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教育规律研究的世纪末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77-8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彻底否定“文革”期间仅仅把教育当成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自身的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教育规律的概念和教育规律的分类诸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这一时期理论界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要介绍,期望能有助于我国教育规律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杨晓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141-143
诗人在九十年代诗歌文本中的消隐,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在感物、观物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写 作面临新的可能。作者在文本逐渐消亡的过程应该始于英美新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其中艾略特和理查兹是代表人 物。随着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兴起,作者在文本中彻底死去,巴特、德里达和福科的论述值 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的主人公雅罗米尔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畸形的母爱使他在了解这个世界之前就失去了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青年时代的诗人的品性,青春期的无经验,被政治所利用,过早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雅罗米尔的理想和激情是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侧影,他的悲剧具有超越个案的象征意义,凝聚了许多具有同类性格的诗人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世纪末中国诗人精神历程的美学透视徐妍引言:诗人先锋的世纪末意识毋庸讳言,世纪末诗人在粗暴现实的包围下已经成了“隔壁的人”(梁实秋),成了“没有氛围的星星”(尼采)和大街上“拾垃圾的人”(本雅明)。但是,“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自救”(海德格尔),世纪末诗... 相似文献
7.
徐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72-177
加拿大建国之初,英裔和法裔两大创始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国家缺乏凝聚力。19世纪80至90年代,在"加拿大文学之父"查尔斯·罗伯茨的领导下,一批英裔联邦诗人以"加拿大第一"运动精神为宗旨,借诗言志,抒发爱国之情,为使英裔倡导的新民族主义占据主流地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多数联邦诗人通过自然抒情诗宣传加拿大新民族主义,罗伯茨则借助政治诗《加拿大》展示了民族主义情结,进一步提升了联邦诗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6,(3)
对诸葛亮北伐曹魏八年,不果而殁,历来有所争议.毁誊不一.诸葛亮从二十七岁跨上政治舞台,到他病殁,辅政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的近三分之一时间,他是在北伐前线渡过的。为赢得这场战争,他耗尽了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不幸的是,他五次进击魏军,一次比一次收效更微,“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与谋”,北伐前途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