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吐蕃王朝早期的韦氏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氏家族是吐蕃王朝时期主要的贵族家族之一。以韦氏为代表的贵族集团在吐蕃王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复杂的。韦氏家族在王朝早期的活动集中表现在不同内容的盟誓和贵族家系间的关系上,显示出吐蕃贵族们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吐蕃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吐蕃政治是王室与贵族间妥协的产物,这一思路对于古代吐蕃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研究赞蒙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吐蕃王朝的历史,尤其是王朝内部各派政治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奴隶制的吐蕃王朝时期。赞普是一邦之主,至高无上,统一掌管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权力。而赞蒙从形式上看她只不过是赞普的大小妃子而已,查阅《贤者喜宴》中载录的吐蕃官职品级,他们没有任何官阶和职权;但从王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看,赞蒙在王朝里很多时候却  相似文献   

3.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到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之间的二百一十五年间,吐蕃称雄于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都有长足的进步,在藏族历史上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吐蕃王朝遗留了大量的文献、碑刻、简牍等,成为我们研究吐蕃历史的最直接的最可信的历史资料。后期的藏文史籍都把吐蕃时期的历史作为重点加以描述,汉文史籍中对吐蕃王朝的历史也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解题公元七世纪初,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吐蕃王朝。吐蕃兴  相似文献   

6.
吐蕃王朝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自诞生时起就着手建立法律制度,这也是吐蕃政权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吐蕃王朝法律的渊源、创制、发展、体系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吐蕃法律的主要特点,试图从这个政权内部的法律层面来认识其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7.
吐蕃王朝建立后,继续拓展管辖地区.对这些处于边境的后拓地区,吐蕃王朝是如何进行军政区划设置的?本文主要依据敦煌西域吐蕃藏文文献和同期汉文文献,对吐蕃后拓的管辖地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吐蕃王朝两大羁縻藩国以及东道、南道和北道节度使韵建置.  相似文献   

8.
佐藤长的《古代西藏史研究》结合敦煌古藏文史料和吐蕃碑刻,以汉文记载为主,同时参考国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吐蕃王朝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学术价值较高。文中某些提法,如吐蕃与中国并列等述说,只代表作者的观点,非本刊所赞同。本刊从本期开始将连载邓锐龄先生投寄的译文,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区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 ,其中藏族、土族、蒙古族和少部分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考察藏传佛教在青海地区的演变过程 ,搞清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结历代中央政府处理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教训 ,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维护青海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青海在历史上受西藏吐蕃王朝的重大影响 ,今海西、青南的一部分地区曾经由吐蕃直接控制 ,唐朝安史之乱时吐蕃势力进据海东河湟地区。据史籍记载 ,佛教最早传入吐蕃大约在公元 5世纪拉脱脱聂赞普时期 ,到了公元 7世纪时吐蕃王朝政治恢宏、国力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吐蕃的官制问题,中外藏史学者已有不少著作问世,但对当时仕蕃汉人的官职、品位、职能以及在仕蕃官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有宏文深论。弄清这个问题,对研究吐蕃王朝的经济政治制度、汉藏民族关系和唐蕃文化交流,无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T·1089号卷子是关于吐蕃地方官职品位序列和任命名单的一份档案记录,具体说是对沙州官位和名单的记录。它是我们研究吐蕃王朝在其军事占领区设置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机构以及仕蕃汉官的品位、职责的珍贵资料。本文就这一卷子作出一些探索性分析,厚望于专家指教。 当时在唐封建王朝与吐蕃奴隶制政权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睦邻时期,又有兵戎相见、甥舅反唇的交恶时期。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到蕃人仕唐的官阶与人数。见于史传的仕唐蕃官,据《资治通鉴》载:  相似文献   

11.
向吐蕃征取质子,是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的重要策略。宋在与吐蕃接壤的沿边各州建“纳质院”,办“蕃学”,羁押大量吐蕃将校子弟,以此来牵制松散难制的吐蕃部落。宋向吐蕃大量征质的原因:一是为适应吐蕃民族本身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驾驭控制手段;二是与宋和西夏对吐蕃的拉拢、争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文献 ,通过对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清楚地指出 :这些地区中的绝大部分早在秦、汉时期就与中央王朝有了密切联系 ,有的即属中央王朝统辖。吐蕃在 7— 8世纪虽曾一度占据过这些地区 ,但这只是其在对外扩张中一时的态势。由于唐王朝始终坚持反侵夺斗争 ,加上被占地区各族的反抗 ,吐蕃时期并未能亦无法形成由其有效统辖的所谓“大藏区”。在吐蕃崩溃后 ,这一情况自然更不可能出现。到元、明、清时期 ,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和各藏区的治理更为全面、有力 ,始终没有出现过由西藏地方统辖的所谓的“大藏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文献 ,通过对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清楚地指出 :这些地区中的绝大部分早在秦、汉时期就与中央王朝有了密切联系 ,有的即属中央王朝统辖。吐蕃在 7— 8世纪虽曾一度占据过这些地区 ,但这只是其在对外扩张中一时的态势。由于唐王朝始终坚持反侵夺斗争 ,加上被占地区各族的反抗 ,吐蕃时期并未能亦无法形成由其有效统辖的所谓“大藏区”。在吐蕃崩溃后 ,这一情况自然更不可能出现。到元、明、清时期 ,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和各藏区的治理更为全面、有力 ,始终没有出现过由西藏地方统辖的所谓的“大藏区”。  相似文献   

14.
吐蕃王朝兴盛时期的藏族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伦理道德自然要受到当时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因此,研究吐蕃王朝兴盛时期的藏族伦理思想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整个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都是上升的;二是此时人们的伦理观念受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不同社会形态思想的影响(以封建的伦理观念为主),有自己特定的构成形式,这与兴起民族的基点(兴起前的吐蕃大量保存着氏族社会的观念形  相似文献   

15.
恩兰·达札路恭是公元八世纪吐蕃史上的著名人物,为赤德祖 赞和赤松德赞两朝宰相,对吐蕃王朝的鼎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若言松赞干布时期 的著名宰相噶尔·东赞域松为吐蕃王朝的建制安邦立下了万世不灭之功,毫不夸张地 说,达札路恭为吐蕃王朝走向鼎盛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赤松德赞亲自为他树碑立 传、大加颂扬、优渥礼待。所以,达札路恭一直成为吐蕃史研究的热点。藏学界的前辈 们各抒己见,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诸多考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使后人受益尤深。但 囿于史料,仍留下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达札路恭,笔者不揣冒昧,拟想在前 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就其生平、家族姓氏、名字和宗教信仰的转变几方面略抒管见,旨 在对这位著名历史人物之功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灭亡,拉达克王朝建立,至15世纪中期拉达克第一个王朝灭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最早创建于公元7世纪初的藏族法律是由具有地方性军事奴隶制性质的吐蕃王朝政权所制定的法律。吐蕃法律初创之际,充分吸收了藏族先民的伦理文化。借助吐蕃伦理文化广泛的群众基础,吐蕃法律得以制定、实施而逐渐完善,反过来又不断强化着吐蕃的伦理文化,不难发现丰富的伦理文化底蕴是吐蕃法律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具有政治、军事天才的领袖。他目光敏锐,从长远战略观点出发,一生致力于对唐亲善,大胆内向唐王朝,不断引进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向前发展。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奠定了吐蕃和唐朝二百  相似文献   

20.
藏文史书中多把"达磨灭法"归结为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形象地描述了达磨赞普的灭法行为,使其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经过对敦煌藏文文献与藏汉文献史料的互补分析,发现欧松赞并非达磨之子,拉龙·贝吉多杰亦不具备弑杀达磨赞普的客观条件,而且达磨赞普虔信佛法、修持佛法,并且著书立说。据此,笔者认为"达磨灭法"之说,很可能是欧松赞后裔所杜撰,不能用来分析和判断导致吐蕃王朝灭亡之根源的史料依据。事实上,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吐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即达磨赞普与其侄欧松赞的政权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