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侮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在他们当中,陈化成的英雄形象可谓典型。陈化成形象的传播得益于上海、厦门两地的文学书写风潮,这个书写风潮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士人之多、诗文数量之多在近代英雄书写中是非常突出的。陈化成英雄形象的传播还源于民间对他的祭拜和神化,最终他由沙场将领转变为民间神祇。近代民族英雄的诗歌书写既具有古代英雄书写的共通性,同时在诗歌内容、诗歌情感及诗歌形式上又独具特质。具有近代特质的英雄书写和绵延千年的古代英雄书写,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文化现象,借助文化人类学中功能学派的神话理论,认为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不是简单的艺术想象,而是神学集团有意创作服务宗教的,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宣传宗教观念、神化王权、强化社会礼仪和道德教化的重要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文人“士不遇”文化模式里,马与人的恩怨,也带有士与恩主之间的主客对等性。由此派生出对于马识明主、辨忠奸能力的放大。马的神化导致画马、玉马等都可变真马。由于正统观念和宝马英雄模式的深层作用,良驹神骏也并不是逢主即忠,其效忠的是真主、真英雄。人与动物意识之间的互渗,当是马意象活跃的一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来有神化典籍和文字的传统。早期道教的文字观和经典观主要体现在早期道教的“诵经”修道方法之中。正是通过“诵经”修道方法,早期道教把尊重和神化典籍和文字的传统推向了极至。  相似文献   

5.
西王母与周穆王会见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至今西部仍有多个西王母宫。故事讲述了中国古代君王与西部君主的第一次正式来往,东方丝绸和西方玉石的第一次交换,后来越传越神,交往双方尤其是西王母竟成了神。该故事是如何产生,又如何演绎神化的,该文利用现存的原始文件,分析并还原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战神关羽是古人根据三国故事神化了的英雄。他既是儒家伦理‘忠、义’的象征,也是力量和秩序象征,是中国人心目中主持正义和拯救万民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他集多种荣耀于一身,备受世人之青睐,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水浒》这部小说写了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又写了他们接受封建王朝“招安”,并去征方腊,最后自已也覆灭的悲剧。小说这个投降主义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但尽管如此,水浒英雄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却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们的故事数百年来流传不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同我国古代不少长篇小说一样,《水浒》不是作家个人独立的创作。它是对宋元两代二百几十年间民间传说和作家创作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结集。它内容的复杂性,不仅是由于结集者施耐庵世界观和创作意图的复杂,而且还由于它赖以加工的基础——水浒故事在宋元…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雅”、“颂”和中国古代的英雄神话,虽然一为现实主义的作品,出自文人之手;一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为群众的创作,但它们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即表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功业意识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本文对此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博思高的小说《马里克瓦家族》,曾引起文坛极大关注。笔者通过深层分析,认为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神话在该作品中重现光芒,“太阳英雄”的人生旅程和性格特征和《马里克瓦家族》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而且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于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崭新的“太阳英雄”。这种分析可以使读者了解古人的心理模式并从中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如女真、突厥、蒙古的民间传说中都有身体可与天地相接的神化动物。尽管在不同民族,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传说中,其形象变化不定,有时为凶猛的巨兽,有时又为怪异的献祭品,但其共性还是显而易见的,体现了古代这些民族间文化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1.
帝王将相从历史和文学的舞台消失而代之以工农兵,曾经是中国当代战争小说英雄崇拜对象翻天覆地的巨变.只是中国传统英雄崇拜之道德至上的原则却没有丝毫改变,改变的是其具体的道德内容和标准.不幸的是,工农兵英雄叱咤风云的历史只是昙花一现,20世纪末,当"人性"、"人的欲望"等成为观察战争人物的透视镜时,"神化"的工农兵英雄就不得不从文学的舞台淡出,由生命的欲望激发而起的"人性化"的战争英雄便开始从历史的远处走来.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诗歌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这颗“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被历史的烟尘所蒙蔽,反而越来越灿烂、耀眼,甚至耀眼得让人不敢走近。时至今日,普希金塑像、纪念馆在俄罗斯大地蜂拥而起,普希金已经被神化,被当作了俄罗斯文化英雄的象征,人们只可顶礼膜拜,奉献出虔诚的崇敬与赞美。于是,凡人反而觉得高普希金越来越远了。所幸的是,在关于普希金的送神运动中,我们读到了张铁夫先生等著的《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得以走近普希金,走近作为伟人与凡人的普希金,走进普希金动人但有时也不乏不谐和音…  相似文献   

13.
论古希腊人的英雄观与爱国主义邓晓英雄与爱国者并非两个毫不相干i!19概念。诚然,英雄不都是爱国者,爱国者亦未必尽皆英雄,但在古希腊人那里却最终将两者融为一体。于是有着深刻爱国主义内涵的英雄诞生了,正是他们的壮举谱写出希腊古代史上最动人的篇章。那么,古...  相似文献   

14.
“商业英雄”是近年来荧屏上出现的一种新形象。这种新形象颠覆了中国历史上对商人负面评判,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各阶层地位及社会心理的变化。这种形象的出现呼应了当代社会重商的现实,反映了编导者自身的创作理念。英雄化商业精英的创作意向,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优秀企业家的期待,另一方面也不自觉地表现出拜金主义和官商同构的不良倾向。因此,对商业英雄的塑造应该审慎。  相似文献   

15.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11,31(2):53-58
20世纪下半叶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伴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走向深化。对革命历史战争的认识上,表现出由革命历史观强调表现历史本质向历史原色转化的特征。在英雄性的开掘上表现出超越革命英雄话语的规约,从文化的视角烛照英雄性和人性因子,同时开掘英雄的世俗性内涵的创作特色。由此使当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在历史观和英雄性上表现出继承中又有突破与超越的探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后期出现的《杨家将》小说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歌颂男性英雄忠勇报国的同时,特别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柴郡主、八娘九妹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英雄群像,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她们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在古代小说中是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早期政治思维在战国完成了从神化到圣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实现了人类政治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突破,而且激发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潮的兴起,促使中国早期政治思维走上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8.
新编古代戏的历史化与荒诞化洪忠煌在我国当代戏剧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一个热门的领域,因此,探讨一下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思路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新编古代戏”是纯从题材上来分类的,以此区别于“现代戏”和“传统戏”(后者在戏曲中是当然的古代戏)。这一概念似乎是我...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世界上最长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又是一部全面包含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史诗中有大量描写古代藏族民族体育事象的活动内容,对这些体育事象以及其所反映出的体育思想内涵和达到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集生 《山西老年》2013,(9):21-21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七个多月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等作品。1961年,经过三年酝酿与创作,巴金的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