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清楚地显露出作者以向往江南为指归的情感过程。这样一种情感过程直与中国历代文士视江南中国为精神故乡的“江南情结”相承续。因有对江南中国山水的前期涵泳与爱赏,因有禀承于中国历代文士“江南情结”的精神影响,由南入北的朱自清写下了“令我到底惦着江南”的名篇《荷塘月色》。而杨朴的文章则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荷塘月色》的内在情路,过度使用了一些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观念对文本予以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赵军  孟昕 《云梦学刊》2011,32(2):102-105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但对其主题意蕴的理解却一直存在分歧,要准确加以把握,一是要从文本本身的篇章结构出发,抓住三个"关节"即思情寓意的线索;二是要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由此可知,文本前半部分,荷塘月色之景写的是"冷静"与"独处",它与朱自清北来清华后的生活暗合;后半部分江南菜莲盛事的描叙,写的是"热闹"与"群居",而这又恰是朱自清在江南时生活的隐喻,整个文本传达的则是作者追求的"刹那主义"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1935年3月至6月《民报》副刊《民话》上发起了 一场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夜蝉声"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于夜里到底能不能听到蝉声.论争持续了三个多月,有八人参与,发表论争文章十余篇,其中还涉及朱自清的两封佚信,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十一年后,1946年朱自清写了《关于"月夜蝉声"》一文回顾了此次论争,然而该文...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鉴赏辞典》汇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金瓶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挖掘《金瓶梅》的学术价值,帮助读者去认识和阅读这部奇书,向读者展现了《金瓶梅》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群像,尤其对潘金莲、西门庆的性格剖析,辞典更是突破了习见的“淫妇”、“淫棍”说,将其置于晚明特定历史背景中加以研究;并指出陈经济的意义在于表明,腐朽透顶的官僚阶级不但自身必然走向灭亡,他们的接班人也不配有好命运。  相似文献   

5.
程世和对《荷塘月色》“江南情结”的分析显在的问题是:以其他“江南”诗意义的征引代替了对“荷塘”文本意义的具体阐释,以“江南情结”的笼统概括代替了对荷花象征意义的具体把握;“江南情结”分析潜在的问题是:以反映论的文学理念把《荷塘月色》看成了是朱自清对清华园荷塘的真实描写和对江南荷塘的如实回忆。这就无视和抹煞了荷花的意象形式及其所象征的情感意义。以荷花象征美人是中国文学中十分悠远的传统。朱自清写荷花正是在荷花是美人原型象征的文学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荷花在《荷塘月色》中就是朱自清潜意识中美人原型的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6.
梁颂成 《云梦学刊》2006,27(4):157-158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何泽中先生的《毛泽东对联鉴赏》一书。这本书装祯精美,设计大方,内容充实,文采华美,读过之后,真让人感到异彩纷呈,赏心悦目。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并且,这种训练往往又是从对对子开始的。没有上学的儿童,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素养,又有些兴趣,就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牙牙学语的孩子对对子,如“萝卜”对“白菜”、“狂风”对“暴雨”之类。稍长进入私塾以后,塾师更是利用初步的书本词汇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物,进一步强化这种训练。因此,我们在民俗调查中,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地…  相似文献   

7.
对《荷塘月色》的主题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但无论是"政治说"还是"人生感伤说",基本的思维都是从文本外部而不是从文本内部进行论证。本文则从内证出发,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根据,运用现代叙述学理论,分析论证了《荷塘月色》的主题乃是叙述人"我"的情感压抑、倾诉和彷徨。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得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李商隐的七绝《夜雨寄北》为例,来探析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的方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再简介作者情况及其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师还应对本诗与其他同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教师应对本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一个总体评价,从而更好地领略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黄天骥 《学术研究》2003,(7):130-132
刘逸生先生《唐诗小札》对诗歌“鉴赏学”的开拓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调审美受体的主观能动性 ,倡导让读者参与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二、坚持并灵活运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去理解作品 ;三、在诗歌鉴赏中广泛并纯熟运用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 ,使《唐诗小札》具有了开拓中见严谨、渊博中见轻灵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灸人口的散文名篇之一 ,人们都公认此文的艺术特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情 ,情景交融”。但对文章的主题 (即“情”)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从朱自清写作这篇散文时的处境入手 ,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分析 ,提出《荷塘月色》的主题是作者对自己“象牙塔”中的现实处境的别无选择和对美好人生境界无法达到的感叹 ,在这种感叹中凝聚着一个身不由己的知识分子对家庭与社会的良知 ,真实地再现了朱自清的人品。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肖振宇 《云梦学刊》2011,32(4):85-89
《读杜心解》是浦起龙研读杜诗的一部力作。但就是这样一部力作,人们对它性质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解。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一部诗歌注本,其实它应是浦起龙对杜诗的一部诗歌鉴赏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浦起龙表白了他的诗歌鉴赏思想,用他的鉴赏思想实践了对杜甫诗歌的鉴赏,并呈现出自己的诗歌鉴赏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以虚幻的"风影"、"树影"、"月影"、"采莲影"突出实在的荷塘美景,又以实在的荷塘月光表达作者的似喜似忧令人难以捉摸的复杂之情,使本无情趣的荷月处处留下作者的情思.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抒情散文的传世精品。文中和谐统一的境界、含蓄蕴藉的情操、经纬交织的结构、异彩纷呈的语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刘杰超 《学术研究》2004,(12):132-135
金圣叹是从整体的角度点评《水浒传》的: 一是他善于把握全局, 从宏观上感受作品的整体美; 二是他善于在整体性比较中鉴别作品整体价位, 在对水浒人物群体的比较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 三是善于从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角度, 从研究整个艺术方法体系的角度, 感受作品的艺术方法美。  相似文献   

17.
姚振文 《兰州学刊》2008,(11):15-16,44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将《环境保护法》修改为《环境法》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法律保障。《环境法》应该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应该是宣布国家环境政策、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政策性法律,应该是规范环境资源领域重大问题、全局问题,具有长远影响的核心法律,应该是与现行各单行防治环境污染法律、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具有不同内容、风格并且可以成为其他环境资源法律生长点的综合性法律。《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应强调:贯彻生态系统方法,推广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加强其生态法性质;确认公民环境权、参与权、知情权,规定公众参与制度;规范政府行为,规定政府环境责任制度;规定"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划等宏观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益环境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德君 《学术研究》2004,(5):130-134
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 ,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 ,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 ,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 ,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 ,其内在的叙事结构也基本上是“通鉴”式的 ,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 ,也明显受到了《通鉴纲目》的影响。因此 ,研究《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应充分重视《通鉴》和《通鉴纲目》曾经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分别是第一卷中商品进展为资本的过程;第二卷的逻辑结构;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过程即由剩余价值到各种形态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