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星星 《管理与财富》2008,(10):53-53,5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信息产业的总产值逐年增长,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第2软件大国,但同是人口大国且经济实力更强的中国IT产业却远远落后,面临这样强劲的对手,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印度IT产业成功之路的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IT产业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利用FDI的战略调整--基于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管理世界》2005,(7):148-149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改革开放晚10多年,但印度却从1991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培养出在世界极具竞争力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和服务业。由于中印两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供给、产业发展状况、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印度在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方面的做法,对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国际竞争力,必将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一)技术与劳动——中国与印度在外资战略上的差异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富裕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是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推进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先行先试,促进两岸产业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对接,强力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科技产业对接基地,建成最具竞争力的台商聚集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根据当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断,并且把科技进步与改革开放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作为从事科技产业工作的一员,学习江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武汉&#183;中国光谷”建设一年多来,产业发展、环境创新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营科技园区运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民营科技园区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方向,以发展民族科技产业为目标,按照民营机制运行和管理,是促进科技、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它的崛起是我国科技园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补充。系统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带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产业竞争力、软件出口量和信息通讯技术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三个方面对中印两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总结出了我国信息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印度信息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大国。据世界银行最近的调查评估表明,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均名列世界第一。在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目前印度经济愈来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正步入全面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南京工程学院成立以来,深化了科技与产业的体制改革,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近二年来学院科技产业销售额达2亿元,实现利税6000余万元.在发展学院的科技与产业工作的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主要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等教育在服务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科技企业方面,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北部湾经济圈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引领着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南宁市民办高校在如何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满足"十二五"期间本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迅猛发展需求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源外交到务实外交,从“入常”努力到火箭升空,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外交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印度的综合国力已得到全面的提升,再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在今天群雄并起的国际舞台上,“印度象”正在实现“大国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老牛车到因特网”近年迅速崛起的国内经济是支撑印度实现“大国梦想”的内在动因。“从老牛车到因特网”——这是对印度经济最近15年来飞速增长的形象说明。1990年初拉吉夫·甘地总理上台后,以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行经济自由化改革政策,逐步对印度陈旧落后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石柱县科委在科技计划、科技管理、科技示范、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科委下达的目标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目标的考核任务。一、加大力度,抓好科技计划工作。(一)强力实施国家、市、县级科技计划。今年以来,县科委通过认真的考察、筛选、论证,编制上报了科技计划4项,其中“重庆市百强镇建设规划”和“石柱县地产中药材饮片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分别获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原本是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了“三农”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3月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民营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信贷资金目前是民营科技产业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作为其微观主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如资产呈现软性,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大,存在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企业、银行、产业集群、社会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民营科技产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找出显著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营管理者》2022,(10):26-2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当今社会,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步年,也是湖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年。全省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省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建设,着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动“五大专项行动”,着力发展民生科技,着力加强市县科技工作,努力实现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手段。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必须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福建省在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转移和合作,共享创新成果和科技产业发展经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大学办起了高技术产业,传统的校办工厂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大多数也变成科技产业。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对高校科技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性质、作用、发展趋势以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高校科技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在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0.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对外政策上既注重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又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苏俄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左右逢源。1947年印度独立后,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抗争,摩擦频仍。大国插手南亚事务,使该地区出现了新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为后台的两个阵线初见端倪。印度在“四国双对抗”的环境中不断调整与美苏两大国的关系,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美苏矛盾,联合苏联抗衡美国和巴基斯坦,以维持其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在此期间,印对美苏的关系由“平衡外交”,最后转为向苏“一边倒”。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