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的头号主人公,但同时又都是败家子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人物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比单独地、孤立地研究这些人物形象要多得多的东西。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部小说名著乃至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就张贤亮坎坷的个人际遇分析和把握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特色和创作成因。着重研究其小说一《灵与肉》、《绿化树》、《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进行分析。张贤亮小说善于发掘“伤痕美”,善于在悲剧冲突中剖析灵魂,追求作品意境和诗情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徐小说中的奇异世界 ,其中包括那些以梦幻形式构成的非现实性题材的作品 ,以及有神灵鬼怪等非人世、非现实性因素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 ,奇异色彩主要通过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情境描写而呈现出来 ,之中蕴含着作者的审美策略和个性化的现实情结 ,并显示出其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很多意象性人物名字,小说人物的姓名除了在作品中承担人物形象的符号作用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指示意义,这些意义一般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或汉字的意义而生发出来的。这一类型人物多见于白话小说中的世情小说,他们一般充当的多为小说配角。从这些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特征,是叙述者或作者直接介入作品的一种方式。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意向性人物名字,汉字的独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其小说《爱玛》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女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她精准的刻画下各有特点,各自在小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作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和事件的细致描写,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和意义。通过对次要人物哈丽埃特的性格及其在小说中意义的分析,可以从侧面更加清楚地认识女主人公爱玛的性格特征并深刻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小说在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五四”以来,大众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只有在十七年期间,才产生了大量的在普通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十七年期间,作家们追求大众化的途径大体相同而又各具特色,具体到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可以说,继承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历史传统,以传统叙事模式讲述现代社会生活,是作品在大众化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拟通过对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小说在继承古典传统方面给小说带来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学和史学评价标准的分野,制造了曹操人物形象解读的艰难。这种解读的分歧直接关合着作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所隐寓的意义指向。而从读者维度切入,阐释小说文本意蕴,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含义,恰好是小说人物形象多向指涉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论述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作家在新时期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突破。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提炼出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女性人物系列,全面考察了这些带有文学新质的当代文学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精神变异给人物形象带来的影响,强调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的新的价值理念和美学演变。城市写实主义小说既表现了人物身上中华民族传统性格的传承和冲决传统角色限制的失败,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在人物身上的烙印。本文归结了这个新的人物形象系列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并希望引起更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说<歧路灯>中的"悍妇"形象是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种.这些女性包括滑氏、杜氏、巫翠姐、盛希侨老婆,甚至姜氏、巴氏.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博洽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技巧,使得这些明确作为反面教材的人物形象能屡屡突破作者的写作初衷,取得意想不到的生活及艺术的双重真实感和美感.她们的一哭一笑、一爱一憎都在深刻诠释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小说曾在明末清初兴盛一时,并形成了一个影响较大的小说流派。此类小说以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故事为主要内容,运用大致相似的叙事模式,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作为主要人物的才子和佳人的形象,存在着明显的类型化倾向。其人物类型化倾向的出现,与作家因具有大致相似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而形成的大致相似的审美取向,以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商人求财求利的社会倾向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养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大量直接的民俗或者暗含着的民俗心态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样貌,而且在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思想主题揭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沙汀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就有许多民俗描写,这些描写为沙汀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本文从环境、方言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来展现民俗在沙汀小说中的特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的创新高手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开拓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解典型化。施氏小说话语体系的解典型化冲动主要源于移心化、非个性化、心理分析化和意识流化。结合施氏的作品分析,根据解典型化的不同态势,可以把其心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概括为泛典型和寓言型典型两种审美类型。泛典型是指被播散了的典型,寓言型典型是指被寓言化或寓意化了的典型,即使用抽象符码型人物  相似文献   

16.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以人物形象为最重要。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小说塑造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形象,对于从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大有裨益。根据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规定,结合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大批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竞相争艳。在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张弦的小说别有洞天,独具一格。他的作品,以其主题的连贯性、内涵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古小说中有一些"因发墓而致死者复生"的叙事。按照发墓缘由可将其分为三类:恶意盗墓复生型、因情发墓复生型及其它发墓复生型。这些作品中,"发墓"作为死者复生的外在条件,不仅起到续接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拓展题材领域等功能,还具有增加小说神秘感和奇异感的美学意义。复生的内在条件一般是出于"命未合死"的宿命论。  相似文献   

19.
攀枝花小说创作可分为民俗小说和都市小说两大类。民俗小说,因其作者脚踏着故乡的泥土,往往带着地域小说的特征,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品味,但忽略典型地域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市小说,以反映“钢城文化”为优势和特点,少数作品注重写“人”,但尚未构成强劲的创作势头。  相似文献   

20.
《天真时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展示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画。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二元对立的原型叙事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梅·韦兰、纽兰·阿切尔、埃伦·奥兰斯卡以及凯瑟琳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神话原型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天真时代》利用神话人物的文化传承巧妙地表达了华顿的道德理想:以“良知”克服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