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的越轨现象往往带有认识上的局限性,而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下应以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来看待越轨.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越轨为对越轨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越轨进行语义分析是对越轨进行理性认识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越轨界定标准的具体分析,为社会学意义上越轨的界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按照违反规范的性质和内容的标准将越轨划分为德俗越轨、纪律越轨和法律越轨.  相似文献   

2.
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具有越轨类型多样性、越轨目的趋利性、越轨行为传染性、越轨扩散阶段性、越轨群体亲缘性和越轨行为组织性等特征.特有的乡村社会背景、村民思想观念和群体心理效应推动着越轨肇始者的首次涉足、早期越轨追随者的零星出现到最终后期越轨追随者的大量涌入.我们需要通过树立健康的经济发展理念、优化乡村发展模式、完善正式控制手段、挖掘民间控制资源、善用乡村宗族文化和重拾公共道德义务等方法,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外在遏制和内在遏制全方位预防越轨行为的生成、扩散和爆发.一旦发现乡村已经爆发"越轨共同体"行为,各个部门要群策群力、发挥各自职能,以"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乡村重建工作,帮助乡民摆脱越轨文化的浸淫,注重发挥刑事法律实效,从而修复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乡村.  相似文献   

3.
学术文化深植于学科治理之中,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价值融通的意蕴。基于学术文化的物质、规则和价值三重属性,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紧密关联,即知识是物质文化与学术个体的中介,规则的集体规约生成了学术群体,文化的价值意义建构了学科治理理想。然而,当前学科治理中还存在物质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功利化取向、集体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规约化取向、价值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理想化取向等学术文化失灵表征。学科治理需要在明晰与学术文化的共通意涵、遵循学术文化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尊重物质文化基础、完善科学多元的学科治理制度,平衡集体文化冲突、建立组织协同的学科治理模式,重塑价值文化理想、构建开放包容的学科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学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越轨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失范、越轨文化的习得、社会控制的弱化等原因,导致农民越轨行为泛化,集体越轨行为增多,农民越轨行为呈现“现代型”特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越轨问题,应该提高农民合法致富的技能,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加强农民的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控制,对闲暇生活、娱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日趋交融,各种观念时有冲撞,开放的文化和各种思潮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心理意志品质脆弱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错位、行为越轨。本文着重就引发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进而剖析引发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的根源所在,以启发社会各界和家庭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高校的网络学术道德、网络交往道德和信息选择的价值取向失范严重。规正网络行为势在必行。加强网络教育是网络道德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完善校园网络是提高网络道德水准的重要保障;健全行为规范是避免网络道德"越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帮助组织引导员工实施越轨创新,迫切地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给出答案,现有研究鲜有基于信息加工视角考察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影响。通过236名在职员工两阶段数据,探讨了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集体主义导向在心理安全感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越轨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越轨创新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价值规范遵循适当性逻辑,是内化于高校学术治理行动者的稳定动力。应然层面,高校学院学术治理价值以适当性逻辑为主导并指向遵守学术规律、维护学术道德、鼓励学术自由、强化学术胜任。然而,学院学术治理实践中行政惯性、多元主体人际互动的关系网络及人情文化传递过程诠释了治理价值失范的复杂图景:行政自上而下的价值同构,人情、科层倾轧学术理性,角色混叠与精英管治交错。回归学院学术治理价值规范,应调适学术治理的价值联动机制,消弭强人情弱学术的失范困境,监督管理者与学术精英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文艺创作的美学原理和文艺心理学原理,针对老舍小说创作的特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择取文化适应与文化背离、弥散认知形态与范型认知形态、越轨思维和循轨思维这几个对立统一的范畴,对老舍在小说创作中汲取新的观念、技法和信息,力图突破传统文学范型和局限的尝试予以探讨。本文认为,正是老舍小说创作心理中突出的开放性认知风格、弥散认知形态和越轨思维方法促使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与跨文化接受密切相关的独辟蹊径的文学实验,具有超民族超国家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越轨一词是指违反规章或他人的期望、而引起非议或惩罚的行为。在六十年代以前,对越轨的研究,主要是关于越轨行为的性质和根源,以及有关越轨者的特征;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病理学”以及解决犯罪和少年犯罪、吸毒成瘾、卖淫、流浪、不合法的性行为等社会问题上。勒默特(E.Lemert)在一篇论文(参阅《社会病理学》,1951年)中区分出主要的越轨和次要的越轨:前者是引起他人非议的个人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反应的后果。对次要越轨的研究则注重下列问题:1.一个被判定为越轨者的人对自已这个称号的反应如何?2.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徽州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阐述了开发利用和研究徽州历史档案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观念与文化对证券市场越轨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国人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及赌性、对金钱地位的观念变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模仿等方面存在着引发我国证券市场越轨现象的重要观念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越轨是对规则的违反,越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因为规则具有变动性、外在主体总是具有控制意图和个体内在的趋利性等因素的存在。越轨并不总是消极的现象,它也具有正功能,它可以明确规则的目的和要求、暴露旧规则的不足、推动新规则的建立和引导社会变革。正确认识和评价越轨的正功能,对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排斥、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引起的心理失衡,而处于心理失衡中的青年农民工又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机制,因而引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越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可概括为:是徽文化的文化特质丛,是研究徽文化的"活化石";是徽文化的符号、象征与标志;具有超越地域文化的价值,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传统文化的缩影与代表;是徽文化由抽象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6.
法律社会工作源于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越轨群体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法律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 ,其核心理念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为法律社会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是法律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将会发掘出一个具有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是中医药文化界新近提出的重大学术和社会命题。该命题的提出是置身于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场域,中医药文化研究学术积淀和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中医药文化自身特质得以彰显的结果,也是中医药文化界面对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对该命题的深入探究,不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将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道德中国建设、文化中国建设和绿色中国建设,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实学既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 ,又是当时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 ,宋明、汉唐、甚至先秦文化中就有实学文化的基因 ;向后延伸 ,在清末民初 ,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学文化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说实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基本的价值倾向 ,有其逐步形成、发育、成熟的过程 ,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年DV影像通过解构与颠覆的叙事策略,以互联网络和人际化的传播途径,实现了群体的越轨与自我认同,体现出从边缘开始抗拒的文化精神。从长远来看,青年DV影像要保持繁荣和持续发展,需要正视传播中出现的危机,找到危机的根源,明确发展方向,成人社会也必须认识到青年 DV影像的重要价值,给予更多的社会宽容与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