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燕  郭庆 《决策探索》2013,(7):15-16
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16期上发表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为了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是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是指"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了多少叱咤风云、头角峥嵘的杰出人物。谁是英雄,谁是枭雄,谁又是奸雄,历史虽然早已盖棺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党的基层干部最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一是找准"为了谁",寻找差距在哪里。"为了谁",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有标准答案,毛泽东最经典的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延伸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提炼出"三个代表",胡锦涛拓展为"科学发展观"。因服务对象不同,"为了谁"落实到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注解,只有找准问题、不足、差距,才能"知不足而奋进"。  相似文献   

4.
雪灾、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绿色壁垒、融资受限、环境处罚面对猛烈的环保风暴,谁还能置身事外!是主动解围,还是被动挨打?你的企业如何练就绿色竞争力?环保商机之大,哪里是最佳掘金点?谁是绿色先锋,谁  相似文献   

5.
商标归属问题、渠道占有问题、协议落实问题……王老吉这次旧愁新恨一起涌上心头。谁能快刀斩乱麻?谁能控制局面?谁赚了谁赔了?好像都是悬案。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会出现职场"站队"现象?对绝大多数所谓的"站队"问题,透过种种纷繁复杂的人际互动、利益关系等表面现象深入观察,其实可用中国自古以来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来分析,那就是:各种"分"与"合"关系能否得到合理妥善的处理. "站队"的最基本特点是"分"——从领导者角度看,是分清谁是亲近者、支持者、随从者、同盟者,谁是中间派,谁是疏远者、不合作者、对抗者甚至"敌人";从下属角度看,是分辨要靠拢、支持、随从谁,或成为谁与谁之间的中间派,并有可能疏远、不支持、对抗谁.现实中出现"站队"之"分"的具体表现各种各样,究其原因,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区别、利益分化、行为差异等产生并扩大,造成了关系疏离、隔阂甚至难以调和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出现主动的或被迫的"站队"后果.  相似文献   

7.
单位怪象     
正1.谁提议谁干。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职场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现实往往是,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那就由谁负责落实。长此以往,单位里那些爱琢磨的人,恐怕就会经一事长一智,然后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个单位的创新锐气,可能就这样慢慢被消磨了。2.谁能干谁干。能者多劳,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职场规律。不管是安排任务的领导,还是能干的下  相似文献   

8.
在高科技上市公司中,谁受关注?谁是领头羊?谁的水平突出?谁有前途?请看最受关注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排行榜。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很多场合流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你不是谁,你只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己。 那么这个“谁”到底又该是谁呢?这就要看说话的背景了,比如,你想给某个亲友弄个一官半职,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谁恐怕得是县长市长,或主管部门的某要员。又如,你没钱,但又想拥有一辆别克轿车或一套宽敞的住房,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  相似文献   

10.
原群 《决策探索》2004,(8):59-60
198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小景区人潮如流的景象,甚是令景区经营者乐不可支,于是旅游热起来了.各路旅游精英披挂上阵、各显神通,似乎旅游就是发展经济的捷径,谁上谁赚钱.谁黄袍加身谁就是皇帝,建景是景。开景即赢。  相似文献   

11.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资讯     
《领导文萃》2012,(7):136-141
吹风刘云山: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新  相似文献   

13.
河之洲     
交椅,是体现地位的象征物。《水浒传》里各位好汉一定要排出座次的行为,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历朝历代的农民革命,都是一呼隆地揭竿而起,谁不比谁多一块,但谁也不比谁少一块,只有经过造反、起义、失败、成功、转战、流亡、内讧、互斗以后,才逐渐形成领导集体和领袖人物。于是,权力的分配就体现在排交椅的座次上了。这种水泊梁山式的谁坐头把交椅、谁坐二把交椅,甚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绿林气息,由来已久,深入人心。有交椅者,怕失交椅;无交椅者,想得交椅;坐在前面交椅者,担心坐在后面交椅者挤掉他;而坐在后面交椅者,又时刻地…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正>元规则与生存之道职场之中,虽然有许多潜规则,但是如果你完全不懂,或是不理潜规则,是不是就混不下去呢?也不尽然。我认识的一位大姐,圈子里公认她"是一个完全没有情商的人"。她不善交际,不喜欢应酬,甚至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谁是谁的派系、谁跟谁关系暧昧这一类的八卦她当然是一概不知。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已经是公司主抓业务的副总了。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是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领导对下属进行授权,一般循着谁主动向谁授权、谁创新向谁授权、谁高效向谁授权、谁担当向谁授权的规律开展。下属要竭力避免枯坐等待、因循守旧、甘于平庸、缺乏担当等消极心理和保守行为,以积极主动、能谋善谏、善作善成、敢于担当的进击行为,赢得领导信任,争取领导授权。  相似文献   

18.
<正>"放管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顺利推进其在社会组织领域的落地,我们还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按照以往"谁登记、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社会组织被狭隘地认为是民政部门的工作,而"放管服"  相似文献   

19.
按职责分工,领导班子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谁领导谁,谁有决策权,谁有建议权,谁有实施权,各自的权力范围有多大,相互间的领导地位关系是明确的,并且从上到下,是一个稳定的塔形结构。这样的结构确保了班子的团结稳定和领导效能的发挥。明确的领导地位关系要  相似文献   

20.
嘴巴的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这理儿谁都明白。再有可能就是特殊的赋予。吃饭和说话听起来简单,谁不会吃饭?谁不会说话?我想说的是,吃饭与说话,因人不同,因人而异。芸芸众生,庶民百姓,吃的是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所说的话,自然也就三句话不离柴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