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批评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在什么条件下这种评价才有可能?或者更确切点说,它应该建立在什么法则上面?”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1859年先后给斐迪南·拉萨尔关于历史剧《弗里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的信,我们从革命导师评价《济金根》的实践中,会得到许多有关文学批评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悼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中,陶斯亮同志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是众口称誉的佳作之一。这封信发表时,在全国曾引起强烈的反响;如今读来,仍然可以感受到震撼心弦的艺术力量。在谈到这封信时,作者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作家,更不是诗人。这封写给爸爸的信,不是创作,只是把我所经历的一段生活如实地写下来;我没有塑造什么人物,……”。①我们知道,悼念文章不是小说,是容不得半点虚构的。悼念文章的写作,或抒发作者的哀思之情,或追忆被悼念者的生平之事,或于怀念中揭示某种事理,或在哀悼中表白一己心迹,总之,写法多样,不拘一格。一般说来,由于这种文章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只要有真情实感,有熟悉的人物和事迹,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写起来也就不很难。近几年来,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悼念文章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不  相似文献   

3.
伟大导师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献。今天,随着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总结两千多年来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认清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已复礼”,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反对复辟倒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拉萨尔是混进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大工贼。他公然背叛《共产党宣言》的革命原则,投降俾斯麦反动政府,疯狂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竭力维护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哥达纲领》从头至尾充斥着拉萨尔的信条,全盘接受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路线,是一个全面背叛马  相似文献   

4.
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献,是反对机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战斗宣言,马克思在这篇光辉著作中,彻底批判了拉萨尔反动的超阶级国家观,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今天,随着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深入批判林彪“克己复礼”反革命路线的极右实质,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进一步划清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界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与以往的任何悲剧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是从现代社会的社会矛盾及其最终解决矛盾这个意义上提出和思考现代悲剧观念问题的,把社会主义目标作为历史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目标暂时不可实现,现代悲剧观念就是对这一冲突的艺术表现。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具有深刻的悲剧人文主义对于当代社会确立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观念中的社会主义目标(西方学者称之为乌托邦)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由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成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结构,这一情感结构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中的辩证张力成为中国人民在苦难深重的现代化过程中得以支撑情感和心灵,在绝望中保持希望,在失败中顽强前行的文化力量和情感支柱。这也是文艺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具有强大力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是恩格斯1859年5月18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出来的。他写道:“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而在这里,我认为您原可以毫无害处地稍微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 这是恩格斯“为了党本身的利益”,坦率地批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希望于拉萨尔的。毫无疑问,它对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意义极为重大,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实践与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然而,什么是“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又怎样“多注意”它?从前很少有人探索。近年来,虽在一些高等院校学报的有关论文中有所论及,但我所读到的,多是些单纯从“性格描绘”本  相似文献   

7.
“哥达纲领”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左派——爱森纳赫派向拉萨尔机会主义派作无原则让步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背叛的代表作,是一个彻头彻尾充满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的修正主义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拉萨尔派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谬论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又说:“这句话只是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就告诉我们:人们要通  相似文献   

8.
艺术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问题,也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当前,学术界、文艺界随着对文艺规律的深入研究,对恩格斯于1888年4月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所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即“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了讨论,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讨论中的一些争论问题,读些粗浅的看法.(一)恩格斯在信的开头,首先对玛·哈克奈斯的小说《城市姑娘》作了肯定性的评价,接着,就以十分和善婉转的言语,向玛·哈克奈斯提出了启发式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特质。特别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批判,揭示出其哲学的思辩性质;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阶级性,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二十多年以前写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重新公开发表了。这是一篇光辉的马列主义文献。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在这篇伟大历史文献中明确指出:“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们的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向全国发出了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伟大战斗号令。过去,我们执行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不论  相似文献   

11.
纪昀对蒲松龄非常不满,为了消除《聊斋志异》中众多的才子狐仙的爱情故事对青年人造成的影响,他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但在劝惩的目的下,纪昀对社会各方面作了深刻的揭露,涉及官员、吏役、富豪、百姓、僧道。又用各种方法对社会的黑暗进行疗救。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理论家.他在建党思想、工运理论、统一战线、经济建设等等方面,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都有一系列杰出的理论贡献.在最近出版的《刘少奇选集》上卷的许多文章中,刘少奇同志着重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科学地阐明和论述了这两种倾向的各种表现和特点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提出了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这是他的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方面的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指导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致马可·波罗的信》是亚裔澳大利亚新锐诗人亚当·艾特肯的第一部诗集。诗集表达了艾特肯对亚洲人民、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回应了“澳大利亚是亚洲的一部分吗?”这一历久弥新的议题。不同于亚洲他者想象,艾特肯的亚洲书写没有过分浪漫化或矮化亚洲。然而,自小浸润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中的他也无法彻底拥护亚洲文化。诗歌中流露出的既亲近亚洲又排斥亚洲的矛盾情绪反映了澳大利亚人普遍共有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是偶然地结合起来(即不仅因为学说的创始人本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哲学史上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也交织着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对立。那末,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诡辩论?二者相区别的界限是什么,又在那些地方是对立的呢?  相似文献   

16.
《哲学笔记》(即《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一书是在列宁做的八个哲学笔记本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其他读书笔记、批注等汇集整理而成的。它写作的时间,是从1895年到1916年,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核心部分是在1914年至1916年写成的。列宁在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笔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与列宁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及时代条件分不开的。因此,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及时代条件,研究《哲学笔记》的成因和特点,对我们正  相似文献   

17.
重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下简称《信》),心潮仍然象初读时那样久久不能平静.这是陶斯亮同志写给已故父亲陶铸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悼词.这朵白花、经受了几多冰封霜冻,终于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的春天,破土萌芽,绽蕾开放.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书信通过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的评论,深刻地阐述了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并以巴尔扎克为例,说明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他的作品卷轶浩瀚,文采斐然,或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或以幽默的讽刺,或以犀利的批评,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半个多世纪来英国中下层社会的时代风貌,然而,却令人费解地没有受到评论界的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J.B.普里斯特利(John Boynton Priestley,1894—1984)。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他的作品卷轶浩瀚,文采斐然,或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或以幽默的讽刺,或以犀利的批评,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半个多世纪来英国中下层社会的时代风貌,然而,却令人费解地没有受到评论界的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 J.B.普里斯特利(John Boyn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