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8—21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四川灌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都江堰是我国劳动人民二千多年以前修建的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星移斗转,时代变化,然而都江堰却是历久不衰,青春长驻;今天,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灌溉网。都江堰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到这里缅怀祖国的璀灿文明;都江堰兴建史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学者们的重视。从《史记河渠书》以来,记载都江堰的书籍如汗牛充栋,但由于这些记载或过于简略,或信史和神话、传说交织混杂,又由于古今地理变异很大,所以给研究者造成了困难,是近千年来史学界聚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这个伟大水利工程并非李冰修建”,是喻权域同志在《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中提出来的“新论”(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的理由是: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不是李冰开凿的,而是在“李冰之前就有的”,这才是都江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关于这一切,早已在许多古史资料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根据这些古史资料,究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同喻权域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3.
“纪念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唐永进创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规模巨大、效益显著、经久不衰且持续发展而闻名于世。正值都江堰喜庆2250周岁生日之际,由国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省水利学会和都江堰管...  相似文献   

4.
卷五<齐本纪下> "永元元年……冬十月乙未,诛尚书令新除司空徐孝嗣、右仆射新除镇军将军沈文季."(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  相似文献   

5.
最近,喻权域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发表了《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不久前,他还写了《打开都江堰历史迷宫的一把钥匙》(油印稿)的论文,比《新论》一文谈得更为具体。近来,一些报刊相继以《都江堰并非李冰所建》为题,对喻文大加介绍。我们有感于此,特据史实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喻权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西汉西域伊循屯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伊循屯田始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后不久,规模扩大在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或三年(公元前67年),此后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伊循都尉是西汉派往西域管理伊循城屯田的最高长官,受敦煌太守领属,具有属国都尉和部都尉的双重性质;作为西汉经略西域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循屯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鄯善国并进而威慑南道国家,但客观上却推进了西域南道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西城南道的畅通,促使了西域都护的建立和巩固,从而在西汉与西域南道诸国及中亚一些国家的政治交往和商贸往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旅游产品在未来都江堰的旅游业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当地观光旅游产品缺少变化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优化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成了都江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都江堰观光旅游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面临的新情况的基础上,指出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应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具体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购物、旅游城市、旅游营销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们里浜大队是低荡地区,全大队很多田都是“镬底肚”田。这些田,在解放前是一片芦荡荒滩。我们垦荒种田,真是“天要落雨人发愁,水没滩头眼泪流”。人穷地瘦,那时候粮食常年亩产不到三百斤,贫苦农民的生活是:“春季野菜塞肚肠,夏季捉鱼摸蟹度饥荒,秋天南瓜当主粮,多季糠菜半日粮。”大家说:“穷人种了破荡田,一世没有出头日。”  相似文献   

9.
秦堰楼是都江堰景区的制高点,依山而筑,飞檐跷角,很有些苍古,是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绝好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观景台。据说,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都曾在这里观察过水势,毛主席在1958年3月来到都江堰视察。也曾到过这个平台上,后来这里也被人们叫做“幸福台”。1992年,人们在观景台上修建了这座秦堰楼,让游客也可以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10.
两宋官田,不仅有屯田、官庄、官荒田、水田,还有户绝田、没官田、抵当田和折纳田。为解决财政问题,政府不断地出卖官田,并实行了招标投标的方式。北宋时期,户绝田、广惠仓田、抵当田、折纳田、天荒田、逃田、省庄、圩田、田宅房廊以及官田中栽种的桑枣果木都纳入了招标性出卖的范围。南宋时期,官田招标投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逃户官田、没官田、贼徒田舍及江涨沙田、海退泥田,再到城空田、户绝房廊,以及转运司、提刑司、茶盐司的没入田,官田招标投标的规模可以说是前所未及。因此,对宋代官田招标投标范围的梳理,有助于了解宋代招标投标制度在官田出卖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钢筋、水泥等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普遍应用以前的年代里,都江堰的各项建筑物均以竹笼装石为主要材料砌筑;在岁修中采用杩槎为截流的主要手段。二千多年来,都江堰正是依靠这些最基本的材料来保持它特有的光采。因此,竹笼、杩槎都被称作都江堰的传统工程技术,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文章赞颂不止,并被认为是都江堰之所以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以竹笼装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用这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砌筑而成的建  相似文献   

12.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放水大典举办前夕,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又迎喜事。2007年4月2日至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都江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江堰市社科联承办,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都江堰渠首石刻与水文化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堰市月亮湾酒店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13.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期以来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他与都江堰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值得我们去大力挖掘和梳理。不少人误以为,都江堰市的历史是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的,到今天共2261年历史。但是,实际上都江堰市的历史还应该有时间上的超越,不仅仅李冰治水,在此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尤其是大禹治水影响深远。关于大禹在诸多文献中都明确记载其出生在包括都江堰市在内的岷江流域,都江堰的治水科学技术都是大禹以来先民治水的智慧结晶。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大禹著名的治水经验“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发展成了今天都江堰的扇形水系,保证了成都地区的用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据古史资料的记载,一反过去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传说,论证了宝瓶口和沱江是古代蜀国开明氏所凿,开且进一步探索了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这一传说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风衣的选购     
风衣是春、秋、冬三季深受人们欢迎的装饰兼御风寒的外套,也是出差、旅游、保护内部服装的保护服。一件挺括合身的风衣,能把男子 装扮得健  相似文献   

16.
从最近召开的“纪念李冰兴建都江堰2250周年国际文化节”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省政府决定于1994年——李冰修建都江堰2250周年之际举办国际文化节和国际学术讨论会。届时,四川人民将与来自五大洲和全国各地的朋友共同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李冰等先贤修建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子孙万代的历史功绩,展示四川人民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让世界了解四川,认识四川,招商引资,以推动四川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建成了各类大小水利工程二十八万多件,农田灌溉面积逐渐增加,三十六年新增灌溉面积一千零八十四万四千三百亩。“六五”期间灌溉面积、除涝面积也有所增加,不断抓了病库处理,解决了一部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这对提高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对粮食、经济作物的大幅度增长,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阿坝草原     
《中文信息》2006,(8):13-18
这是一片充满着神奇意蕴的境地。夏季的阿坝草原可以说是格外的吸引旅游爱好者的眼球,这时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由于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四川省的西北部,邻近青藏高原的边缘。并受到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即春、秋、冬三季,独缺夏季。  相似文献   

19.
灌县离堆,是都江堰堰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载离堆最早的是《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从此,人们就以“离堆”或“成都二江”来泛指都江堰。班固《汉书·沟洫志》基本照抄此段,只在蜀守冰前加一“李”字,说明冰李姓。东汉时,由于一九七四年在都江堰外江出土的东汉李冰石象题字而知当时称都江堰为“都水堰”,从而证明李冰所凿离堆确为灌县离堆,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但当时人们对“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的“沫水”产生了怀疑。人们都知道沫水是指大渡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在继承明代有关定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族田政策体系,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宣传等方式倡导建置族田,虽也有废除参与械斗宗族的族田之举,但不否定其倡导的一贯政策;实行旌表、议叙等政策激励族田发展,对族田实行多项不同于一般民田的优待措施;建成了以法律保护为主的多措施并举的族田保护网,为族田的安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障。清代族田政策具有鲜明特色,即在积极围绕族田支持的基础上,其政策走向法律化和近代化,义庄、义田地位逐渐提高,清政府支持族田的政策促成了清代族田高潮迭起的持续发展局面,但却给中国传统社会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