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代散曲作者互见考(十八)谢伯阳陈所闻与无名氏[梁州新郎]《秋闺寄远》(金风萧瑟)案此套见陈所闻著《濠上斋乐府》,《南宫词纪》、《太霞新奏》、《吴骚合编》署名同,《昔昔盐》误作无名氏之曲。张凤翼与王雅宜[梁州新郎]《凉夜》(筠窗星散)案此套《三径闲题...  相似文献   

2.
明代散曲作者互见考(十九)谢伯阳文征明与杜圻山、李复初、无名氏[啄木儿]无题(秋归后月正明)案此套《乐府先春》、《吴骚集》俱注文衡山撰。《词林逸响》、《古今奏雅》、《怡春锦》均署名杜圻山。不无可疑。《词林白雪》题李复初著,未必可信。《昔昔盐》、《乐府...  相似文献   

3.
明代散曲作者互见考(十七)谢伯阳李子昌与刘东生、无名氏[粱州令]《四时怨别》(芳草长亭露带沙)案此篇南北合套《群音类选》、《词林白雪》俱注李子昌撰,《北宫词纪》亦题明李子昌著。《词林摘艳》题元李子昌作,疑非。《吴Q萃雅》(仅录南曲)、《词林逸响》、《...  相似文献   

4.
东坡南迁词考辨薛瑞生西北大学中文系东坡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四月南迁,先贬惠州,后贬儋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立,始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此八年间,朱祖谋编《强村丛书·东坡乐府),龙榆生撰《东坡乐府笺》,仅收编年词八首...  相似文献   

5.
札记一则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页载元稹《乐府古题序》一文,第二段第一、二句标点为:“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牍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此两句连读,于意不通。上句举刘补阙之乐府为例,说乐府开始于汉、魏;下句又举《文王操》等操、引为例,说乐府“不于汉、魏而后始”,前后自相矛盾,作者岂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近读明人冯惟讷《诗纪》,其《别集第二·题例》项下引用了此段文字,“之”字作“云”。则此二句标点应为:“刘补阙云:‘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上句为作者引述刘补阙的话,下句作者对所引进行反驳。如此,文意方明。  相似文献   

6.
初唐诗杂考(七)杨墨秋《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诗非沈期作《全唐诗》卷九六沈期《和常州崔使君寒夜食》诗,卷一一八孙逖名下重出。此诗非沈作,当为孙逖诗。诗题中崔使君为崔日用。《旧唐书》云:“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日用)权检校雍州长史……寻拜交部尚书...  相似文献   

7.
无名氏是四十年代与徐讠于齐名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家。他以《北极风情画》(以下简称《北极》)和《塔里的女人》(以下简称《塔里》)获得盛名,后继续创作“无名书六卷”及爱情自传小说《绿色的回声》等。解放后无名氏其人其文都几乎湮灭无闻。但是,甚至是在文革之中...  相似文献   

8.
李白创作的古题乐府不仅数量在当时诗人中是最多的,而且还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许。本文以李白创作的三首《长相思》为例,从音乐曲辞方面就他对古题乐府曲辞范式的恢复、改造和创新做一些探讨。并通过对乐府诗诗体形式的研究,从古题乐府曲辞的角度考察他的拟古乐府创作规范。  相似文献   

9.
杨梓为元代少数既为官又写作杂剧之作家 ,著有《敬德不服老》、《霍光鬼谏》、《豫让吞炭》三部历史剧 ,然人、作均不见元钟嗣成《录鬼簿》著录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仅著剧名于“古今无名氏”项下 ;唯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言三剧为杨所作 ,谓 :“(海盐 )州少年多善歌乐府 ,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在世 (案 :康惠 ,杨梓谥号 ) ,节侠风流 ,善音律 ,与武林阿尔哈雅之子云石 (案 :阿尔哈雅即阿里海牙 ;云石即贯云石。文误 ,云石当为阿里海牙孙 ,贯只哥子 ,参《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本传。阿里海牙传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 )交善。云石…  相似文献   

10.
《乐府雅词》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选宋词,它以选立论,唱响了南宋"复雅"思潮的先声。《乐府雅词》所体现的文学观念,不仅体现在编选者的序跋之中,更体现在选文结构中。《乐府雅词》的选文结构,以推重宫掖的编次方式,明确了雅词的体制要求,提示了雅词的审美内涵,包含了作者"渡江文物,追配中原"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诸家评点《聊斋志异》先由王渔洋评点《聊斋志异》始,到清末民初狄平子止,《聊斋志异》的评点者,总共有十六、七家之多。其中包括王士债(澳洋)、王金范(横山、择国)、三升(约轩)、刘瀛珍(仙航)、胡泉(考岛)、段(雪亭)、冯喜赓(皮里)、陈廷机(省庵)、稿本无名氏甲评、稿本无名氏乙评;但若称得起家的、除前边所提到的工渔洋外,再就是乾隆年间的王东序、冯镇峦,乾嘉间的王首孙、方舒岩,道光年间的何守奇、但明伦,清末民初的秋平子。清康熙年间,王士顿评.点《聊斋志异》。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际亭,别号…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共十二句写的却是游子思乡的内容。从...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字句考吴宗海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第一首腾芳众口,但在字句方面有异文,现就所见小考如下,以求是正。一、诗题。此诗《唐人选唐诗(十种)》未见,宋李《文苑英华》卷三一二作《芙蓉楼送辛渐长》,选第二首。以后的选本如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相似文献   

14.
陈恩维 《学术探索》2009,(5):138-144
模拟是梁陈宫体诗人实现"新变"的策略。梁代宫体诗人通过对乐府古辞的模拟,解构了旧体古辞,建构了宫体;通过对永明诗人的新体诗、赋咏古题诗以及新声乐府民歌的模拟,发展和完善了永明体,使之进一步向近体诗发展;而《玉台新咏》的编撰,则通过选目实现了宫体诗的自大其体。陈代宫体诗人的拟作旧题新作,完成了宫体诗的"新变",但最终滑入了色情的泥沼。  相似文献   

15.
一诗学之影响于宋代词学,最突出表现在以诗言志歌咏言的古老观念说明词的起源和产生。张侃说:“陆务观自制近体乐府,叙云:倚声起于唐之季世。后见周文忠题潭该乐府云:世谓乐府起于汉魏,盖由惠帝有乐府令,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也。唐元稹则以仲尼《文王操》,伯牙《水仙操》、齐牧犊《雉朝飞》、卫女《思归引》为乐府之始。以予考之,乃赓载歌,薰兮解愠,在虞舜时,此体固已萌芽,岂止三代遗韵而已。二公之言尽矣。然乐府之坏,始于玉合杂体。而《后庭花》等曲流歌淫侈,极而变为倚声,则李太自、温飞卿、白乐天所作〔清平调〕、〔菩萨蛮〕、〔长相思〕。我朝之士晁补之取〔渔家傲〕、〔御街行〕、〔豆叶黄〕作五七字句,东莱吕伯恭编入《文鉴》,为后人矜式。”张氏论“乐府”词之起源,忽略了古赓歌与今曲子的区别,谓其源远流长,萌芽于虞舜之时,其尊体探本之  相似文献   

16.
鲍照(416-466)①是南朝刘来时期著名诗人,元嘉体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和谢灵运、颜延之鼎足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歌创作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鲍照的诗歌作品现存二○五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七首,约占现存鲍诗总数的42%。鲍照乐府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是鲍诗中的上乘之作。《宋书》本传云:“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王夫之也曾称誉鲍照乐府诗“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②吴汝纶《鲍参军集选》,更直接了当地说:“明远乐府最高。”据此可见乐府诗在全部鲍诗中的…  相似文献   

17.
略谈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一直把唐人的旧题乐府看作是文人的拟作 ,并不入乐 ,与时下的音乐更是毫无关系。笔者以为 ,唐人作旧题乐府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旧题曲调一直流传 ,作旧题以入乐 ;二、旧题曲调被改造 ,作旧题以入乐 ;三、旧题曲调已经消失 ,作旧题以入新兴曲调 ;四、旧题曲调已经消失 ,只拟旧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旧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第四种 ,不仅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也把唐人作旧题乐府的动机看得过于简单了 ,这很可能引起我们对那些大量的乐府诗的创作效果、创作风格作出错误的判断。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唐人旧二歌皆今时吴歌也。” 《…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出现过包拯形象的共有二十个剧目,约占元杂剧总剧目的百分之四。其中有剧本流传至今的是: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武汉臣的《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栏记》,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曾瑞卿的《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某米》、《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叮叮当当盆地鬼》、《神奴地大闹开封府》、《张干替杀妻》,共十一种,约占现存元杂剧剧本总数的百分之八。除最后一种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价,前十种皆见于明代臧拉循编的《元曲选》。该书共选…  相似文献   

19.
《实践论》、《矛盾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孙尔台(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南京210008)为纪念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60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4...  相似文献   

20.
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其中“唧唧”是象声词并无异议,但究竟象何声,见仁见智其说不一。当代注本主要有两种解释:多数注本认为“唧唧”是“叹息声”,中学语文课本则注为“织(布)机声”。余冠英先生选注的《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挂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季镇淮等人选注的《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