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与神话中的原始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与神话中的原始生命意识杨志明人们通常认为,在原始意识中是“物我不分”,主体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们也多持宗教是哲学母体,哲学萌芽、起源于宗教的观点.并且,主要是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相应意识来研究哲学及宗教的萌芽、起源问题,而忽视人类自身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孔子与孟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宗教之天。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把握儒家思想内核必须弄清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施莱尔马赫认为宇宙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直观和情感,这就使宗教不再属于形而上学和道德学的领域,从而提出了不能用判断真理的标准判断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同时这也开创了近代德国哲学-宗教哲学非理性主义的传统。用直观和情感界定宗教,实际上是从人的角度界定宗教,施莱尔马赫也就成了宗教人本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施莱尔马赫提出,宗教的对象是宇宙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为此,他殚精竭虑探索宗教“源自何处”和宗教为何“必不可少”的问题。笔者把它们概括为宗教的独立性与宗教的合法性,并认为这是哲学神学的两项重大成果。哲学神学提出并践行从关系的维度考察宗教的新视角,开辟了给宗教定位的新思路并对宗教做出了较为恰当的定位,为人们怎样认识宗教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其与康德哲学的关系来说,它们表明施莱尔马赫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优秀遗产,但在宗教的问题上他又不是康德道德宗教的拥趸。  相似文献   

5.
西欧中世纪人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西方人学思想发展的脉胳,探索了宗教神学与人学的关系,论述了中世纪人学思想的产生和神化的人的起源、堕落与拯救的人学内容与实质,同时对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人文哲学的影响进行了涉猎。认为这项研究对于探索西方人学思想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与人学的关系,从而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均是哲学与宗教结合产生的宗教理论,但宗教哲学是把宗教哲学化,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宗教的哲学则把哲学宗教化,是信仰宗教的一种方式。二者在研究立场、研究目的、研究范式及宗教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先秦与古希腊哲学人生境界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在人为践履精神指导下,从人的存在样式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美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在认知理性精神指导下,从人与对象关系的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神性的善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中西哲学分别以“美”与“理性—宗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倾向,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起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起源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诸形态自身渐次演化的过程,而以往学术界在古希腊哲学起源的研究中仅侧重于外在条件剖析或逻辑形式把握等静态比较上。为此,本文首先考察了哲学概念在古希腊的内在底蕴,接着就前哲学时期希腊思想诸形态的运行轨迹与演变路径等动态过程作了初步勾画。作者认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神话→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生成与进化的具体过程。研究对象上的整体性与直接性的统一,表达内容上的抽象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思维方式上的非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希腊哲学接纳科学、蕴含文学、扬弃宗教而最终成其自身的真正标志,这也是泰勒斯“水原说”的革命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哲学与精神文化的宏观视角考察了东方宗教及宗教史,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侧面剖析世俗思想宗教化和宗教世界世俗化的融合过程。其中对儒学与儒教作了重点辨析,综合介绍了各家的不同观点。作者认为:儒学作为世俗思想确在向宗教化发展,这是一种趋势。东方社会的两种系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正在逐步靠拢、接轨,这或许证明东方的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本质上都属于错误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世界观错误的根源及内容又具有一格区别。宗教发生于社会根源,哲学唯心主义却发生于认识论根源;宗教是将人的本质神化,哲学唯心主义却是把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宗教反映的方式是“幻想”的,因而是非现实的,哲学唯心主义反映的方式却是理性的,因而是现实的。因此,宗教不等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更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1.
创造哲学     
尽管创造哲学已经写得很多和说得很多,但它今天正处于一种混乱状况,并与影响广泛的哲学和宗教传统保持着牢固的联系,这些哲学和宗教的传统被认为超出了创造问题的范围。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儒教是宗教 ,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宗教。古代社会的国家组织同时具有宗教组织的职能 ,而国民则构成了儒教的庞大信众。儒教的最大的特色是其信仰对象有一个等级序列。儒教对其信仰对象的崇拜仪式 ,则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官员与民众的各种祭祀上。儒教是宗教 ,但儒学 (儒教哲学 )不是宗教 ,而是对儒教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儒教哲学是对儒教信仰的理论论证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理学之后 ,笔者认为就再没有原创造性的儒教哲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庄子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了庄子哲学的内在逻辑,认为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鸦片,是一种不具备宗教形式的宗教。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在诞生之际与其神话宗教传统有何种关系,这是希腊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另一种认为两者之间有一种断裂.本文通过区分前苏格拉底哲学中存在的三种思想倾向,即神秘主义、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诠释.这种诠释,尤其是有关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的区分,将有助于刻画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谢林从古希腊的神话和神秘学的对立出发,把后者理解为纯粹哲学和纯粹宗教的统一体。早期和中期谢林强调哲学才是神秘学的真正的继承者,而宗教则是神秘学的内容公开化和低俗化之后的产物;后期谢林不再强调神秘学(哲学)与神话(宗教)之间的对立,而是关注二者之间的内外互补关系。相关讨论让我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谢林对于哲学的地位、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以宗教批判为中心较为系统地阐述宗教基本理论的重要文章。通过对宗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指出了三位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在宗教批判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无论施特劳斯的“集体意识”、鲍威尔的“自我意识”,还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本质上都是把上帝和神置换成了思辨概念。马克思以实践哲学实现了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哲学批判的超越,深刻揭示了宗教和人的本质,提出了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阐明了宗教批判与人类解放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因此,德国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的两重性,反映到康德的哲学中,使康德的哲学具有折中、调和的特征,使康德的哲学充满了矛盾,因而人们对康德哲学的评价,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人认为“康德的整个思想归根到底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的”,“康德哲学是僧侣主义的哲学”。这种全盘否定康德哲学中的积极的、革命的成分,把康德哲学的保守性夸大成为反动性,把康德哲学和宗教神学划等号是错误的。我认为,康德哲学从本质上看,不但不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而且是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的。当然,这种批判基本上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借助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因素,在保留神学的形式下批判神学。尽管如此,在康德哲学中,主流方面、本质方面是反对宗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都猛烈地抨击了教会、教皇和神学教条,并从宗教与道德、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封建统治等关系上阐明了各自的宗教观。但比较而言,法国启蒙哲学的宗教观要远远高于欧洲人文主义哲学的宗教观,因为前者具有理性形态,而后者则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且前者的实际效应和科学价值要比后者大得多。导致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宗教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科学技术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从Mythos到Logo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说话”方式和存在形式方面对Mythos和Logos作了区别,而后探讨了Mythos和Logos的特性。作者认为,希腊的传统,乃在于以“哲学”代替了“神话”的地位,“哲学”成为“会死的”“人”“追求”之最高目标;在以“哲学”代“宗教”这一,点上,黑格尔则为希腊正宗,海德格尔贬科学和哲学而扬思想,主要还是希腊传统,只是较黑格尔更多宗教气氛。  相似文献   

20.
国内长期以来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两个范畴。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的科学与宗教研究开始兴起,随着国内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学术界出现了认为科学与宗教存在良性互动、宗教对科学具有积极影响的学术争鸣。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逐渐不再抽象地研究科学与宗教问题,而是具体考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复杂互动,并且就科学与宗教问题提出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受制于当时国内科学哲学和宗教哲学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史学的进路。但从史学视域反思这一时期的科学与宗教研究,则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仍然存在着史学观念和史料学方面的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