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哭婚     
居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一般都喜欢在每年的十冬腊月嫁姑娘娶媳妇。不仅因为这是农闲日子,亲友们能抽出时间来喝酒,而且正值冬季,不会打雷下雨,接亲路上最方便。苗族同胞在娶亲时,有个十分有趣的习俗,就是新娘的哭婚。 文山苗族同胞娶亲,不论路途远近,都要在女方家住宿一  相似文献   

2.
, 《民族论坛》2013,(4):52-53
正遗产发现地:邵阳市绥宁县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乌饭节""跳花跳月节",是苗族群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之一,主要流传于以黄桑坪、寨市、关峡等乡镇为中心的绥宁县及周边的广大苗族地区。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相传源于宋代,是苗族人民为纪念用"黑饭"救兄而献身的杨金花而设定的一个纪念节日,最早只在苗族杨姓族群中流传,后来逐渐演变为苗族共同节日。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地处  相似文献   

3.
傍晚,苗岭山象个羞怯的少女,在云缠雾绕中悄悄隐去。估计苗族社员们收工回家了,我们便跟着苗族营业员龙国秀,打着手电,上了雄角寨。杨大爷刚到家,正坐在火塘边吸旱烟。见我们来,诧异地望着。龙国秀用苗语告诉他,我们想借借他家姑娘们佩戴的银腰牌。老人十分犹豫,面有难色。我们忽然明白了,“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把他搞怕了,就连忙解释:“我们不是搜银器的,而是借样品,给你们生产银器的。”老人望望龙国秀。“是啊,人家尊重咱苗家习惯,给咱打制更多更好的银器哩!”苗家最信得过的营业员替我们消除了老人的疑虑。他让老伴从最秘密的地方把银腰牌拿出来了。它有三寸长,上面刻着一朵肥硕的牡  相似文献   

4.
李晓林摄影 《中国民族》2007,(9):I0001-I0002
云南省文山壮旅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董渡村统捌寨的李顺明是仡佬旅,他们兄弟几个及其子弟相继娶了汉族、壮族甚至越南的苗族姑娘为妻,所以他们家是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他们有的在州里工作,有的在沿海地区打工,平常很少有时间回到位于中越边境大山深处的家乡。  相似文献   

5.
<正>1950年9月28日,一位来自湘西永顺县名叫田心桃的姑娘作为苗族代表随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来到了首都北京。在北京,她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当时的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团长潘琪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介绍田心桃代表时说:"这是田心桃同志,她的外祖母是苗族,祖父母是土家人,她讲的土家语与其他民族语不同"。这大概是新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听到"土家人"和"土家语"一词。  相似文献   

6.
半路﹃抓﹄亲文\岫森在黔东大山里遇上一队苗族乡亲,全是女的。一个四十多岁,六个十八九岁,个个穿着朴素,满脸喜兴。一个姑娘提一只细篾竹篮,在队伍前边款款地走着。后面四个姐妹簇拥着一个戴银项圈、穿青布衣裙、脚登新鞋、稍事打扮而有点害羞的姑娘。四十多岁的大...  相似文献   

7.
中越边境上传来了沉闷的地雷声。“老边防”被地雷炸伤了!顷刻间,一群群身穿百褶裙的苗族老阿妈,系着花围腰的壮族姑娘,戴着银项圈的瑶家娃子,裹着包头布的彝族大爹,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摘下最好的香蕉,有的捧着米酒,从四面八方涌向马关驻军医院。人们焦急不安地询问他的伤情,恳求医生一定要尽快治好他的伤。“老边防”是谁?为什么这般牵动着边疆兄弟民族群众的心?一位苗族老阿爹指着老君山上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含着热泪说:“木棉树最爱边疆的泥土,我们最爱木棉树。我们的好‘咪多’(苗语:儿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代表团演出的苗族《古瓢舞》,以她富有民族特色的情韵风格,凝练、清新、诗意盎然的舞蹈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丽的都柳江边,一群妙龄苗族少女娴静地绣着花带,其实,她们是在这儿等着阿哥……。随着徐徐春风,送来了拨动姑娘们心弦的古瓢琴声,就在她们一怔的当儿,抱着古瓢琴的小伙子们,已经来到姑娘们的身边,跳起了“踩歌堂”、“古瓢舞”,以诙谐、逗趣的舞蹈表达了对她们的爱慕。这下子可羞坏了姑娘们,她们掩面而逃。既为姑  相似文献   

9.
知识荟萃     
你知道苗族的芦笙吗?芦笙,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每当苗寨欢庆佳节的时候,由几十支、几百支芦笙组成的笙乐队,吹奏起各种乐曲,盛装打扮得苗家姑娘们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苗族的盛大节日活动中,最令人兴奋的不是跑马、斗牛、斗雀、吹笙舞蹈,而是苗族妇女的服饰衣着。一眼望去,满山满岭,红、黑、白、蓝的颜色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苗族妇女服饰,若要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占三类中的大多数。姑娘们穿着的是已经过改革的便装。头上仅戴传统花帽或以花格帕围  相似文献   

11.
<正> “鼓社祭”俗称“吃牯脏”,是黔东南苗族社会的一种祭祖大典,内容是:杀公水牛击鼓祭祖。这种杀牛祭祖的习俗在苗族社会中普遍盛行,湘西苗族称为“椎牛祭”,贵阳高坡苗族则称为“敲巴朗”。它是苗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苗族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苗族“鼓社”文化源远流长苗族“鼓社祭”产生的时间早,流传时间长。关于它的起源以源于兄妹结婚的始祖传说较有代表性。传说:古时候,老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孵出十二个兄妹,洪水淹没后,只剩下哥哥“姑昂”和妹妹“卖”。  相似文献   

12.
凤凰的承诺     
路勇 《民族论坛》2004,(11):1-1
去年,我们一群业余摄影师相约来到了凤凰古城。南长城的风貌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苗族的风情更是让我们痴迷不己。久居城市的我们,仿佛每一缕神经都透着轻松和自在。手中相机的快门也在一次次惊叹后,欢快地摁下。为了捕捉苗族的风情,我们拍了许多房屋建筑和山山水水的照片。但是,要充分记录和展示风俗,人物的拍摄格外重要。在河边,我们遇到了个漂亮的苗族姑娘,大概十五六岁的样子。小姑娘身上的苗族服饰非常美丽,淳朴的眼晴里透着拘谨和羞涩,也让生活在城市喧嚣中的我们有了沁人的快乐。我们都提出给她拍照的要求,还承诺回到城里给…  相似文献   

13.
走过死亡     
身患绝症的湘西苗族姑娘向绍英,终于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下战胜了死亡,重获新生。她的苦难遭际和坎坷经历,不仅向人们昭示了生命的坚强和可贵,而且也奏响了一曲人与人真情相助,无私关爱的动人颂歌。让我们怀着发自内心的关切和感动,走近这个苦命而坚强的姑娘,走进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有个十分特殊的家庭:一家九口,四世同堂,情融五个民族。一家之主是79岁的壮族老人侯振荣,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也没闲着,给正忙着修房子的儿孙做帮手,搬搬砖递递瓦。"儿孙都长大了,以前的老房子不够住,打算修个大一点的,一大家子和和睦睦住在一起。"侯振荣老人笑着说。早年,壮族的候振荣经人介绍,与一位来自马堤乡的苗族姑娘结为夫妻,生下两个女儿侯日孟(苗族)、侯日莲(壮族)。小女儿侯日莲外嫁后,大女儿侯日孟招来一个侗族的上门女婿石成建。婚后,大女儿侯日孟生下儿子:侯光祖(侗族)和侯光源(壮  相似文献   

15.
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歌舞之乡,一个集中了苗族文化的腹地;一片集人类学、民族学、民民俗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学科领域文化形式的土地,一个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崇备至的苗学考察基地。在这里,苗族人口占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在这个相对偏僻的深山里,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并保存了大部分中国苗族数千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和世界,成为一种奇迹。台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2001年,台江县专门成立了苗族文化保护委员会暨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办公室,并组织了各种苗族民间艺术、民俗旅游活动,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 操办婚事攀比摆阔,常使亲友伤透脑筋,您可知道,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一带的苗族地区,男女婚礼却是俭朴风趣。六亲客“六亲客”是新郎家从本房族请到新娘家迎亲的六位能歌善说又有酒量的礼客。苗族人民重感情,轻钱财。青年男女相亲恋爱,女方不会索要男方的彩礼,姑娘出嫁也只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没有繁多的嫁妆,迎亲就不必兴师动众了。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早晨,“六亲客”身穿长袍,头围包帕,手持雨伞来到女方村寨,齐声高唱《娶亲歌》、《进门歌》,新娘父母闻讯便请人将“六亲客”迎进屋  相似文献   

17.
芦笙,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每当苗寨欢庆佳节的时侯,由几十支、几百支芦笙组成的笙乐队,吹奏起各种乐曲,盛装打扮的苗家姑娘们围着芦笙队翩翩起舞。芦笙和着姑娘们优美的舞步,给苗家的节日增添了无比欢乐的气氛。我国西南的瑶、侗、土家、彝、侃、怒、傣、拉祜、纳西、傈僳等族及苦聪人一也喜欢吹芦笙。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到9月,我得到了"亚洲人研究亚洲"项目的资助,赴泰国清迈府从事泰国苗族的调查研究工作。泰国苗族与中国苗族同源同根,大约在19世纪中晚期苗族迁入泰国。他们自称为"Hmong","苗族"是他称。泰国苗族人口在北部山地民族中名列第二,大约占山地民族总人口的16.52%。根据2002年人口统计:泰国苗族有153955人,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等12个府的253个村子。为了了解泰国苗族的真实生活,我来到昆岗拉与麦沙买两个村寨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17):45-46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苗族是一个崇尚武术的民族,从远古的苗族先祖蚩尤中原逐鹿到乾嘉苗民起义,到20世纪30年代的苗民革囤抗日,正是因为苗族武术,才使这个民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苗族武术在花垣县流传很广,全县18个乡镇的群众都习苗族武术,流传遍及湘西州8县市和湘、黔、渝、鄂4省市边区的苗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古籍和碑刻材料,对苗族的姓名历史和现在,作一探讨。 一、古代苗族有支名无姓氏 融水县北支苗族从贵州省迁入时,分为沙、分、鲁三个支系;至今已有500多年了。据苗族老人说,古代苗族只有支名无姓氏。红水乡高文村89岁高龄的贾青响说;“苗族有姓大约从我祖父那一代开始,以前是没有姓的。我们小的时候,见到汉人进村就说汉官来了,就跑去躲起来。只有村里的头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