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2003,(6)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计划,然而在这非常时期,有一种人才求职和招聘方式,却因其高效、快捷、安全而受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是网络求职。结合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在此介绍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人才网站,希望对单位和求职者能够有一些帮助。本介绍排名次序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2.
姜菁 《职业》2003,(7):8-9
一方面是招聘单位求贤若渴却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求职者踏破铁鞋难得一份称心的工作。谈到这种现象,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市场与信息部副处长朴久富打了个有意思的比喻:“现在社会上的单身男女很多,迫切想有个家的也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想娶娶不着,想嫁嫁不出,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双方在选择对象时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一点和现在求职招聘市场的形势类似——找工作的人成千上万,空闲的职位到处都有,但招聘方与求职者一拍即合的却不太多。”谈到求职招聘中的误区,朴久富列举了几种现象。求职者5大误区求职观念远离实际求职者都想找个…  相似文献   

3.
杨莉 《职业》2009,(6):61-61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职应聘成为大学生迈向社会、走入职业生涯的最主要途径,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也都把招聘活动作为增强团队活力、补充后备力量的重要措施。于是,能否求职成功,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们追求的至上法则。当然,除了求职者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外,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在求职应聘中的美学要素,涵盖到了简历美、语言美、表情美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求职招聘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杨莉 《职业》2009,(16)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朱玉文  王剑 《职业》2005,(1):40-42
最受求职者信赖的招聘渠道为大型专业招聘媒体八成以上的求职者在应聘前会利用网络,搜寻应聘公司的相关信息近四成的求职者面试后对公司福利不能逐一了解劳动合同缺失最严重的两项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遭遇求职陷阱时采用"临时抱佛脚"超过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遭受职场"陷阱"后"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7.
求职定位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人们的就业观念在变,就业方式在变,求职的技巧也在变。您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吗?那么不妨掌握今日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原则是尽征避免在众多不相关的求职者身上浪费时问,尽快发现那些潜在的、有用的人才。而求职者也不想浪费自己的精力,期望尽快物色到一个好的“婆家”、口而.促求双方都在力求“定位”。如今有企业形象定位、广告宣传定位、……而求职定位的技巧又是什么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哪些单位有空缺有经验的求职者常提醒道,你的就*机会不一定是在那些声名赫赫、历史悠久的老牌大公司卫,而很可能是在那些…  相似文献   

8.
据报纸披露的数字,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上发布,有3000多万人在网上发出求职简历。艾瑞市场咨询近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络求职者需求研究报告》表明,在中国,网络求职已成为求职的主要方式之一,超过半数的求职者认为网上招聘能让自己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9.
汤四军 《职业》2008,(9):50-52
作为求职者综合素质的内容之一,求职技巧体现了求职者的多种能力和素养,它贯穿于求职的整个过程,对求职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场扫描     
《职业》2010,(9):4-5
01"雇前调查"升温" 假学历"让不少企业对求职信息的真假提高了警惕,"英雄莫问出处"的观念受到挑战。记者从一些信用调查公司了解到,不少单位在招聘关键岗位人员时,除要求求职者出具原单位离职证明、学历原件外,还委托信用咨询公司、调查公司等进行雇前调查,核实员工学历、工作履历等。  相似文献   

11.
林泽炎 《职业》2003,(7):6-7
这个季节,正是大学毕业生唱着“打起背包就出发”,扬起职业生涯风帆的时节,也是非典过后才市重张开业,众多企业虚位以待,上演人才争夺大战的火爆时刻,但我们的耳边却时常萦绕着求职者找不到理想工作和招聘单位寻不着合适人才的抱怨。如何求职和面试,怎样让招聘者一见钟情?如何招到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怎样才能降低人才成本提高招聘效率?面对这些问号,一两本纸上谈兵的专业著述很难给出所有的答案。于是有不少求职者打来电话渴望编辑部为其找到引路灯塔式的求职宝典;也常有招聘经理发E-MAIL过来表达企盼掌握点石成金的觅才方略之愿望。带着一份责任和任务,我们在非典过后的炎炎夏日深入人才市场,连线求职应聘者,走访企业和专家,从实用的角度编采了一组文章,其中既有企业人事经理坦诚亮出的招聘家底和“核心秘密”,也有经历过失败与曲折的求职者的内心感悟;既有各大名企耳目一新的招聘方法集纳,也有业内专家对求职招聘者所陷误区的指正……它算不上宝典,但可以给你一些另辟蹊径的思路;它也称不上指南,但能够给你一个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汤四军 《职业》2008,(29):75-77
<正>作为求职者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求职技巧体现了求职者的多种能力和素养,它贯穿于求职的整个过程,对求职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少琴 《职业》2002,(1):36
在应聘面试时,一些经验不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得惊慌失措,以至错失良机,造成很大的遗憾。笔者依据自己工作中接触过的多次应聘面试场面,总结出几点经验,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一、知己知彼,大胆、现实地选择应聘单位要对有招聘意向的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如公司运转情况、招聘岗位工作性质、要求资历、工资福利待遇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要大胆,敢想、敢选,又要现实,不能选与自己或与招聘单位要求相差太远的职位。二、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份材料根据自己对所…  相似文献   

14.
求职技巧的训练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求职者综合素质的内容之一,求职技巧体现了求职者的多种能力和素养,它贯穿于求职的整个过程,对求职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祥 《职业》2008,(11):46-46
在人才市场越来越买方化的今天,不少大学生求职都有一些失败的经历。尽管招聘者的权力对求职者的去留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求职者因自身问题而导致应聘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招聘方的行为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身的错误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朱海滔 《职业》2008,(4):44-45
人才招聘进入了新一年的高峰期。通过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找工作,招人才,图的是机会多、成功率高。但现在,这一曾深受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集市,其成功率却让求职者很受伤。很多求职者在参加完招聘会后感到自己投放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信。在人们熟悉了大集市的人才招聘方式之后,也越来越感到集市招聘存在的弊端人满为患、成功率低、信息掺水……越来越多的招聘企业和求职者对人才市场开始失望。  相似文献   

17.
职场扫描     
《职业》2010,(25)
01雇前调查升温假学历让不少企业对求职信息的真假提高了警惕,英雄莫问出处的观念受到挑战。记者从一些信用调查公司了解到,不少单位在招聘关键岗位人员时,除要求求职者出具原单位离职证明、学历原件外,还委  相似文献   

18.
李燕萍  李绍元 《职业》2006,(11):30-31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实行匿名招聘,不标明企业自身名称,求职者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其他方式递交求职申请或个人简历。匿名招聘能够给招聘企业带来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现在用人单位一般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招揽人才,这就使得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从接受材料,到面试,再到复试,要经过几轮的淘汰。而且有的用人单位还用一些“怪招”、“怪题”来考察求职者,这就要求求职者要有充分的应聘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经验准备。然而,很多人在知识准备方面比较充分,在心理准备和经验准备方面则很缺乏,容易步入到一些应聘误区里。求职材料,华而不实求职应聘前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特长做较充分的材料准备,但一定要切忌华而不实。2000年南京大贺国际广告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程静小姐在面对3000…  相似文献   

20.
石月 《职业》2008,(4):76-76
四月的山里,桃花初绽,美丽芬芳;四月的职场,人头攒动,求职.招聘两旺。让所有的求职者和招聘者,都面若桃花,是《职业》杂志编辑们四月最大的心愿,为此,本期好书推荐为读者煲上的这罐职场心灵鸡汤,希望能给大家进好补,润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