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出台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措施.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专司学术打假。那么.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真有能耐专司学术打假?不免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2.
日前,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出台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措施,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专司学术打假.那么,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真有能耐专司学术打假?不免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7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并成立该委员会。按照《章程》规定,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等建设的指导机  相似文献   

4.
宁瑶瑶 《云梦学刊》2011,(1):161-162
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著《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和郑奇编著《较量》面世之际,“第二届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11月教育部社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提出:教育部将在新的起点上,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五大措施,使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这五大措施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学术资讯     
1.教育部将采取五大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在2004年11月教育部社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提出:教育部将在新的起点上,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五大措施,使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这五大措施分别是:第一,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教育部门科研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教育部将进一步发扬学术民主,科学配置研究资源,不断完善高校学科评价、学术评价、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以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论坛》2006,(8):158-159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5月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务实、勇于创新的学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出席会议并做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F0002-F0002
王宁,女,1936年7月出生,浙江海宁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文字训诂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兼任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至“十一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相似文献   

9.
学术资讯     
1.“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天津市语言学会协办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2005年7月16日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来 《学术界》2005,(2):268-278
教育部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 ,经过 3年多的反复研究讨论 ,数易其稿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投票一致通过 ,并向社会正式公布 ,以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学术研究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学术“失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理论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以及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7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并成立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田畔 《学术界》2003,(4):112-117
罗厚立先生把学术打假理解为破坏与建设并举 ,李逵与李鬼双赢 ,令人惊诧。打假与破坏不宜等同 ,打假也不是专斩有名之将 ,打假才是学术的真“建设”。罗先生持“批评者本身就是一种假冒伪劣 ,就是争天下”等等惊人逻辑 ,很可能被认作李鬼的“托儿”。  相似文献   

13.
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天津市语言学会协办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2005年7月16日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4.
认真端正思想切实改进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重建、发展和繁荣中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但同时也暴露和潜伏着不少严重问题。既表彰成就 ,也不规避问题 ,这是本刊的基本学术诉求。其中 ,对学风与文风问题的高度关注 ,一向是本刊的重中之重。学风问题与学风建设 ,不仅关涉学术创新与发展 ,而且也与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国际形象密切相关 ,这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界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令人欣慰的是 ,学风文风问题与学风建设业已引起学界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本期发表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李岚清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李铁映同志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杨玉圣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的 10篇文章 ,从不同角度凸显和强调了目前学风文风问题的严峻性、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认真端正思想 ,切实改进学风” ,“学风是学术的生命” ,这应是代表和反映了学术界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必须改革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黄安年教授一样,王宁教授是今天出席会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明明意识到我们的呼吁不一定起作用,但还在呼吁。这么多年,王宁老师跟王建民教授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主任,经常被人评估,也评估别人,两位都对此深有感触。王宁老师还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王老师是一直在体制里发出不同声音的人。王宁老师提出不要太悲观。但我个人觉得,还真不能太乐观。现在看,尤其是高校系统非学术因素对于学术的干预,特别是权力、金钱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这确实是个叫人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的主题是学术批评、学风建设与学术进步,围绕新形势下学术界和高教界的重建学术规范、加快学术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围绕如何进一步繁荣学术批评、发展学科评论以及如何进一步巩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成果问题。而天津沈履伟剽窃事件诉诸司法案的个案不仅凸现了学术文章和学术道德的底线,而且关系到学术批评和司法诉讼的互动。我为这次论坛提交了一篇长文《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兼谈博导称谓的误导性》,已经发表在2005年7月14日学术交流网和同日的学术批评网上,限于时间,现…  相似文献   

18.
洁志  金笛 《东岳论丛》2003,24(1):16-18
改革开放以来 ,总的看 ,我国社会科学界学风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 ,目前不良学风在社科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遏制学术界不良学风的滋生蔓延 ,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建设学风优良的社会科学队伍 ;必须建立健全学术研究法规政策 ;必须积极开展健康严肃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9.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九十年代以来 ,缘于中国大陆学者治学旨趣的转变、学术商品化现象的开始形成并日趋强化以及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熏染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成为了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本文对学术界这一新的关注热点做了简要的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同仁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理解、关注、支持 ,乃至能够以“铁肩担道义”的学术使命感积极地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22日,针对学术界的剽窃、造假、浮夸等现象,教育部社科委一致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被写进了总则第一条。学术界有人对此《规范》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为此,北京大学研究生索阿娣于2004年7月6日采访了《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索阿娣:(北京大学研究生。以下简称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