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黄兴反袁     
黄兴反对袁世凯,经历了一段众所周知的曲折过程,一旦觉醒,便全心身地投入到反对袁世凯,维护共和的斗争中去,直至溘然谢世。  相似文献   

2.
虚君共和是辛亥革命期间康有为沟通帝制与共和的政治理论和方案,学界基本根据《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的刊本研析其内涵,无法说清相关文本既区分又混同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的矛盾现象,对文章写作时间的认识也较为粗疏。通过仔细辨识《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手稿的原生样态、修改痕迹及其与刊本的异同,可以发现康有为最初其实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的,后来为应对政局变化,才利用共和概念的模糊性扩充共和类型,将君主立宪改成虚君共和,结果导致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关系暧昧含混。还原康有为提出虚君共和论的来龙去脉,亦可在研究方法层面提示我们,解读康有为的思想观念应尽可能注意其因应时势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改的一面,避免直接选取片段表述进行思想演绎,“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之弊。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以后,“比来学子,每多误会共和,议论驰于极端,真理因之隐晦”“以研究礼法,改良风俗为已任”,为“保国保种”黄兴大力倡导精神文明之建设。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辛亥革命高旭东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表现在政治层面上的递进,是从政治改良到武装革命、从虚君共和到民主共和,而这种递进是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政治的原因的。本来,黄兴、章太炎等一大批以武装起义来实现民主共和国的先驱者,都是属于改良派阵营的,他们都把希望寄托...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领袖人物多流亡日本,如何看待失败、计虑未来,黄兴在这方面表现了一个革命家气度恢宏的气慨;在反袁护国斗争中、他“愿随国人后竭诚罄力,扶翼共和,勉尽义务,不居权位”。使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6.
黄兴,字克强,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在辛亥革命时期,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为推翻清朝市制,建立共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民程度问题与五四启蒙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程度问题与五四启蒙目标洪峻峰中国近代政治改制中最大的文化难题,就是国民程度不足。民国建立之后,这一难题再度凸现,并危及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行和巩固。五四启蒙运动作为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直接目标就在于提高国民程度,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所谓“国民程度”,涵...  相似文献   

8.
黄兴深受中国近代先进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形成了强烈的近代化意识。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具有创新性、建设性的思想和主张,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可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了黄兴,而黄兴又推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兴与汉阳战役新论翟俊涛,苏全有1911年11月17~27日的汉阳战役,民军在黄兴指挥下苦战10天而失利。诸多论者将责任归咎于黄兴军事部署和战场指挥上的失当。事实上,有些对黄兴军事部署的指责缺乏道理,黄兴在兵力有限、防守团难、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使战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的黄兴赖以成长的人文环境,揭示出家族、师承、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对他的巨大影响,铸造了黄兴日后成为辛亥革命领袖的个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理想,主张主权在民,并试图通过以直接民权、权能分治的五权宪法、地方自治及以党建国的操作程序来建立国民当家做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模式之先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与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与筹划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武昌起义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民主的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的后世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留日中国国民会的成立一九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马来亚的庇能[槟榔屿]同黄兴、胡汉民、赵声等人一起开会,决定继一九一○年二月的广州起义再度在广州举事。计划在占领广州城的同时,一军由湖南挺进湖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张凤翙、井勿幕等人,都是陕西辛亥革命名人。由于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涉足全国乃至日本,因此,他们的作用、地位和影响也远远超出陕西,与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黄兴的关系均颇为密切。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兴与于右任、张凤翙、井勿幕的关系,为研究陕西辛亥革命人物做出了新的努力,也为研究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些具体活动提供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对他的研究早在民国初年就开始了,但真正深入研究是近20年以来.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了黄兴研究的一些专著和资料,如薛君度著的《黄兴与中国革命》,毛注青编著的《黄兴年谱》,湖南省社科院编著的《黄兴集》,薛君度和毛注青编校的《黄兴未刊电稿》等.这些专著和资料的出版大大促进了黄兴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李书城与黄兴的战斗情谊李新福李书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与黄兴,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与黄兴一起战斗达14年之久,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谓是相助复相依。留学日本,从事反清斗争李书城1882年出...  相似文献   

17.
《大公报》创办之日,正是拥袁称帝与反袁称帝斗争酝酿之时,在反袁称帝斗争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大公报》态度明朗,高举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的旗帜,其办报主旨第一条即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大公报》的反帝制宣传可分为三个阶段。《大公报》坚决的反对帝制立场,赢得国民的好感,使其销数激增,成为民国时期湖南地区有影响的大报。  相似文献   

18.
黄兴党风党德观浅论宋小庆近年,学术界对黄兴思想的研究已颇有进展,然而对其党风党德观,人们仍少有论述。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梳理,并就其得失短长加以评说。1黄兴的党风党德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弘扬党风。党风,即党的作风。党风首先是党的性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黄兴与陈其美都是辛亥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两人的关系经历了从密切合作到分道扬镳的演变过程,这种离合关系的演变在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黄兴生前的成败乃至身后的荣辱都与陈其美的离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三大部分即辛亥革命前后黄兴与陈其美的密切合作;宋案后黄兴与陈其美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蒋介石崛起后将黄兴树为不服从领袖的反面典型,贬低黄兴的历史地位,其恶劣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1775年底1776年初,北美殖民地的思想主流经历了由君主思想到共和思想的剧变。英国政府的倒行逆施是北美人民抛弃君主思想接受共和思想的根本原因。潘恩的《常识》猛烈贬斥君主制度,热情颂扬共和政体,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人民主权理论的传播为北美人民接受共和思想铺平了道路。相对于英法国家而言,北美人民接受共和思想的阻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