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文学曾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并形成"短、平、快"的特点.时过境迁,大部头的报告文学越来越厚重,大有成为文体"重器"的势头.辽宁报告文学作家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和《燕赵脊梁》两部大部头作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尝试着将小说的创作手法、技巧融入其中,特别是在行文的结构上形成了新的报告文学体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于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一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在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也是这样闯进报告文学天地里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学习写作,是从写短篇小说开始的。可是,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写了一篇小说。整理所写的报告文学,却能积成这样一本集子。”(《她有多少孩子·后记》)再加上未收在集内的,以及去年发表的《请爱他》《手眼神通》《科学与爱情》《李谷一与<乡恋>》(与邓加荣合作)《痴情》等,约有近三十万字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作品如《高山和平原》、  相似文献   

3.
梅汝恺,1928年生,江苏阜宁人。他是一位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当代作家和翻译家。梅汝恺首先是一位作家。50年代初,他的中篇报告文学《我在清水塘》使他一举成名,接着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农场的女儿》,连续发表了10余篇短篇小说,成为年轻的专业作家,可惜的是由于1957年的政治风波,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春》和即将投拍的电影文,学剧本《扬子江头脚步声》终归夭折。在沉默了22年之后,历史进入新时期,梅汝恺重返文坛,先后创作和发表了百万余字的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新作。经结集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4.
我和祖丁远见面是在1993年10月底,那次他是被邀请来北京参加红旗出版社、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杂志社联合举办《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一书出版评选颁奖大会,他与一位老作家合写的一篇报告文学荣获一等奖。他领奖后专程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来看我。我们彼此谈得很投机,大有志同道合的感觉。他是记者出身,对各种人和事都有广泛的兴  相似文献   

5.
陈辽 《江海纵横》2005,(1):43-44
在新闻界,杂文界,几乎无人不知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有个真枪实弹的杂文家李升平。报道李升平事迹的新闻和文章甚多,但是,惟独祖丁远的《社会脊梁——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脊梁》)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它不仅获得了“中国作家世纪论坛”惟一的长篇报告文学特等奖,而且受到了全国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同志不但是一位小说家,写出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名著,而且是一位翻译家,译过捷克作家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和俄国作家普希金的《杜布罗夫斯基》等作品。他还是一位有成绩的报告文学作家,出版过《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和《南下记》等报告文学专集。“这三本报告文学集不仅仅真实地记下了广大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善战的顽强机智的战斗事迹,也勾勒出敌人残暴的嘴脸和汉奸的丑恶形象,渲染了中华儿女对敌斗争的壮烈气氛,充满了血肉和烽火硝烟交织的  相似文献   

7.
一头浓密但已呈灰白的头发,深遂的目光和伟岸的身躯是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陈是映真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去年四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名誉高级研究员的称号,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他,并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台湾作家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再次见到他,并作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采访,以往的记忆里又平添了许多风趣、坚强的印象。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作家兼评论家。记得上大学时,一本收有他作品的《台湾中篇小说集》一度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从那里我了解到台湾文学几十年来走过的艰辛之路。10多年前,我…  相似文献   

8.
在集合式报告文学称雄于文坛的1988年,李延国曾试图改变文体结构出一条新闯路子,于是,他写了“卡片式报告文学”《走出神农架》。尽管不少报告文学作家也同李延国一样具有文体创新意识,但报告文学阵地的整个格局以及它的某种轰动效应在1988年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黄禹康 《中华魂》2013,(11):47-49
周立波1928年离开家乡湖南益阳邓石桥乡清溪村,来到上海投身于左翼革命文学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周扬、艾思奇等于1937年9月离开上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期间,先后为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与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卡尔逊作翻译,并担任战地记者,走访了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抗日前线,创作了我国最早反映八路军英勇抗战事迹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  相似文献   

11.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12.
洪三泰论     
洪三泰是近年广东文坛上一位多产高质、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家。他最初以诗歌创作引人注目,接着以电影文学剧本《女人街》、报告文学《中国高第街》以及大量散文、小说作品在较大的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本文对洪三泰创作的美学价值和独特成就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 戈悟觉报告文学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题材广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现实感。他追随时代的足迹,紧紧拥抱火热的现实生活,热忱讴歌四化建设新人,常常使读者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的力量。戈悟觉在《金色的小鹿》的“自序”里说,他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写的十二篇报告文学,可以统统看成是他“四年来的记者的足  相似文献   

14.
刘白羽作为一个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对报告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其建构并阐释的报告文学“诗意”观,则是他对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报告文学诗意的追寻,实则是对这一文体美的呼唤与张扬。但“诗意”观有着某种概括不周的逻辑缺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报告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而兴盛于三十年代,这个论点是为人们所公认了的。报告文学的研究工作者也定周恩来写的《旅欧通信》是我国报告文学早期的力作。不过我认为周恩来对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贡献却非始于《旅欧通信》,他赴欧留学之前,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时写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就是毫不逊色于《旅欧通信》的报告文  相似文献   

16.
最初的纯情     
铃兰 《社区》2010,(17):17-17
喜欢安宁的文字是从《读者》开始的。那时我还不知道她是《读者》的签约作家,有篇《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写得异常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安宁。  相似文献   

17.
徐迟同志是擅长写报告文学的老作家。他曾经说过,报告文学的任务是“迅速地,灵活地,勇猛地出击。他们突然出现在敌前敌后侧翼,突然出现在生活的激流中,突然出现在正是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①《哥德巴赫猜想》一发表,就激动人心,反响强烈,其原因也正在于它是完成了这样任务的一篇报告文学:它在我们生活的激流中翻起雪浪,在  相似文献   

18.
南通知名作家蒋琏先生,因多次获得省市文学奖而蜚声江海文坛。他在继长篇报告文学《海安老师》荣获江苏省1993—2003年度优秀文学奖;南通市“五个一工程”精品图书奖;抒情散文集《品绿》获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之后,更加意气风发,跃马扬鞭,以“十年磨一剑”的顽强毅力,矢志奋斗,破关夺隘,一举拿下28万字蕴藉厚重的妙品佳作——现代长篇小说《通扬河》,列入江苏作家文丛,  相似文献   

19.
中学时代,我酷爱台湾作家古龙的作品.他笔下“风流飘逸”的楚留香、“翩翩飞舞”的陆小凤和“至真至纯”的李寻欢,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了大学,又迷上了朱自清,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可以反反复复朗读一个月。开始教书,不知不觉关注起孙犁的作品,曾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匆匆读完他的一本散文集。  相似文献   

20.
唐克新是当代优秀的工人作家。从一九五三年的《车间里的春天》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他连续发表了四十余篇短篇小说,(不包括一百多篇的报告文学、散文、文艺批评)仅收编成集的就有《车间里的春天》、《种子》、《我的师付》、《铁练缚不住的人》等五本。唐克新是位勇于探求人生的作家。他走上文坛三十年来,总是把工人阶级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进程结合起来加以思考和探索,以一种执着的探求精神去认识人生的沧桑,去窥视工人的精神世界和命运的变化。如果说,五十年代初,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