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施行,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基于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现状提出的有效举措,符合湖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要加快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努力使民族文化旅游向生态旅游提升,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品牌化建设。通过深入湖北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措施,并例举了三个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2.
王胜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36-238
孔子继承先王之道,开创万世之学,功盖尧舜;孟子一生弘扬儒学。孔孟儒学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历经艰难险阻而傲然挺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爱国爱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孔孟儒学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弘扬传统孔孟儒学对寻找民族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董印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5):44-49
女性气质是指以女性为主体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女性性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别特点。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成果,性别气质更多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其女性气质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变迁性、多元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女性气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社会塑造分不开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气质塑造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4.
陆凤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3):80-84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已成为制约甘肃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在要素,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它给企业以生命。离开企业文化去谈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无疑是空中楼阁。培育企业文化是塑造甘肃省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推进新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塑造,可从三个维度进行把握:从价值意蕴来看,中小企业文化塑造既有助于企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有益于促进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从核心要义来看,中小企业文化应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高度统一,可极大丰富新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内涵;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小企业文化塑造可从加强价值引领、积极营造文化氛围、自觉进行文化建设等角度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文化定位中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全部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探讨了城市文化定位的依据,分析了城市文化定位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如何从城市文化定位中去塑造城市形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农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22-26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反映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源泉。针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民营企业文化力的塑造模型,从能力、责任、绩效、团队、发展五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以指导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全面爆发,在制造业将美国人逼入了墙角,因此美国人在七十年代开始全方位的研究日本,希望找到答案.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企业文化"因素就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固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企业文化理论在八十年代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种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美国人逼入了墙角,因此美国人在七十年代开始全方位的研究日本,希望找到答案.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企业文化"因素就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固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企业文化理论在八十年代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按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种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企 文化的塑造与变革的一些看法和 相似文献
9.
栗岚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4):46-47,53
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价值无时无刻无不存在,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甚至是物质价值、环境价值等等,都隐含着文化价值的特性。因此,可以说文化价值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它既有形又无形,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塑造着人。文化价值可以规范、优化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价值可以塑造人的价值观;文化价值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的.又具有高校组织特色的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它们与学校组织环境构成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强调学术自由争鸣.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创造出特色鲜明的高校教育文化体系,构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是高校文化转型与塑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超飞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95-98
由于其家庭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冰心成为闻名中外的温柔典雅,贤良淑慧,乐善好施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冰心又是一名思想前卫,个性突出,乐观开放的现代新型女性的代表。然而,凭着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冰心巧妙地将这种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进行有机融合,成为举世闻名的人文一致的中国文坛祖母。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8-80
和谐管理、团队精神、勤勉忠信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是“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的中国辩证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着力点、思维方式的分析,给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世凯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25-27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在“轴心期”华夏民族道德理性自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秦儒家吸取了西周家族宗法制的一些观念,将孝亲敬长的自然情感加以理性化,将源于自然情感的“亲亲尊尊”引向政治治理的轨道,从而将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奠定在血缘亲情上,同时也使社会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家长制特色。通过对早期儒家伦理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潘福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1):64-66
儒家文化的定位以及它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 ,儒家文化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在现时代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间既有冲突的一面 ,也有一致的一面。通过对儒家文化的重新整合、现代转换与创新 ,可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天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30-32
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茶俗的运行轨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文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5
儒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当前,儒家文化哲学正经历现代化转向过程,必须考虑它的现实因素,对其进行现代化阐释,这样才能发挥其现代价值,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从儒家语言、儒家的人性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等视阈研究儒家文化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认为中国的法律传统存在礼法合治、重公法轻私法、重义务轻个人权利等特点,提出中国立法一方面要对中国优秀的法律传统进行继受,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中国法律传统中重公法轻私法、重义务轻个人权利,忽视对个人财产权的尊重等内在缺陷,吸收西方国家重视个人权利、私法以及尊重财产权等现代法治理念,从而在我国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实现向现代法治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9.
儒家法律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化和社会积淀,以非传统的表现形式寄寓于我国现代社会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实践于中国法治社会的承接力量,也是现代民间法形成的重要渊源。儒家法律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本土化开辟了人文法治的道路,因此深刻挖掘儒家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耻”是中国传统道德“八德”之一,被认为是“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儒家所重视。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社会大环境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逐渐将耻感文化纳入儒家学说体系。主要涉及个人的道德修养、人际交往等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并且积极发挥着知耻在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洁身励行方面的重要作用。儒家耻感文化以其自身鲜明的特征,深刻地影响并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