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乡镇企业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有些耗能大、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而且管理落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乡镇企业要坚决整顿,对大多数乡镇企业要强化现代化管理。牡丹江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近几年来,却有了长足的发展。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比1987年增长31.5%,牡市郊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4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80%,上缴国家税金1300万元。产值、利润、税收分别比1987年增加38.4%、34.1%和45.5%。乡镇企业在牡市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已成为牡丹江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城乡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在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中,要不要持续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乡镇企业近些年同全国一样,有了较快地发展。到1987年底总产值已达85.5亿元,并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在农村几乎无所不包的行业和产业。从业人员已有14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以上。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以工补农,加快农村经济乃至全省整个经济的振兴,都开始显示出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省乡镇企业毕竟是基础差,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1978—1988年增长的因素,定量出各种因素在增长中的贡献率,据此归纳出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低、高投入(高资本投入)的增长特点。作者根据多国经济增长实例把所有经济增长类型定量分析为投入型、投入与效益并重型和效益型,认为,我国乡镇企业走的是投入(主要是资本投入)型增长道路,这与国营工业企业的增长道路相同,也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乡镇企业这条增长道路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它引发了许多矛盾和摩擦。乡镇企业应重新选择增长类型,即从投入型向投入与效益并重型转化,最后实现效益型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镇企业在近14年的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伟大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企业由150万个发展到1820万个,遍及华夏每个角落,平均每个乡镇有各类企业150多个,职工人数由2827万人增加到9609万人;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由493.1亿元增加到11752.5亿元,翻了4番;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由229.6亿元增加到3387.2亿元,增加13倍;全国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由22亿元增加到 458.6亿元,翻了4番多。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6.
《社会》1991,(9)
198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八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日均规模合计近600万人,相当于1987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总量。由于流动人口的增长,使这些城市实际容纳的人口超出常住人口总和的10%左右,达到7400万人。上海是目前八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1988年140.8万人,以下依次是广州(117万人)、北京(111.9万人)、天津(110万人)、成都(53万人)、西安(50万人)、沈阳(50万人)、武汉(30万人)。在1981~1988年7年间,这八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自1984年以后,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984年至1988年以下五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为:北京48%、天津2.7倍、上海1倍、广州1.3倍、沈阳2.5倍。五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计由250万人上升到536万人,增长幅度达114%。流动人口在短短几年形成了庞大的群体,成为大城市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     
《社会》1985,(1)
●我国国民经济迈出历史性步伐,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今后每年保持递增9%,翻两番可提前四年实现。●我国农村在深入改革中,农业又获全面丰收:198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35万个,到1983年底止,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22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2.1%,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突破七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国生产发展,人民收入增加。198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三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国高等院校将招生52万,比去年增加15.95%。到本世纪未,我国将需要70万名研究生,一千万名大学本科生,一千万名大学专科生和两千万名中专生。●据预测,在九十年代,西方将在中国近海勘探中投资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工业是中印两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86年中国乡镇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五倍多。从1973-74年度到1984-85年度,印度乡村工业和小工业的产值也增加了1.5倍。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七五”计划还规定,乡镇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要比1985年增长一倍。印度计划部长马德  相似文献   

9.
一乡镇企业小型多样,行业繁多,涉及面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制订、完善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乡镇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84年底止,绍兴市有乡镇企业9,550个;在业人员43.1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5.62%;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农村商品生产系列的依据建立农村商品生产系列,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村面貌的改观和现代化的实现。但是建立和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系列,不能靠主观意志,必须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客观上具备了相应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十个商品生产系列,是一个新的探索。 1、建立和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系列,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牡丹江市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8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9,851万元(不含村办工业),比1980年增长30.6%,乡镇企业产值达74,960万元,比1980年增长2.9倍,农村  相似文献   

11.
《社会》1995,(8)
据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有近2亿人的剩余劳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建设部村镇司司长透露,我国小城镇己达50000个,小城镇的建设已成为农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目前8亿农民中,3.4亿多劳动力仍滞留在1亿公项耕地的狭小天地里。农村劳动力必然在选择“就地转移”.因此.小城镇的兴起将成为吸纳剩余劳力的“畜水池”。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已吸纳1.2亿农村劳动力,今后每年还将吸收700万到8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近2亿农村剩余劳力将进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 ,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在“九五”期间 ,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 1 .4 90 8亿人减少到 1 .1 773亿人 ,净减少 3 1 3 5万人 ,下降幅度为 2 1 .0 % ,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 2 689万人 ,集体单位净减少 1 43 5万人 ,合计净减少 4 1 2 4万人。尽管同期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就业增长了 1 1 7.1 % ,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 54 .7% ,三资企就业人数增长了 1 9.5% 1 。但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浙江省安置城镇新就业的劳动者累计达142万人,平均每年安排14万人左右,城镇待业率从1978年的7.2%下降到1988年的1.6%。现有城镇劳动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近十年走上就业岗位的。就业问题的较好解决,使城镇新增劳动力大部分得到安排,保证了社会安定团结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劳动力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就业的宏观管理中还存在某些环节和某些方面的混乱,以及随着第二次就业高峰的到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重又非常突出。据有关部门的分析,浙江省城镇待业率1988年为1.6%,1989年已上升到2.1%。1989年末待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策略研究梁兴文一、乡镇企业的现状及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大势之所趋,农村经济必须走向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科学技术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据统计,1993年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住宿餐饮业增长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琴 《浙江学刊》2012,(1):154-158
本文基于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双重背景下,研究我国住宿餐饮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对比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接着基于生产函数,对比浙江与全国,分别得出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对产值的贡献模型;并测算出2014年,住宿餐饮业将吸纳430至522万人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民生看点     
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相似文献   

18.
济贫五策     
勿庸置疑,中国现实中的贫困状况是十分严峻的。刊载:在我国农村,还有约6500万人尚未脱贫,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在城镇,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贫困户约占总户数的4%。主要由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职工家庭、停产半停产待业职工家庭、部分离退休职工家庭,就业人口少家庭人口多的家庭和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家庭构成。贫困与就业状况息息相关,在我国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农民隐性失业率高达31%,绝对总数为1.38亿;在城镇,隐性失业率为18.8%,绝对人数为3161万。可以断定,就业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困扰着我们。据预测,“九五”期间,我国城镇5年内需安排5400万人就业,而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3820万个。若不采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15万人,在继续巩固已经上岗的20.3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础上,再安排6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培养新技师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6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力争达到500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290万人。这些数字表明,辽宁省政府为巩固劳动保障成果又立下新的标高。辽宁在中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有三个第一:国有企业职工数量第一,…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当前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葛立成在实现了总量的迅速扩张之后,已成为农村经济主体和我国工业重要支柱的乡镇企业,正面临着一种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发展迅猛,各类国有企业也加快了"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