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起伏更迭,新旧事物的潮流、正面负面的价值交织,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层次性.社会思潮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当前中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中,大众传媒要加强对价值观念环境的监测,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沟通思想与心灵,调控价值取向,传承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意识现象之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要以"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方针为指导,切实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周智 《齐鲁学刊》2005,1(6):134-13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4.
贾彦 《理论界》2007,(8):43-4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本文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深刻内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措施,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准则。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不少研究者往往满足于描述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特征.其实,揭示和阐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特性能更深刻地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且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特性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特征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五大根本特性,即始源性、导向性、基础性、恒久性和共享性.这是由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所深刻蕴含着的分别具有一元、主导、本位、终极和普世性质的核心价值观所决定的;或者说,只有具有这些性质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科学和深刻地阐释核心价值体系何以具有上述根本特性,且最终不至于被芜杂的似是而非的所谓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外在特征所模糊和掩盖.  相似文献   

6.
张兴祥 《江淮论坛》2008,26(3):113-117
本文探讨了价值、核心价值以及价值体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价值多元化、复杂化问题凸显的新形势下,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出清晰、准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并从中提炼、归纳出相应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桑春红 《理论界》2007,(8):33-34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人格,表现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整体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广泛而更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能更好地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当确立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根本性这五大原则。由此,共富、和谐、正义、为民、爱国、创新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多样的社会思潮,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实现两个"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福 《江汉论坛》2005,(12):71-7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价值的社会。积极创造价值、激励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确立更高的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动力和取向,而衡量社会和谐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应当是人本、功利、公正和道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多维意蕴及其取向,是一种协调、稳定与差别、矛盾并存,有序与创造活力兼具,人与人、人与自然同一的,具有多样化、整体性价值取向的新型文明社会。从多维视角,以整合观念去把握这一命题的内涵和本质,能为当前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正视各种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新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所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它表现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从和谐社会的内容上看,其目标要素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和谐;从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上看,其目标要素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完善有效的社会和谐机制,二是有序稳健的社会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搞清六大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学术探索》2002,(4):30-33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或手段。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 ,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因此 ,在理论上 ,要把和谐的理念明确地体现和融入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整个系统工程中 ;在实践上 ,社会主义法治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消除立法、执法和守法中的不和谐因素 ,搞社会主义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建中  陈硕颖 《学术论坛》2006,13(11):102-105
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和谐,必须着眼于协调和处理包括劳动(劳资)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恶化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也为某些企业主低估劳动力价值提供了条件。因此,必须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辩证地分析和解决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