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西汉末年,四川成都出了一个多产作家扬雄。晋朝常璩在《华阳国志》卷十叙述他的写作情况时说: 以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史莫善于《苍颉》,故作《训纂》;赋莫弘于《离骚》,故反屈原而广之;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这段话说明杨雄写作是喜欢摹仿前人的。他的《太玄》摹仿《周易》,《法言》摹仿《论语》,《训纂篇》摹仿《苍颉篇》,他的自传体长诗《反离骚》是摹仿《离骚》 相似文献
2.
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曾毅平语言学界对“共同语”的界定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A.《汉语方言概要》:“历史上或现代的几个方言或语言在尚未分化的共同时期的统一状态叫作共同语或原始语或基础语。”①B.《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个全民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在本... 相似文献
3.
方言和普通话应该是和平共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方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话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很多方言的词汇还在不断地被普通话吸收,而普通话本身是在以北方方言为基准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尔雅》将不同时期、不同经传中随文释义的故训汇集整理在一起,以词条为单位,将词语分割为一个个小的词义系统,训语与被训语之间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语义关系。传统注疏及新证释义研究注重个体考释,忽视系统联系;惯用传统考据,少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关照,在对词语进行考证时,多以同义为训为中心,将所有词语都置于同义的框架中解释,对多层多向的语义关系认识模糊不明,直接影响了对词语在词条中具体义位的判定。论文通过在引申义列中对义位的具体判定,适当考虑词的整体联系,考证词义,跳出同义的桎梏,整理出《尔雅》前三篇同训词语训释中训语与被训语多层多向的语义联系:同义、相通义、类义、内在含义、对词义或语法义的描述、言语义、假借字、异体字。 相似文献
6.
练春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48-53
本文从词汇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客家方言的大本营——闽粤赣三角地带,与赣方盲区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在社会历史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它们又以语音上的雷同而著称.然而,词汇方面却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两者有别.文章主要从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淑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9):123-125
孟子曾将“齐东”之语 ,归之为“野人之语”。处于“齐东”之地的荣成语言的特点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生产方式而决定的 ,即与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郭碧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莆田方言属于闽方言的莆仙方言区,俗称“莆田话”,旧与仙游话会称“兴化话”。莆田地区通行的活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话基本上一致,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声母。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如鼻音韵尾归结为一种,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音变的现象等,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具有过渡色彩的方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对莆仙话的研究,从五、六十年代《福建省汉语方言概… 相似文献
9.
同普通话相比,包头方言所固有的发音特点,在英语发音中,受某些音素的影响,即没有舌尖韵尾音“n”、“zh、ch、sh”与“z、c、s”混用,词尾音多、多一个声母。其改进措施为:通过学习普通话,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音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历史主义语言观认为,南方地区吴、闽、客、赣、粤等方言是不同地域的北方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南迁所用的汉语发展而来。这种观点的基础是通过对现存方言事实与《广韵》音系的比较来构拟古今语言结构对应关系;而族群互动的文化史观则认为,南方汉语方言并非汉语,强调南方土著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东南诸方言在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北方汉人带来的“纯正”的中原汉语,南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在族群的融合中,每种方言都在混化、交融的过程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汉语从古到今,都有很丰富的方言存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一带的氏族和部族很多,商末有一千八百国的说法。至西汉时,杨雄作《方言》记录汉代各地词语,提及秦、晋、吴、越、楚、齐等方言,起码有十四个大区域。这些方言经过几千年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湖南各县市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计算出各县市方言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方言可以分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老湘语区、新湘语区四个大区 ,客家话区和湘南土话区没有明显聚合成片 ,少数方言点的区属与已被接受的区属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汉语的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其文化在根源上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又存在差异。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片区,它与北方话内部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因此,重庆方言剧作为推广重庆话的一种渠道,要走向全国,应从剧本、创作者和语言应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溧水境内吴方言与江淮方言的分界郭骏一、问题的提出江苏省溧水县北界江宁、句容,东邻溧阳,南接高淳,西南毗连安徽当涂,扼江苏西南边缘之要冲,为南京南部之屏藩。溧水方言处于吴方言与江淮方言交会处,内部差异较大。县城(在城镇)老板方言为全县方言的代表,其声韵...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