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高潮。本文将从“身体写作”的定义入手,通过分析“身体写作”与女性解放、与道德观、与消费性文学的关系,来认识“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信仰缺失、精神世界空虚的必然产物,也是部分作家的一种写作策略。“身体写作”的出现带给我们对文化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身体写作”最早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并倡导。它旨在反对男性中心的话语方式,建立女性自己的言说方式和书写向度。而当代中国文坛上流行的“身体写作”,却是一种“欲望写作”,偏离了女性自觉的轨道。我们应倡导女性自觉状态下的“身体写作”。  相似文献   

3.
耶利内克的剧本擅长描写骇人的性变态,以一种推翻一切的极端方式探讨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在极端压抑的状态中的扭曲,借此展现畸形生存状态所折射出的女性在同强大的父权社会斗争中的无可奈何,以及希望争取到女性话语权的要求。不论是身体描写或者性暴力的写作都绝非简单展示身体或者体验描写,而是包含了传统颠覆、形象重塑等内涵。她着力于以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提出希望争取女性话语权的要求,她将女性身体符号作为对抗男权中心主义文化的有力武器,将色情作为暴力的实现来解构传统的男权话语,还原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提醒女性自身的注意并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内地可以说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没有哪一位作家或哪一部作品以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来观察社会现实,以女性的社会生存状态为特有的表现对象。90年代以后,一部分女性作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升温,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繁荣。所谓“病态”,指的是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从一开始就无暇他顾,急不可耐地突入女性自身的性活动这一私密空间,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求写作灵感和写作资源。十多年来,其写作视点日益下移,“性趣”日渐浓烈,以至深陷于自己的两腿之间不能自拔。这就注定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在其短暂的病态繁荣之后,必然迅速走向衰落。这一特殊的文学景观非常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有其产生的特定理论背景和明确的理论主张;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熊明 《现代妇女》2011,(4):25-28
本土视阈下的女性写作却越来越处于边缘化,以又凡为代表的本土女性作家在当前的文学形式下面临着诸多困境。从云南本土女性作家又凡着手,以她的女性主义写作作为切人点,诠释其女性写作姿态。进而探讨又凡在本土视阈下的创作处境,本土女性写作只有正确自我定位,在困境中寻求嬗变,方能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1年起,"美女作家"与"身体写作"就像文坛的兴奋剂,带来一款款耸动新闻的同时,也带来女性更为个性化的写作,从"实力派"到"时尚派"无不把自己调整到冲锋陷阵的状态。女性写作在整体格局上也愈来愈丰富多彩,春兰秋菊,各有其妙。作家对女人来说已成为一个吃香的职业。当代、新生代、晚生代,一茬茬的新面孔涌上来,以卓越的风姿踩着键盘舞蹈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女性身体作为切入点,以女性大学生体育审美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视角来解读当代女大学生对形体美的观点。研究认为:女大学生对自身身材要求上过度追求苗条,从而忽视了身体健康这一基本条件,为了追求身体的瘦弱,不惜牺牲健康为代价,在追求身材苗条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盲目追求社会潮流文化,缺乏自我主观判断,对于自身外在形态的过分注重,忽视了自身内在的价值,使女性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并出现对自我价值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为参照,试图分析华裔女性作家的独特写作策略从而是如何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又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分别从女性叙述视角、独特的叙述方式、叙述时间的混杂性、魔化了的中国故事四方面探讨华裔女性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相似文献   

11.
消费时代,女性身体以各种姿态进入媒介镜像,成为最美消费品。对镜像中的“美女”有两种解读,一是女性身体被“物化”,成为男性观赏的对象,成为商业资本利用的工具。另一种观点则肯定女性的出场,有助于女性的自我表达。在互联网时代,镜像中女性的身体符号,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消费社会的“物化”商品或是女性的解放,而是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作家群体涌现,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谌容便是其中一位。她以女性的身份看待社会和生活,构建女性写作空间,在创作中充分的展现了女性意识,《人到中年》是其代表作,体现了谌容对女性意识的思考和反省,有很大的进步性,同时也有些暗色。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4,(4):57-57
1.三口相邻,易感染:和男性相比,女性的生殖器官特别“害羞”,它们大多隐藏在身体内部,因此也有着特殊问题。如女性的阴道口有尿道口和肛门口两个邻居,尿液、粪便的刺激使细菌更易侵入,从而容易患上外阴炎和阴道炎。其次,由于女性内生殖器、腹腔与外界是相通的,细菌能通过阴道“侵袭”子宫。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国家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备孕不仅是年轻女性的任务,很多年近四十的女性也开始“蠢蠢欲动”地打算生育第二个宝宝。但是,如果不掌握备孕和孕期的相关知识,理念错误,身体状态不合适,怀孕和生产可能会给女士们带来不小的麻烦,小则身体肥胖久久无法恢复体型,大则孕程不顺,惊险情况迭出。  相似文献   

15.
张琳 《现代妇女》2013,(10):25-26
笔者认为,女性身体的解放对女性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透过分析马克思《巴黎手稿》这一经典著作,发现马克思对“女性身体”做出如下阐释:第一,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身体异化的社会状态,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女性身体”沦为“机器”、“商品”和“被消费”的境遇;第二,从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阐发“女性身体”的存在应遵循“感性原则”,认为“女性身体”是有“生命的、现实的和能动的”存在.这样的一种阐释,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事业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意涵与表征。它从手掌这一中性的身体意象中“逸出”而投射到了女性的胸部,同时形成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贬损,而这种现象在青年女性的职场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身体社会学的视野中看来,“事业线“是一种青年女性的职场新污名。这一污名来源于男性的凝视、身体资本的积累逻辑以及身体消费便利性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负面地影响了青年女性的身体健康。探索新污名的生成机制、社会后果以及治理策略对青年女性在职场中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月芳 《职业》2015,(10):40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女性身体健康更加的关心,女性身体的健康程度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更影响着整个家庭并间接的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加大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关注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妇女在围绝经期间,身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从而严重的影响着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并产生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妇女健康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与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来缓解这一阶段女性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从而提高妇女生活质量,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氛围,能够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首先对围绝经期的妇女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社区妇女的保证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祝少琪 《现代妇女》2014,(11):52-53
当今众多网络女性红人纷纷靠"露肉"出位,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女权主义阵营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如今泛滥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呢?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两种互相对立的声音。批判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支持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而笔者认为女性在表达自己身体自由主张时,务必要警惕掉入被父权制下的消费世界的"被身体消费"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康复 《老年世界》2010,(18):35-35
女性健康受到的最大威胁是内分泌失调,临床上有很多女性都有过内分泌失调的困扰。内分泌失调,其实就是荷尔蒙分泌出现障碍了。荷尔蒙是人体分泌系统调节身体平衡的激素总称。在所有荷尔蒙当中,对女性影响最大的是女性荷尔蒙(女性激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邻里关系质量和身体病痛之间影响的渠道,讨论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心理压力、邻里关系质量的测量方法等与身体病痛相关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明身体病痛具有情景化的特征,使用生态观点对具有身体症状的青少年进行干预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