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35-138
南京农村居民消费对推动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京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为了推动南京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提出了稳步提高南京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ELES模型,通过对湖南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5):99-105
以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为对象,依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近年来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借助于恩格尔系数和ELES模型(扩展性支出系统模型)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相对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基于此,应立足本省、本地区农业、农村、农民实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调整农民消费结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农村市场政策、转变农村居民生育观念、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等措施多管齐下,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改进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农村的经济在当前的情势下大步前进,但在消费结构上还是与城市差距很大.本文基于2000-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动态变化状况.结论显示,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各项指标增幅有所不同;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方面来看,生存型消费所占比例降幅明显,由2000年79.46%下降到2011年69.77%,其中以食品消费支出比例的下降最为明显;相反,享受型消费逐年增长,其中以交通及通讯和医疗保健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处在由生存型逐渐向享受型过渡的时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和消费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效果过低,未能达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疏通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渠道,增强三农信息传播广度与深度,改革农业行政机构,降低农林水利事业费投入比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 [ ]分析的基础上 ,继续应用 Working消费需求分析模型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消费需求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尽管城市居民对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持续下降 ,但适合农村需要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有较大潜力。综合考虑得出未来农村居民消费品的投入偏好及市场需求顺序为 ,农村耐用消费品——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这就是说开辟农村市场 ,我国还能依赖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支持一段经济发展 ,但是交通与通讯代表的信息产业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支柱 相似文献
8.
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多,范围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如何扩大农村消费?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9.
尹燕飞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32-35
现阶段湘潭市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结构层次较低,这是由于收入增加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断裂、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环境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构建消费保障网,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等入手。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我国内部需求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弱增长以及国内居民保守消费;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进一步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即收入水平直接制约消费水平;物价水平持续偏高,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萎缩的外部性因素;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因此,要积极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消费结构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消费机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的信息消费政策聚焦于促进信息消费增长,而忽视了不同群体之间信息消费不平等程度的改善。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福利效应测度模型,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数据,从增长与平等双重视阈测算并比较全国和地区层面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1)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均具有显著的福利效应。在合理的参数取值下,扩大消费信息规模相当于每年补贴农村居民16.21%~285.23%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实现信息消费的绝对平等也相当于每年补贴农村居民7.83%~294.02%的消费产品或服务;(2)缩小数字鸿沟是提升农村居民福利不容忽视的新视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大多数情况下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在可能的参数取值范围内超过信息消费增长的福利效应,代表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长的福利效应仅为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的1/3;(3)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因此,在“互联网+”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信息消费政策应对增长与平等比量齐观,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实现中国农民居民信息消费的充分发展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并不赞成这一观点。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解释消费潜力的重点并不在农村,同时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之间的关系呈"U"型结构,进而得出结论: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在城镇,而不在农村。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城镇化支持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分流。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在[1]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应用Working消费需求分析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消费需求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尽管城市居民对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持续下降,但适合农村需要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有较大潜力。综合考虑得出未来农村居民消费品的投入偏好及市场需求顺序为,农村耐用消费品——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这就是说开辟农村市场,我国还能依赖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支持一段经济发展,但是交通与通讯代表的信息产业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安市及其周边9个地市2001-2011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安农村居民消费对西安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尤其是对西安周边地区的经济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能使更多地区的经济随之增长.由此提出了政府进一步扩大西安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措施以推动陕西经济的全面增长.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两个重要系数,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可以分析、比较国民经济中各部门或各行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推动作用,从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这两个系数实证分析了安徽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总产出最显著,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次之,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上海某区800位老年人进行的有关他们生活质量与社区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从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两个维度考察了大都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服务需求。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婚姻的大都市老人在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层面上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都市老人的社区服务需求与其生活质量状况极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亚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29-36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良好契合,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应当与经济发展、民生增进实现良好协调。这就需要有一种特定的评价体系,对"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协调增长"目标做出预期测算,并以此衡量文化产业何以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20.
由于收入不稳定性的存在,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具有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研究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了解农民的消费行为,进而制定相关增收、扩需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基于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与其收入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仍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