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考古学会一九八一年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在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江苏各地文物博物馆、大专院校等单位文博工作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还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安徽、浙江等地文物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共一百余人。  相似文献   

2.
省考古学会成立后,1980年四季度和81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一、选择成立大会上的考古学论文,同博物馆学论文一起,编印成册出版。另外,准备出两期专集,一期为1980年南博科学讨论会论文专集,一期为扬州唐城考古资料专集。二、1981年在扬州举办唐城考古学术座谈会,在苏州举办吴文化学术座谈会并成立吴文化学术研究会。三、举办学术讲座若干次(包括邀请来宁专家进行讲演)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21日至24日,江苏省考古学会暨省吴文化研究会在苏州召开了学术年会。与会代表有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山西、陕西、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交流学术论文和资料80余篇。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周志华同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邱协耕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这次会议是为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而举行,所以大会讨论中心是在苏州城市史与吴文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由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举办的闽台古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于9月14日至18日在福州市召开。这是我省文博考古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从古代文化方面探讨闽台关系的首次学术会议。来自北京、浙江、江西、广东、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我省文博考古工作者共同研讨闽台古代文化关系,到会代表75人,提交论文70篇。  相似文献   

5.
应上海博物馆的邀请,镇江博物馆主办的《镇江吴文化考古成果展览》自1987年元旦至20日在上博展出。结合展览,特邀请长江下游几个省的有关考古工作者20余人举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吴文化学术座谈会。镇江地区属于吴国的中心区域。解放以来,由于考古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初步揭示了吴文化的面貌,珍贵的出土文物对于研究吴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大会: 值此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之际,我们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一九七九年恢复了。三年来,江苏省老一辈社会学家、中青年热心于社会学的同志们在省委领导下,在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及各行各界的支持下,为创建新中国社会学开展了多方面工作,为建立江苏省社会学会做  相似文献   

7.
根据省考古学会一九八二年活动计划,经过吴文化研究组和常熟县文管会的共同等备,以太湖地区“烽燧墩”问题为中心的吴文化学术座谈会于六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常熟县举行。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南京博物院,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市博物馆,常熟、吴县文管会,苏州大学、扬州师院历史系,苏州地区文化局及江阴、沙洲、太仓、昆山、吴江、无锡等县文化馆、图书馆,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浙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第三次吴文化学术座谈会,于五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常州市武进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及江苏有关博物馆、文管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七入。座谈会受到常州市和武进县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常州市博物馆、淹城管理处和苏州博物馆的同志,为座谈会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这次学术座谈会是继在苏州、常熟召开的两次吴文化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专题学术活动,主题是围绕“淹城”,讨论吴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吴城”的问题。这次学术座谈会的特点,一是重点明确,抓了淹城这个典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城”,是一国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中体现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对“淹城”作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3,(2):F0003-F0003
大庆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创建于1995年12月26日,是由专业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非文博单位业余爱好者和理论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从事大庆市文博研究、创新发展、宣传普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非营利性的市级学术群众团体。成立之初,挂靠大庆市文化局,办公室设在大庆市文物管理站,是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0.
关于筹备成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江苏省考古学会,早在去年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把它排上议事日程,正式进行筹备工作,是从今年四月开始的。4月23日,在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多次协商后,由南京博物院出面给江苏省文化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作了关于成立两个学会的请示报告。省文化局和省社联同意成立这两个学会,指示南博立即着手进行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筹备成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江苏省考古学会,早在去年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把它排上议事日程,正式进行筹备工作,是从今年四月开始的。4月23日,在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多次协商后,由南京博物院出面给江苏省文化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作了关于成立两个学会的请示报告。省文化局和省社联同意成立这两个学会,指示南博立即着手进行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华炎黄文化的学术文化热潮、自1991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已先后有河南、天津、湖北、福建等十九个省市和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成立了同类型的学会或研究会。为了深入研究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安徽的学术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1995年下半年,由郑锐和欧远方动议。,联合全省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着手筹备成立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于1996年7月23日召开了成立大会,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热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以十分欣悦的心情,热烈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建国以来,江苏省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相信:江苏省考古学会的成立,对于加强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对全省各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以及与其它地区就有关课题的研究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此大会开幕之际,祝大会圆满成功!祝科学讨论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祝江苏省的考古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十分欣悦的心情,热烈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建国以来,江苏省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相信:江苏省考古学会的成立,对于加强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对全省各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以及与其它地区就有关课题的研究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此大会开幕之际,祝大会圆满成功!祝科学讨论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祝江苏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的时期内为考古学科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四川省历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综述李明斌1998年3月9日至10日,四川省历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四川郫县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省内历史、民族、考古、文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70余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于1980年11月在武汉市举行,重点是讨论楚文化问题。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就楚文化研究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科学讨论会。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126篇,其中半数是讨论楚文化或与楚史有关的问题。到会的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博单位和11所高等院校的考古工作者100余人。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参加了年会。副理事长裴文中、尹达寄来了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29日,四川省休闲文化研究会筹备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召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均.省社科联学会学术部部长罗仲平、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周鸿德等领导主席了大会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8.
4月20日上午省社联集会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中国社联)成立五十五周年。出席座谈会的有:省社联和各个学会的负责人以及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50多人。会上,中国社联老盟员杜埃同志、楼栖同志、韩托夫同志和蔡馥生同志回顾介绍了中国社联、广州社联成立的经过以及他们当时亲身经历。中国社联是1930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成立的;广州社联随后在1933年成立。同时期还成了“广州左联”、“广州剧社”等组织。她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时革命文化学术团体,由“文总”统一领导。广州社联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冲破“白色恐怖”和“文化围剿”,把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学者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成立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9.
省历史学会、连云港市社科联、连云港市徐福研究会、徐州师范学院徐福研究室经过近半年的准备,联合发起、组织的首次江苏省徐福研究学术讨论会于5月28日至31日在徐福的故里连云港市赣榆县举行。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陕西骊山秦文化研究会、江苏省航海学会、南京市郑和研究会、山东省青岛市文化局、外贸局等学术团体、单位的代表,共48人。大会交流了20篇论文,12位同志做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月9日至10日,江苏省社科界在南京召开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省社科联暨省哲学学会、政治学会、科社学会、党建学会、马列毛著研究会、经济学会、中共党史学会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计经委、南京大学等六单位联合筹备的“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也同期举行。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霞林同志任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张永桃、戴立泉、黄文虎、刘任、陈兆德、谢家宾、童星、张祖忠任副会长,冒名若任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