叶著名诗人杨芳灿早年曾入随园门下,得袁枚教导、提携,受益匪浅,遂终生不忘师恩.近日笔者于<芙蓉山馆师友尺牍>、<松屋文稿次编>中,辑得袁枚佚札四通,不仅可补<袁枚全集>之阙,而且有助于补充厘清袁、杨二人之交往过程,因子录出,并作考述.  相似文献   

15.
一、“艰辛困苦的少年时光” 1925年10月30日(农历9月13日),茹志鹃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民家庭里。这个家庭的祖辈居住在浙江绍兴,至茹志鹃的祖父一代才迁居抗州,靠经营生丝行业而发家致富,但家业到了茹志鹃的父亲手里便因他是个浪荡公子而败落了。茹志鹃两岁丧母,三岁时父亲弃家出走,全家成员星散,她的四位兄长或寄居在姨母、姑母家,或当学徒,茹志鹃随着裹小脚的祖母辗转于上海、杭州等地为生活奔波,曾做过翻丝棉、糊火柴匣子、磨锡箔纸、  相似文献   

16.
尼采认为美体现在强力意志、超人之精神 ,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唯全意志意欲的艺术才能让人摆脱生之悲剧。而海明威其人以及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主人公的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创作语言方面正好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袁枚的生死观是其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袁枚面对死亡具有达观的态度 ,其自作挽诗特别是邀人同挽 ,把死亡视为可吟咏的审美对象 ,作为获取审美愉悦的创作的契机 ,实乃卓特超俗之举。但这不等于说袁枚恶生爱死。事实上他不仅不厌恶生 ,而且对生是十分珍视留恋的。  相似文献   

18.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清代影响颇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所作古诗豪迈奔放,近体诗清新飘逸,散文如行云流水,诗论能立一家之言。袁枚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卒于清嘉庆三年,享年82岁。袁枚年近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齿若编贝,声若洪钟,夜作不倦,还时常健步登山,后人对他有“一代文星兼寿星”之誉。袁枚高寿自有其健身之道,他在中年时就为自己拟定了远足运动、动静结合、坦然自运和食素尝鲜的“自律健身四法”。袁枚好游山玩水,他在诗中咏道要“游遍山巅和水崖”,他把远足看成是极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人戎昱从大历初年回到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到大历四年前后在澧州刺史府中作幕僚。大历五年冬天,先后游历衡阳、耒阳等地,大历十一年流徙到桂州。建中三年到兴元元年他曾担任辰州刺史,贞元初年,改任浙江东道某州刺史,贞元七年,任虔州刺史。他的晚年颇为凄惨,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富于感情色彩的诗作,或述说自己命运的不济,或钟情朝廷,或思念故乡。他的抒情小诗也富于文学情感。  相似文献   

20.
我也不记得是啥时认识王小鹰的,只觉得她那磁娃娃般的脸很像木偶剧中可爱的女孩子,名字也是我常常在剧本中用的.看了她的作品后,忽然想为她写传记,于是我开始收集她的材料,有机会为我心中可爱可亲的女作家写文章,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