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它是夏商西周三代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广阔率础,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春秋时代,在作为“普遍奴隶”的广大村社成员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村公社日趋解体,逐步转变为个体小农的乡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相应瓦解,产生了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以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代,新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农村公社逐渐变为历史陈迹,但其影响却在各个领域长期存在并留下不少曲折反映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們探討这个問題不是沒有意义的。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問題,当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論,从討論的情况看来,各家的意见还有很大的分歧,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是国有制形态,二、认为是私有制形态,三、认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形态并存。本人贊同第三种主张。爭論的焦点在于:封建社会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还是私有的?怎样认識封建地租与国稅的关系及其区別?对于这些問題进行深入的討論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南充师院历史系柯昌基同志在我校历史系作了题为《宋代的家族公社》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如西周的井田公社,曹魏的屯田公社,北魏至唐的均田公社,二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家族公社,三是作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赘生物的宗法公社。柯昌基依据大量的方志、墓志铭中的有关材料,对宋代家族公社的类型、内部结构及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指出:家族公社在宋代之所以蓬勃发  相似文献   

4.
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开始活跃起来,房屋及房基地的买卖成为普通人的商业活动。古巴比伦时期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用于买卖的房产面积一般在1沙尔左右,价格变化较大。在房产买卖活动中,一般的平民阶层是房产买卖的主要人群,而女祭司等富人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活跃的房产买卖活动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巴比伦时期土地制度的基本格局是土地公有与土地私有并存,根据《汉穆拉比法典》及考古挖掘的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买卖合同对古巴比伦时期的土地制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古巴伦时期已经存着相当成熟的土地买卖合同法。  相似文献   

6.
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租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原始材料的缺乏和古代语言文字的障碍,国内学者对于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租金问题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以古巴比伦时期的土地租赁契约对土地租赁中的租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租金的种类并不是单一的大麦,其他作物及制成品也可作为租金.租金的比率也多种多样,熟地、荒地、果园地等不同土地类型的租金比率各不相同;同一土地类型的租金在不同的时期内,租金比率也存在着变化.土地租赁活动在古巴比伦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土地制度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联系起来,并结合目前存世的各类古籍,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从西周时期相对完备到明清时期极度衰弱的演变过程,推动力则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秦汉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兴起,西周时期与土地原始国有制相适应的环保法制体系开始解体;隋唐时期,新的功能被弱化的环保法制基本成型;明清时期,与高度发达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环保法制已经被极度"虚化"。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指出,彼·特卡乔夫认为俄国没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因而更容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不排除俄国农村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的可能性,但是它的前提是西欧在俄国农村公社彻底解体以前就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向俄国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利于农村公社转变为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俄国革命即将来临,它对俄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和私有两种因素,是从公有制社会到私有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的两种形式:劳动奴隶制和家庭奴隶制与农村公社的大体消灭和大量存在有关。在奴隶制社会里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公社,战败的农村公社沦为集体奴隶,并有中央专制政府居于其上,这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罗马奴隶社会本身没有出路,取代它的封建社会所以充满生机,是由于灭亡罗马的日耳曼人处于农村公社阶段,他们将农村公社的精神带到封建国家里。农村中的公有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他们的技术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建立新型的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10.
古代希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城邦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城邦制度形成过程中有一个为西方学者长期忽视的侧面,即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城邦制度形成之间的关系。土地的私有制是在城邦形成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它是公民权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城邦中土地私有制是公民群体的特权,同公民的政治权利密不可分。据此可进一步论证,希腊城邦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并不如许多学者所说,是一个工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行土地私有制,文章对台湾省第二次土地改革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不仅不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反而要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同世界各民族相似,都经历过由氏族公社到农村公社的阶段。我国古代存在农村公社,这一点,近年来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但是,农村公社存在多久,却有分歧。有的认为仅西周时期存在过,有的认为只有春秋战国之际存在过,还有一位外国学者说什么:中国从古到今都存在农村公社。笔者认为我国只在夏商周三代存在过农村公社,井田制就是农村公社的份地制。这个问题,本人已有专文论及,不赘述。我国古代的农村公社有其发展、演变过程,大约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夏代是村社  相似文献   

13.
在原始公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演进的过程中,村社制的存在或残留,是奴隶制或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东西方均无例外。中世纪西欧农村公社形态长期留存,对其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时,才逐步消亡。本文拟就农村公社与西欧封建社会,再谈一些浅见,(1)谬误之处,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理由:(一)“它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二)“这种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平等权利遗留的残余”;(三)按劳分配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从实质上说是旧的私有制的一个尾巴”;(四)“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狭隘观点,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弄清楚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对于完整地、准确  相似文献   

15.
印度社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村社制度的长期存在。印度的村社制度,也和在其他国家一样,是在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向私有制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农村组织形式。印度的特点在于它的长期存在,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至今在大部分农村还顽强地残留着。但它并不是没有发生变化,马克思说过:“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小小的公社身上带着种姓划分和奴隶制度的标记。”不仅如此,印度村社的内部结构也不同于一般说的农村公社,并且已产生了封建的剥削关系,因此它成为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问题,我国史学界曾经展开过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整个东方封建国家都是实行土地国有制,而没有土地私有制;中国是东方国家之一,因而中国封建社会也是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东方各国不能说没有土地私有制,在国有土地之外,还有领主或地主所有的土地,而且土地国有制在中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似乎已讲得很清楚了。但仔细推敲起来,仍有一些疑问,这主要在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第一王朝)、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第五王朝)之间的巴比伦第二、第三、第四王朝方面,现提出来请教于有关专家。 一、海国王朝就是巴比伦第二王朝吗? 李永采等编《外国史大事纪年》(山东教育版):“前18世纪后期,伊新一带再次出现苏美尔人建立的独立国家,并和汉谟拉比的后代发生过战争。前1595年,国王伊路买鲁趁赫梯大军退走之机征服了巴比伦,建立起古巴比伦第二王朝(前1595—1518)世称‘海国王朝’。”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或以为是土地国有制,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两汉土地所有制性质问题,随着对两汉社会性质的看法不同而分歧。或以为是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或以为是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我认为经过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是瓦解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基本确立。但是两汉时期封建政府仍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国有土地,这种国有土地包括可耕地,封建帝王游乐、狩猎、牧养的苑囿(苑囿里也有可耕地)和资源丰富的山林川泽。本文着重探讨国有土地中的可耕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否缺乏“土地私有权”,缺乏“土地私有权的法律观念”的问题,是史学界早已提出,但讨论并不充分,也远未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都很重要。因为土地私有制(也叫所有制)和土地私有权不是同一个概念。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这就是说,土地私有制说明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私有权说明的是依据法律、在土地权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