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并且都在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我市的“大爱镇江”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和谐社会理念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分析起来,这一主题活动可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镇江有大爱”.二是“镇江即大爱”。前一层面是活动的切人点,让世人知道镇江历史上和现实中有种种体现大爱的人和事:后一层面则是活动的重点和终结目标,即让大爱成为镇江人的品格特征.成为镇江市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2.
镇江历史上称为“吴头楚尾”,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处,这一优势使当地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塑造了镇江人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对于新时期推动镇江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大爱镇江”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大爱镇江”实质上就是“慈善镇江”、“爱心镇江”、“道德镇江”的建设问题。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道德高度的城市,要在文化上能不断创新。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不可能仅靠经济的手段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必须靠精神的手段。所以,要坚守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就必须亮出“大爱镇江“的旗号。  相似文献   

4.
镇江要在“远远落后于苏南、已经被苏中超越、紧紧被苏北追赶”这样一种窘境下加快发展,应该说除了在理念、技术、资金等方面有所欠缺外,至少还缺两样东西,就是精神与人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发展的两个主动能.一个是物质的生产力,一个是精神的生产力,大爱镇江就是提升和加强我们的精神生产力的非常重要的举动。所谓的精神生产力.进一步说就是道德也是生产力,道德可以帮助产生更大的利润,由此我的观点是,“大爱至诚,必有大德”。中国古代“德”“得”相通。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事物的存在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因此,欲深究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发生乃至发展的根据和理由,应注意对其可能的文化渊源的探析。其中通常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求文化联系,寻找文化依据,二是分析作用影响,探讨前进途径。而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客观存在。对“大爱镇江”的探讨,也应该基于特定的镇江区域文化环境做历史地客观地分析,而不应该脱离这个环境去做求证式地“挖掘”,因为那样,对于使“大爱镇江”真正成为镇江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无补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大爱精神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尽管在早期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大爱精神一词并未被思想家们广为使用,但在整个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却能够异常清晰地寻找出大爱精神的思想元素。特别是在以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大爱精神元素的光芒,它们共同构成了大爱精神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当代大学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建设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把弘扬大爱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大学文化才能体现时代精神,才能形成推动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苏南。然而,苏南的位置并没有给镇江人带来什么愉悦,而是太多太多的压力和抱怨。确实,在一个经济狂热、物质崇尚的时代,我们城市的诸多指标不尽人意,镇江真难。苏南渐行渐远,苏中全面赶超,苏北态势逼人。镇江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一、镇江锅盖面是镇江特有码头文化的表现 镇江锅盖面和重庆火锅一样是特有码头文化的表现,“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举。数千年来“江湖码头”客来客往,行色匆匆,特定的社会氛围使然。镇江人尤其偏爱面食,食客对镇江锅盖面感受也最深:用小锅盖煮面,四周透气,这样下出的面条不容易烂.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感天动地、大爱无边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纵向发展的维度上,大爱精神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异常深刻的思想痕迹,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其内涵也缘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始终都是社会主义大爱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石,是人们正确解读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根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大爱精神的普遍性来说,大爱精神是整个人类的"类特征",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大爱精神。从大爱精神的特殊性来说,大爱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又是一个有条件的、相对的历史过程,阶级社会的大爱精神、中国的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大爱精神都是普遍的大爱精神的特殊形式,有着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之魂,大爱精神决定着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大学弘扬大爱精神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大学在弘扬大爱精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学培育大爱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少年》2009,(7):26-29
多多熊:如果要给本聊天室的来信按内容分类排名的话,“外号的苦恼”绝对排在前5名!谁没有外号?谁又没给别人起过外号呢?被人叫外号真的那么苦恼吗?什么样的外号让人喜欢?什么样的让人发愁?让我们在这里大谈特谈关于外号的那些事儿吧!不要客气,今天咱们一次谈个够!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认真领会这一讲话精神,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相似文献   

17.
读者调查表     
在前100米中,谁都不是对手,也不用把别人当成对手,因为你要知道,你跑的是3000米的长跑。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所以,我随心所欲地发展,真正的高科技,出手时让人想都想不到。——阿里巴巴网络创始人马云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般都认为《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为《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这一结论被写进了大学、中学的历史教科书,成为论述太平天国革命性质、发展水平、历史作用的重要论据。我个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革命纲领的定义。我们都知道,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制订本阶级或政党活动的纲领是近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出现之后的事。马克思认为纲领是一面旗帜。列宁说:纲领要“……确定关于我们运动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应该成为团结一致(尽管党员之间在枝节问题上有分歧)进行斗争的党的旗帜。”他强调,“纲领不应该谈手段问题,……也不一定要谈策略问题。”就是说,纲领的基本内容在于确定运动的总目标,它不是指某些具体的手段、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大爱理念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一所真正的大学,应有大爱的胸怀、大爱的氛围、大爱的文化底蕴和校园环境。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大爱育人理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以育人为根本,胸怀大爱,以大爱理念引导学生,以大爱之心培育学生,以大爱之德感染熏陶学生,以大爱之举关心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因为感受到爱而去爱他人、爱学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人类、爱大自然……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通过对大爱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关于大爱精神的理论创新,鲜明地折射出大爱精神在引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为大爱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