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唱     
严阵 《中外书摘》2009,(1):57-57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问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千千吉 《老年世界》2006,(18):27-27
父亲工薪微薄,母亲没有工作、他们靠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持家度日,把我抚育成人。我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我觉得父母应该享享清福了。我想请他们去旅游.他们说从电视里可以尽览天下美景.何必花钱买累:我想请他们去吃饭喝茶.他们说饭店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卫生可口:我买的新衣服他们不穿,我只好不在买:家里的水仍是循环利用……总之,  相似文献   

3.
散步的启示     
方圆 《现代交际》2006,(6):68-68
米兰·昆德拉有一本书叫《生活在别处》,我对这五个字有很好的联想,我的生活总是在远方,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但是如果你现在赚钱少不快乐,就算你有再多的钱, 我保证你也不会快乐;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自得其乐,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别人跟你一起时也一样不快乐;如果现在不懂得享受生活,未来也不会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4.
读书之乐     
何立伟 《老年人》2009,(2):48-49
我读书向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只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翘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有些书买来四五年,翻都未去翻的情形也不是没有的。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石竺 《现代妇女》2008,(12):52-53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行走不是宣言,不是姿态,而是实实在在的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心感受新的旅途中动人情意的过程,是认真的生活在别处。"一定要去昆明"的话说了很长时间,却因种种突如其来的原因一再搁置。它成了我的一小块心病。终于抛开身边所有琐事,在这个八月踏上飞往昆明的班机时,我心里有预感:就像我一直盼望走进昆明一样,这个城市也一直在等我。  相似文献   

6.
《现代交际》2007,(7):48-49
兽族的巫毒商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门口立着几个不知名巨兽的牙齿,高大的烟囱,冒着炼药时溢出的青烟,柜里面预备着各种道具,可以随时供英雄们采购。那些苦工、兽人步兵、掠夺者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30文钱,买一瓶医疗剂,——这是1.17时代的事了,现在每碗要涨到50文,靠门口的巨牙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3,(10):32-32
丈夫给妻子发短信:“嗨,亲爱的,我和哥几个在酒吧,请帮我把脏衣服洗了,然后准备我最喜欢的晚餐等我回来。”  相似文献   

8.
相关阅读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学校有位姓毛的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相似文献   

9.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1,(3):62-63
批条 刚刚接任半个月的新局长找到老局长,开玩笑地说:“我的老领导,交接工作时你还跟我留一手呀?”  相似文献   

10.
《养性延命录》乃道教养生中的代表性著作,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此作品,即"缘督以为经"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角度分析,两方面既有分别,又相互融合,"缘督以为经"出自《庄子·养生主》,很多学者对此句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比采取其中庸之见,又分出三个小方面来论证其适中的思想,"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是《养性延命录》中的极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部分则从身与形的自我修炼来解读,更好地理解这篇养生学上的著作,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可有助于更好的加强对《养性延命录》这部经典之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房奴自白     
朋朋 《公关世界》2009,(9):45-45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标准的房奴。你问我姓什么,呵呵,不好意思,我已改姓房了。我研究了百家姓后发现,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没这姓高贵。你想啊,人生一世,忙忙碌碌,可不就为了这个“房”字吗?房,实乃我辈的最大理想和最高目标。叫什么我想了许久,不能太雅,也不能太俗,我翻遍了《辞海》、《辞源》,终于有了一个好名字,叫房子豪。唔,这充分显示了我要买房、买好房的决心啊。  相似文献   

12.
幽默小品     
《金色年华》2009,(10):64-64
一对年轻夫妻因家务琐事吵了起来。男的得意洋洋地说:“以后家里的事得听我的,户口本上我是第一页!”  相似文献   

13.
辞宴     
6月16日粤菜馆的饭局我就不去了。在座的有那么多领导和大款,我虽也是局级,但文联主席是穷官、闲官,别人不装在眼里,我也不把我瞧得上,哪里敢称作同僚?他们知道我而没见过我,我没有见过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具体职务,若去了,他们西装革履我一身休闲,他们坐小车我骑自行车,他们提手机我背个挎包,于我觉得寒酸,于人家又觉得我不合群,这饭就吃得不自在了。  相似文献   

14.
《炎黄世界》2010,(3):80-80
炎黄世界杂志社:我是贵州省荔波县退休干部;退休20多年来,我长期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特别是《炎黄春秋》、《名人传记》、《半月谈》和《世界知识》。十多年来我都年年私费全年订阅,从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特别敬佩《炎黄春秋》秉笔直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普通高中)。可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这个本应激情涌动、诗意盎然、馨香怡人的“世界”并不如人意,许多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沙化和缺失,他们阳光不在,真诚不在,美感不在,作文中出现的是一个个清冷淡薄的模样。如何运用作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黄楚烈 《老年人》2006,(2):33-33
我和老伴都年逾古稀,由于儿女早已成家,不在身边,时常觉得寂寞。后来,楼上搬来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姓尹,女的姓范,还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女儿。虽说素不相识,但互为邻居,同在一个楼梯间出出进进,总免不了要打交道。时间一久,我们便成了见面点头的熟人。秋去春来,相安无事。一个周末的晚上,我身体不适,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就早早上床睡了。偏偏这时楼上摆起了麻将桌,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烦躁不安,辗转反侧,但也莫可奈何,只能等待他们早点收场。可是,他们越玩越起劲,一直玩到第二天早晨5点钟。我一夜无眠,痛苦不堪。10年前,我因心…  相似文献   

17.
晓玮 《中外书摘》2006,(12):60-63
总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从上海写E—mail给远离家乡的我,说:“和父母住在一起久了,最大的梦想就是搬出去住,想象之中单身在外的生活不知道有多开心啊。”她们羡慕我四处奔忙着,边找生活边看风景的日子,也热烈地渴望着生活在别处。  相似文献   

18.
黎喜欢 《现代交际》2010,(10):172-173
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表现出其尴尬的处境。英语这一门课属于必修课和文化课,而现在人们都集中聚焦在基础教育这一大方向的发展之中,职业教育尤其是文化课的发展显然不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英语,在中等职业学校里究竟是单单为了其文化基础做铺垫还是为了其职业技能的发展而结合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筱敏 《炎黄世界》2009,(5):44-45
我一定是个好学生,如果有机会做学生的话。我对所有的课程都感兴趣,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全都那么诱人。我对万物的秘密怀有敬意,时至今日,《混沌》《时间简史》《科学革命史》以及《植物化石》《本草纲目》等等“杂书”给予我的阅读兴趣,一点儿都不亚于文学书籍给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漫画     
《老年人》2011,(11):44-44
看见了 和朋友到泰山看日出,一个朋友指着天空说:“我看见了。”“我也看见了。”这时,远处有人提着裤子站起来恼怒地吼了一声:“看见了就看见了呗,你们嚷什么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