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该市乡镇人口的生育意愿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菏泽市乡镇人口意愿生育子女数为1.54,低于更替水平;性别偏好不明显;意愿结婚和生育时间推迟;生育目的也发生了转变.据此提出:国家应在生育政策与生育权益、家庭保障间平衡统筹,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向现代生育文明转变的分水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段:1966年至1968年,政治动乱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人口生产处于一种无管制的增长状态:1969年至1972年,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适时提出了"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口号,但只是单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973年至1976年,国家在"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政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价值取向,奠定了现行人口政策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1957年,在国家高层认识到需要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讲话后,理论界就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这场讨论,奠定了当代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调,使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有了坚实的群众性基础;积淀了关于人口问题的丰厚理论底蕴,为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以及新世纪以后人口理论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政策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人口数量和人口政策问题,认为:人口数量多少是一个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问题,简单地从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经济水平论证人口多是问题,折射出的是“人口数量决定论”;看不到长期低生育率所蕴含的人口未来发展的不良后果,把目前人口惯性增长说成“势头强劲”,是违背人口发展规律的;仅从人口数据出发决定微观家庭生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制定中典型的见数不见人的“技术主义”倾向,不符合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理念与程序;当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被确定为发展目标之后,公民生育权利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种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说辞丧失了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历次调整及相关争论,指出完善当前人口生育政策迫在眉睫。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弊端和隐患主要有:孕产妇女为计划生育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人口性别比失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金缺口扩大;年轻人口亏损;国防安全存隐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早日开禁是上上之选,应坚持正确的人口价值观,回归计划生育的本意,以家庭计划为主,社会计划为辅。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观和规范性的角度来研究人口政策可知,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引导是人口政策的核心和关键。在现阶段对人口政策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以下理念:其一为以人为本;其二为社会公平、公正;其三为文明、和谐。在以往的人口政策及政策评估中,抛开价值规范,只针对是否合规律性的人口政策评估,是片面的;人口政策价值指向的模糊和不确定,会误导群众并影响其生育选择;实际工作中偏重人口政策具体目标实现与否的目的性评估,易陷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误区,从根本上损害了政策的合法性。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出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以及一系列计划生育服务的规范性文件,明确阐述了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价值指向,即人口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要表现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规范性三个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及评估,要明确政策目标,选择合乎规律性的措施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政策要昭示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这三方面要同时兼顾、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向现代生育文明转变的分水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段:1966年至1968年,政治动乱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人口生产处于一种无管制的增长状态;1969年至1972年,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适时提出了"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口号,但只是单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973年至1976年,国家在"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政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价值取向,奠定了现行人口政策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新中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所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所实施的多项国家政策,包括城乡隔绝政策、农村经济政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消极的人口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本来贫困的农村变得更加贫困;改革开放后,尽管上述政策有了极大的改变,但其恶劣影响暂时还难以消除,对农村发展依旧发生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改善人口结构,落实“三孩政策”这一新人口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人口政策实施的宏观背景,分析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政策选择。研究认为,正确认识改善人口结构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新人口政策,实施积极应对国家老龄化战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拉动内需扩大,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协调人口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口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究竟能对人口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假定今后维持“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不变进行了人口预测。结果可知:城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高峰期最多可以新增出生人口400万;政策调整会提高人口峰值,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劳动力供给的衰减速度,但作用微乎其微。从其他国家的人口发展经验看,生育率的下降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因此,“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继续监测生育水平,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建立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体系;从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应对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已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政策体系,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基于对云南、贵州两省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的微观调研上,总结出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般特点:首先是政策的全面性;其次是政策的贯通性好;第三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深入剖析了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政策动态监测实施不容乐观;第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目标有所偏离和实现不均衡;第三、各省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执行程度有差别,政策实施效果有差异;第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明显针对性,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印度人口控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  李宝玉 《南都学坛》2003,23(6):117-122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都经历了曲折历程。两国人口控制都以国家调控为主,家庭计划为辅;都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杠杆来控制人口,充分发挥传媒作用;都加强宣传教育,将人口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决策。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效果影响不同。中国的人口控制基本成功,而印度则不太成功。只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人口政策的重点由控制人口数量转向化解养老风险、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是中国几十年人口数量控制目标实现之后人口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它表现为四大重要特征:第一,中国人口政策具有现代性,适应新时代人口新常态;第二,中国化解人口养老风险政策的福利性、公正性;第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化解养老风险政策的多元性;第四,基于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及实施社会支持政策的差异性,奖励对社会贡献较大的老年人口,激发公众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然而实现积极老龄化政策、化解养老风险,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基于老年人生理性素质退化的问题,实施适老居建设政策,方便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高其积极性;二是克服老年人口自组织性较差的弱点,实施服务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建设政策,使老年人活动有组织保障、经济保障.总之,在新时代人口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将人口战略重心由人口数量控制转向养老风险的化解.这既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与时俱进,又是有效人口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政策是国家一切政治经济行动的准则。国家的任何政治经济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政策也是广大群众行动的准则,人们的行动不可能不同各种各样的政策发生联系,如果我们不向群众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人们就会脱离我们政策的指导而盲目行动。在人口政策方面也是一样。三十年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说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当国家的人口政策正确,措施得力时,人口的发展就比较正常,否则,人口就盲目发展。因此,制定一个正确的人口政策,指导人口的发展,使人口发展服从于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口政策     
国家直接调节和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法令和措施的总和。人口政策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人口政策是指直接调节人口再生产和迁移活动的法令,其目的在于影响人口诸变数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广义的人口政策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旨在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措施。有些社会政策,其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尽管客观上对生育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属于人口政策范围。具体说来,人口政策包括:(1)有关调节生育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2)有关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洌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日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或基本稳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的产物。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人口是历史文化、文明传承的载体,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历史是人口发展的智慧结晶。本文在分析古今中外各国人口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兴衰与人口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得出现在是该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之时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针对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必要的.它是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宣传和自觉执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以及担负历史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政策是国家一切政治经济行动的准则。国家的任何政治经济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政策也是广大群众行动的准则,人们的行动不可能不同各种各样的政策发生联系,如果我们不向群众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人们就会脱离我们政策的指导而盲目行动。在人口政策方面也是一样。三十年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说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当国家的人口政策正确,措施得力时,人口的发展就比较正常,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