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2.
一、上古苗族法制一斑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肉刑。这肉刑发明的时间虽难断定,但却可以肯定首创者是苗族.目前,这个观点很流行,并且已经写进了《中国法制史》的统编教材。他们的根据是《尚书·吕刑》中的一段话。即: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 这个根据,粗看似乎很可靠。第一,在《尚书》各篇中,《吕刑》真伪之争最少,学术界大多承认它是比较可靠的史料;第二,“五虐之刑”就是劓,刵、椓、黥、大辟这五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关于黄帝等人性别研讨综述赵强自本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提出“五帝为女性说”(呕高谋郊社祖庙通考跋》,《清华学报》12卷3期)之后,近十年来,在些学者又从生殖崇拜文化或图腾崇拜等领域的研究入手,探赜索隐.重证其说,把古史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颛预...  相似文献   

5.
'哀公问社'之'社',指社主,但不是俗解所谓置于宗庙中的木牌-宗庙主,而是指杜树、树主。'君子怀刑'之'刑',不是'型'的假借,其字本作'井',后作',油为'、'刑',本义即刑法义;引申为刑罚;《论语》此句之'刑'例当为法度义,指远古的法度,即原始社会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6.
本篇所论的,不是宗教哲学中的“神”,而是艺术哲学中的“神”。试图研讨“神”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形神关系”怎样从历史走向现实。一、释“神”开篇先释“神”。哲学界人士认为,中国古典哲学关于“精神”的观念来源于医学。“神”乃“精气”活动的结果,精气展而精神生,“精”与“神”不知不觉地联结在一起。从文字发展的源流来看,正是这样。学者们普遍认为,神,古文字为“申”。甲骨文中的申字有学者解释为“电光闪烁之形”。可许慎《说文》曰,“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查《金石大字典》中的神字,除“示”旁外,申有两个系列的写法,一是(?),另一是(?),亦有写作(?)  相似文献   

7.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8.
《尚书》除晋人伪造部分外,其余篇目均可作为研究古代史料的依据。《周书·洪范》尤富史料价值。据本篇《书序》对照《史记》的《宋微子世家》、《殷本纪》等书,武王养老尊贤,“释箕子之囚”,载他回国,向他问政,箕子即以“洪范飞畴”告诉武王。“九畴”总括了商代奴隶主国家哲学、道德、官职、天文历法、君主专制、施政手段、宗教卜筮、气候征象、法律赏罚等九个方面的“彝伦攸叙”,堪称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纲领,而以王权和神权、即政教结合为其中心。本文拟将全篇归结为阴阳五行、自然科学、君主专制、施政手段、设官分职、王权神授、道德规范、天人相感,卜筮决疑等九个方面试加论述,以就教于高明。  相似文献   

9.
赎刑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周礼·职金》载:“掌受士金罚,货罚。”西周时期之有赎刑,已为考古发掘所证明。据陕西岐山县新出土的铜器(纟朕)匜铭文载,法官伯杨父让罪犯牧牛交出三百锾铜的赎金,即可免去其应判的墨刑和减少五百鞭子的鞭刑。《尚书·吕刑》中有“训夏赎刑”一语,据此可知周的赎刑源于夏代。《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尚书大传》说:“夏后氏不杀不刑,死罪罚二千馔。”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已有包括赎刑在内的刑法当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爰始淫为劓、刵、(木豕)、黥。”清代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和当今张晋藩的《中国法制史》等都认为夏禹时期的五刑,是古苗人所创,后来才被汉人沿用。本文将结合苗族文化现象,并从法史学的角度来探讨古苗法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古史传说时代,蚩尤曾是与炎帝和黄帝共时的著名人氏。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远远低于炎、黄二帝,概而言之,是贬抑多于臧褒。例如:《尚书·吕刑》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大戴礼记·用兵》云:“蚩尤,庶人之贪者也……昏欲而无厌者也。”汉代著名的史家司马迁也指责“蚩尤最为暴”,“与其大夫作乱百姓”。更有甚者,《汉书·古今人物表》干脆将蚩尤划入了“下下愚人”之列。类似的谪辞,也每每见诸汉以后的一些古文献中,兹不一一赘举。要之,在有关史前史的记载中,蚩尤往往被定性为贪利忘义,戮民无道的“作乱”之辈。  相似文献   

12.
陈兰甫曰:“陆氏《切韵》之书,存于《广韵》之内,澧校定《广韵》切语,粗得陆氏体例。”(《切韵考·声类考》)陈氏系联《广韵》,考得其声类、韵类,而定其书名为《切韵考》,此以《广韵》为据而定《切韵》之声类与韵类者,陈氏以后,学术界对此均以为系创举而无异义。唯陈氏所定系联之条例,现代学者尚多异义。陈氏定系联反切上字之正例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在《“刑不上大夫”的真谛何在?》一文中提出“刑不上大夫”之“刑”为肉刑(不包括死刑)说。年来读史,偶有所得辄记之,因成《补证》一篇,益坚前说。 《晏子春秋·杂下》说:“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管子·中匡》说:“于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罪)以胁盾一戟,过罚以金”。据此可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基本上分为三等,即死罪、刑罪、罚金。其中死罪最重,罚金为轻,刑罪介乎二者其间。这个轻于死、重于罚的刑罪当指损害肢体的肉刑,此其证一。  相似文献   

14.
古申国《国语·周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左传》庄公12年曰:“夫姜,太岳之后也。”《史记·齐世家》曰:“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复之际,封于吕,或于申,姓姜氐。”其说申、吕始封甚早,殊不可信。因虞夏之时国家形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分封之事是不可实现的。可是,据《国语·周语》韦昭往曰:“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此说可信。申、吕封地应在何地?目前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一说在信阳。笔者认为对周初中国封地的认识,其实质是关系到周初政  相似文献   

15.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据和探源,试图勾勒出中国远古神话一个粗略的神族谱系。文章重点考察了远古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两大帝王神系,并以此为核心,上溯至太皞和少昊的太阳神族,下延至开启中华文明的大禹神。同时,对与炎、黄帝系有关的女娲神话、盘古神话、羿射日神话,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神话也做了相应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刑事立法史上,把经济制裁作为一种对犯罪行为的惩戒手段,不自秦始,可以追溯到奴隶制社会。《周礼·秋官·职金》中所说的“金罚、货罚”,就是属于剥夺被告人财产性质的制裁方式。《尚书·吕刑》中所谓“墨辟疑赦,其罚百锾……”的“罚锾”,尽管论罚的对象专指当刑“疑赦”者,但它显然是判令被告人缴纳一定数量的财物,以示惩儆。一九七五年二月陕西歧山县董家村出土的“(亻朕)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奴隶制社会施用罚金的实例。据这件属于西周时代的铜器铭文所记,被告人“牧牛”因违约诬告,被判处“鞭五百”并“罚三百锾”。  相似文献   

18.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19.
刑天神话·猎首习俗·头骨崇拜刘黎明《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或作刑、邢。当为刑。天,甲骨文及金文上部均像人首,其义为颠、为顶。刑天即断首之意。此刑天,初本无名,断首之后,...  相似文献   

20.
1、引言电闪雷鸣,风狂雨急,大自然的这种震撼力量在原始先民的心灵中无疑印刻上了最强烈、最普遍的恐惧心理,这在古籍中是屡见不鲜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诗·小雅·十月之交》)“山下有雷,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易传·颐》)这种恐惧心理的形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人类出现之时。2、雷和神、靈(灵)雷声和电光,是二而一的现象。电,甲骨文作(?),描绘出电光的曲折伸延状。雷,甲骨文在电的形状基础上加上表示雷声的符号:口或田。(因印刷原因,本文所引的甲骨文、金文大都略去。)《说文》:“申,神也。”(甲骨文“申、电”为一字。)又《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的文字构造本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