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正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似乎无论多么热闹喜庆的词汇,只要放在春节里,就都是妥帖的。但如今在永嘉的小村庄里,到了春节,家家户户的热闹劲似乎一年不如一年,新年的爆竹一响即过,唯独剩下那昏黄的烛光还一声不响地绽放着,弥漫出些许乡情的轻烟来。今年除夕,就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里,我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2.
在中原大地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山东省乐陵市西北部的梁锥村堪称鹤立鸡群。在这里,村民们家家户户住在欧式联排别墅里,村中心公园里有和城市公园一样的健身和游玩设施,几处大型雕塑活灵活现。在这里,传统印象里的农村和农民不见了,大多数劳动力在村庄  相似文献   

3.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比较宏观的事物上。比如蓝天白云。比如河流高山。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一朵花一棵草的世界。殊不知一朵花和一棵草的世界其实并不简单。对当代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渤海大学文学院韩春燕教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就是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小小的村庄——文字里的村庄上。然而。这个文字里的村庄却也小径交叉风景旖旎。让我们目不暇接了。  相似文献   

4.
村庄内部权力结构是国家制度框架在农村的延伸,是研究村庄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基层权力结构是单一的,权力都集中在公社和生产大队,具有高度的集权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村政策的改变,农村权力结构出现了新的情况,原来一元化的权力格局开始分化和分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下村庄权力结构及权力主体之间互动必然也是复杂的、多元的,并且这种结构互动影响着村庄的组织运行、自身稳定和发展方向。本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的,并且将研究的视角确定为村庄精英。之所以把村庄精英确定为研究视角是因为他们是村庄权力结构的主体,也是村庄内部权力结构分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韩春燕教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从“村庄叙事”的定名,村庄叙事者的身分辨识,村庄叙事里的人物类型归纳,以及对村庄叙事中的物态与风俗文化的意义分析等几个方面,体现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功底.该著作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6.
村庄的春天     
一弯月牙还没有挑破最后的暮色村姑的牙齿上笑出浅浅的月光蜜蜂落在夜色的背后树上的窝巢孵出鸟雀的亲情等玻璃上析出山村的清晨村庄会用油菜花的快门为我们拍照炊烟里的村庄炊烟孵出的燕子是黑色的花朵生出的蝴蝶飞在回家的日历里河水解开春光漂洗着姑娘的青春星星藏在树阴里蚂蚁搬进乡愁的底层村庄的春天@聂振生$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区中学~~  相似文献   

7.
位于黄土古恒鸣条岗下青龙河畔的夏县尉郭乡,有33位离休老干部散居在18个村庄里。这些老同志大都是花甲古稀之龄,发白龄落,可身体尚好,精神矍铄,现仍为改革开放贡献着他们的光和热。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主要是“党的关怀与照顾”。尉郭乡党委一贯关心爱护老干部,重视支持老干部工作。尉郭乡一是落实好政治待遇,在建立起来的老干部领导组里,党委书记全面抓、分  相似文献   

8.
种花的邮差     
《阅读与作文》2007,(5):17-17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10多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50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20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惟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惟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相似文献   

9.
本刊一直致力于当代辽宁作家研究。当代辽宁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性写作群体,它的繁盛必有与其伴生的地域性文学评论群体。但目前的现实是,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作品的研究远远多于对文学评论的研究,辽宁亦然。韩春燕作为辽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直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发表过大量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本专栏此次推出韩春燕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的评论专辑,是在关注辽宁地域性文学创作的同时,亦在关注文学评论,以期达到当代辽宁文学创作与评论双翼飞翔的效果,并希望引起相应的重视。韩春燕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于2012年获得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著名学者王向峰、刘恩波、秦朝晖分别就这部专著撰写了评论文章。其中对该专著中所谈及的"村庄文化"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村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人极为关注的话题,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晴雨表。在中国,村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基本单位,一直成为作家书写的对象,但描写村庄文化的文学作品也不都能反应村庄的全部。而韩春燕却以饱含深情的态度、精细巧妙的构思、敏锐的独特视角和散文式的笔法,将当代中国作家笔下的村庄融为一体,梳理了文学研究视界里的文化的村庄和村庄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散文创作对于当代作家王鹏翔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当部分作家把目光投向市场和媚俗的商业化写作时,他却固执地沉浸在村庄里自在言说。他把被遗忘和现代性浸淫的村庄民俗风情进行诗化的再现与重铸,以审美的体验去感悟生活.用诗性的眼光来考量彝族村庄物语。他抱着炙热的情感穿透村庄模糊的背影,执着于对村庄进行冷静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0,(9):44-45
在河南省沁阳市西北太行山里的一条大峡谷中,隐蔽着一个神秘的小村庄,这个村庄拥有一个诡异的名字——封门村。  相似文献   

12.
村庄的秩序     
王玉玺 《社区》2010,(32):46-46
村庄原本是和农人们一起沉睡的。一个村庄的苏醒是从第一声犬吠开始的,其实比村庄醒来更早的应该是那个引犬而吠的庄稼人。于是。村庄从苏醒到入睡的秩序便这样开始,而且,村庄的秩序不需要维护。一切井然有序。和谐安详。这时候村庄睁大了眼睛.洞悉他怀抱之中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3.
我从十几年前的一个黄昏开始迷恋村庄。在这之前我很少考虑村庄是怎么回事。村庄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息繁衍,传说繁密得像天上的星星。我就住在村庄里。几间瓦房,一棵榆树,一只碾盘或一口辘轳井,还有鸡窝和柴草垛。我身居其中却可以对它们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4.
<正>1928年,1岁7月8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高晓声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桥镇董墅村一个农民家庭。董墅是个很大的村庄,高晓声在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里写道:"我出生的村庄,叫董墅。进草塘浜两里路,有一条阔而短的叉浜向西伸,叫芳泉浜。一共不过半里长,船划到芳泉浜的沟梢,上岸就是我的家门口。"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水边出生、长大的高晓声充满了智者的灵慧之气。高晓声的父亲高崖青系早期大学毕业生,高家第一代知识分子,后来做"中学里的语文老师,爱好文学,并且对中国诗的音韵有研究"②,这样的家学渊源使高晓声很早就有机会接触文学,爱  相似文献   

15.
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连一家像样点儿的旅店也没有。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火车站。村里的房屋干净整洁,院子里和窗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每一个真正的村庄理所当然就该这样。房屋的四周围着一圈高高的栅栏,院子的小门上挂着许多牌子,上面写着警告来人提防猛犬或者“严禁乞讨  相似文献   

16.
王广忠 《社区》2014,(5):17-17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不仅有文名,也是一位经世治国的廉吏能臣。在他死后,两个村庄因此而得名。祖籍地阳丘县崖镇伶章丘市相公庄)更名为张相公庄。埋葬地历城北园一村庄得名张公坟村。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他,实乃殊荣。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种对农村的重构过程,然而国内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却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对皖南东镇新农村建设历时性经验的跟踪观察,发现当地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种能够充分发动农民的社会动员模式。这种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之所以可能被推广:一方面,是因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撬动和动员技巧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村庄社会规范自下而上的支撑性作用。东镇的经验说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具有明显的村庄共同体再生产的治理正功能,具体表现在:乡村宜居化与村庄人气的恢复,村庄公共空间的再造与乡村文化的复兴,村庄治理能力的加强,以及农民合作意识的提高。所以,对于像东镇这样尚有活力的村庄而言,国家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以普惠性为原则,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归属。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2):48-49
江西南昌县的刘家村是一个离赣江不远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家里的压水井,只需要在自家的压水井里倒上一瓢水,紧压几下,就会引出无穷无尽的水。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4,(1):29-29
江西南昌县强列家村是一个离赣江不远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家里的压水井,只需要在自家的压水井里倒上一瓢水,紧压几下,就会引出无穷无尽的水。  相似文献   

20.
干部驻村是一种具有鲜明情感属性的制度安排,其有效性最终指向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基于华北L村的田野调查,并尝试搭建“以情动人”的分析框架,可以将干部驻村制度有效落地的全过程分成缘情入里和情感动员两个前后相承的阶段。缘情入里沿着差序性的村治权力格局逐步推展,其以驻村干部获得村支书的情感支持为开端,而后依次与村庄骨干、普通村民建立起情感关联,调和了外来制度与内生情感秩序的差异。情感动员则指向于破解村庄遭遇的治理难题,其从驻村干部、村支书、村庄骨干达成情感共识起步,再调动普通村民的主体性与参与感,重新把村庄凝聚为具有浓厚情感气息的有机体。以情动人凸显出情感之于乡村治理实践和干部驻村制度的关键意义,对于乡村振兴中加强乡村治理及提升驻村干部治理能力也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