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持“超越”论的学者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作为相反观点,是从两极去说明 世界本原、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关系等问题的。”这种“两极对立的观点都只 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都不能合理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而“超越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引起哲学发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所在。” ②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唯心论的认识论,又产生过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全体上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但又各有片面的真理。但是,在认识论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传统的模式,认为任何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属于唯心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划分是评价认识论本质和意义的主要标准,一般说来,唯物论的反映论总是代表正确、进步,而唯心论的认识论总是意味着错误、反动。近几年,在哲学界又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旧唯物论的反映论并以此为理由直接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难。另一些人则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中主体因素日益突出而过分夸大认识中的主体因素,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开历史的倒车,又回到以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性为特征的唯心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一种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它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而有必要对它作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4.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央还提出了批判先验论,这将会把全党全国干部的哲学水平,把干部识别唯心主义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批判先验论的运动中,对于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没有触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客观唯心论,也是主观唯心论,也就是先验论,而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些人却把它认为是唯物论,甚至认为是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是恩格斯肯定了的,以致在哲学战线上引起了思想混乱达二十年之久,尚未得到清算。现在应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经济学总体上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作为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但它重在研究经济运行层次的问题,因而在不少时候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坚持唯物论、辩证法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过去,对中国哲学是否存在唯物主义传统的问题,学术界许多人心存疑虑。其原因大致是一方面认为唯物论唯心论之分,是由胡适以来套用西方哲学的分析模式,中国难有像西方那样明确以物质为本体的哲学家;另一方面是以往一讲哲学传统,习惯于开口就是孔孟老庄、程朱陆王,有的只是“道统”,没有唯物论传统的一席之地。以张岱年先生为代表的许多哲学史家,则以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提出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打破并根本改变了本体论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考方式,突破了木体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唯心论企图从物质和精神的两极对立中直接把它们统一起来的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与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既不能从唯心论观点去理解它,也不能从唯物论观点去理解它,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缺少“本体论”,没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述,因而没有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也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唯物论仅仅包含在认识论之中,“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哲学的唯物论。我们认为,这些看法都是缺乏根据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在很多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唯物论原理作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的本体哲学不能简单地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予以概括.尽管对老庄、孔孟荀、墨子哲学的吸纳和扬弃,使韩非子的本体哲学呈现出复杂难解的面貌,但仔细辨析可以认为,他的本体哲学是与道家一致的以道为核心的道本论,属客观唯心论范畴,而他建立的一套以道德理为基本框架的宇宙观显然具有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倾向.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个时期,哲学界曾热烈地讨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在讨论中,有种种不同论点,特别是关于统一性是不是动力问题,争论更多。关于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讲得清楚的,需要详细地全面地论证。但我的意见,是主张斗争的哲学,反对无冲突、无斗争的哲学的。这就是全文中心思想。事物发展动力问题,本来是一个老问题,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开始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自从有了哲学,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哲学路线、两种世界观就在实际上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斗争。具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人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所以能够运动,是受了神的命令,是由天命决定的。这种说教,继续了几千年。具有原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人,则起来反驳这种谬论,这是人类思想解放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年来,哲学战线的成就是显著的,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倾向,也要予以足够重视。哲学战线的主要倾向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就在不久之前,还有同志把哲学战线的主要倾向说成是主观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而又把机械唯物论的表现说成是哲学上三次论战,这是不能令人同意的。我认为,解放以来,尤其是自1958年以后,哲学战线的主要倾向就是主  相似文献   

12.
我国40多年和世界上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总结并提炼出来。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很需要从社会主义辩证法上进行研究和概括。在这些问题上有很多经验教训,也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辩证法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一、社会主义时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问题物质和精神、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及其发展变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属性、发展、性质和方向,而且它不仅是个理论性问题,也是个实践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第二方面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它只是“推广”到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而否认哲学基本问题本身具有社会历史观的意义。最近几年,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论争中。有的同志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只是  相似文献   

14.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15.
哲学发展的动力是多层次的,有唯物论同唯心论的斗争,有唯物论内部各派学术上的争论,有社会实践,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动力中,我认为社会实践是哲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哲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社会存在并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哲学性质的主要决定者。哲学上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其深刻根源于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但是,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并不是哲学产生的源泉。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同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认识这些事物,并力求按照自己的需要改变这些事物。在实践中逐  相似文献   

16.
石昕晖 《中州学刊》2004,(5):172-174
斯多葛派哲学不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糅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也不是多种哲学观点简单拼凑的杂拌,其哲学的性质是泛神论形式下的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是理性主义的方法.它崇尚理性和理性的作用,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是其表达。它是在对近代哲学中唯心论和旧唯物论、德国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客观现实性、客观实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是欧洲中世纪哲学战线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论战,是当时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列宁指出,这一争论“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页)。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对后来近代唯物论特别是英国唯物论经验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九三八年二月到延安的。到延安以前,自学过哲学,对哲学有点兴趣。到延安以后不久,见到了艾思奇同志。我们谈过一些哲学问题。那时候,他在抗大教哲学。抗大的前身是红大,就是红军大学。红大的哲学课,是毛主席讲授的。毛主席写过一本《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共分三章。第一章的题目:《唯心论与唯物论》。这一章讲了四个问题: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