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调查     
人民币贬值小调查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但最近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走出了一波反向行情,2011年11月以来实际贬值0.5%。不同寻常的走势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放弃了"计划汇率"的模式,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再次汇改标志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朝市场化迈进,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就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的汇率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苏州对外贸易延续了“十五”以来的强劲增势,总量规模继续扩张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17.96亿美元,增长21.5%,增幅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总量规模居第3位。虽然我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和稳定的增幅,但来自人民币汇改的不断深化、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贸易摩擦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谢莹 《管理科学文摘》2008,(14):168-169
自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连创出新高,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伟  谭娜  陈平 《管理科学》2022,25(6):47-66
使用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通过剔除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等共同潜在因子的影响,量化评估“8·11汇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8·11汇改”确实大幅提升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率,这体现在“8·11汇改”之后真实波动率曲线始终高于反事实波动率曲线,处理效应均值为0.007 7且在1%水平下显著;其次,逆周期因子政策实施后,处理效应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这说明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并未改变“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提升的事实.上述结论在替换汇率波动率指标、安慰剂检验、增加控制组变量、改用BIC准则选择最优控制组、使用半参数估计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始终保持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央行对中间价的直接干预减弱,且2017年后央行通过外汇储备进行冲销干预的力度减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汇改几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带来机遇;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就业也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几乎呈现直线上升,升值步伐也由温和转为加速。特别是进入8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40,至6.399左右,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且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约3.5%。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给国内的涉外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涉外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分析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各经济体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网络分析的计量模型构造了G20经济体货币汇率间相互影响的动态网络,并从网络重要性这一新的角度构造了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指数,指数衡量了人民币汇率带动其它货币汇率同向变动的能力.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得益于人民币的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投资以及较高的利差.  相似文献   

12.
财经聚焦     
阿姣 《决策与信息》2005,(10):70-70
住房公积金;世行拟对华增贷;人民币汇改不能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的最佳途径;油价高至64.12美元/桶;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征管检查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6月重启汇改,人民币再次呈现升值态势。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近年来热钱持续涌入中国市场。至2010年,国内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且已经从食品蔓延至其他商品,如今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治理通货膨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却贬值,两种现象看似矛盾,却存在着相通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的原因,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正式改变2008年7月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回归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8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下一阶段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化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此次汇改对资本市场的这两方面影响,并就新的挑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持续升值,人民币的升值使外汇储备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本文即对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相应的分析,最终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达到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时做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沈伟民 《经理人》2007,(11):124-124
截至9月28日,与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相比,人民币累计升值4.55%。人民币“火箭式”加速升值的表现,引起了投资者更多的关注,甚至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恐慌”,纷纷到银行结汇“止损”。  相似文献   

17.
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央行干预、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微观个体异质性行为等决定因素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利用Unscented卡尔曼滤波方法,实证研究了汇改后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异质性行为特征及其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交易者:持有回归预期的基本面分析者和持有推断预期的技术分析者,并且技术分析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明显高于基本面分析者.在汇改后的主要时期内,基本面分析者在外汇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2009年4月以后,外汇交易者对交易策略的选择陷入"迷茫"的状态.当2010年6月央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技术分析者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噪音交易给人民币带来了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央行宣布人民币汇改开始,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近20%。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在目前这样一种内外艰难的环境下,面对一旦开始便不能轻易停止的人民币升值旅程,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更加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深处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之下,本文探讨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而分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最终从购买力平价理论角度提出对汇改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在一般市场条件尤其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能否有效地规避人民币的汇率风险。本文基于常量和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上海黄金现货与7种主要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对冲和安全港效应。研究发现:(1)上海黄金现货能够稳定地对冲人民币兑欧元、澳元、新元和英镑等主要贸易货币及人民币有效汇率风险。此外,当这些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上海黄金能够稳定地发挥安全港作用。(2)针对人民币兑日元和美元的汇率风险,上海黄金的对冲和安全港功能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3)机制分析的实证结果显示,2019年4月之前,中美利差机制起主导作用,导致上海黄金无法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而在2019年4月之后,投资避险机制起主导作用,使得上海黄金能够有效地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本文为面临汇率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说明发展中国黄金市场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