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本文从外貌、家庭背景、寄宿生活经历、家教经历、婚姻爱情观及女性独立意识六个方面分析了夏洛蒂·勃朗特和她所塑造的人物-简.爱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进一步指出:简.爱这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实际上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3.
杨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
探讨了英语电子邮件的语言属性,从篇章结构中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特点出发,以收集的英语本族语者的20封电子邮件为语料样本,展现其所具有的口头语言的特征,说明电子邮件语言是非正式交谈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85-492
《金瓶梅词话》是明清时期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生动而又泼辣恣肆的笔法对中国古代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她们的命运进行了大规模的成功描绘,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具有开拓性的。《金瓶梅词话》里妇女的悲惨命运具有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感受到中国古代男权社会里广大妇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普遍命运。 相似文献
7.
李婕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6-50
包容犯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现象,是动态的犯罪行为如何触犯相互包容的法条,而包容性法条竞合反映的是法条之间静态的包容关系,二者不可等同。包容犯确是罪数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刑法中共有七个包容犯的条文,将原本独立成罪的数行为按照一罪加重处罚,不仅加重惩处力度,而且节约司法资源,这是刑法设立包容犯的价值所在。包容犯的本质是立法拟制,其目的是实现罪刑均衡和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8.
毛小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有元一代,知识分子受到空前的打击与磨难,他们象被社会无情抛掉的弃儿。破碎的国土,破碎的家园,破碎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了特有的心境:躁动与不安,悲哀与痛苦,孤独与寂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胡侍:《真珠船》)。这里指的是元曲,而元曲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杂剧,一为散曲。王国维在评论元曲时说:“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宋元戏曲考》)但是元剧作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其“娱人”的杂剧还需要点“高台教化”的效果。可是散曲就一无挂碍,随时发泄心中的郁闷与不平,它是元代知识分子心态的真实外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散曲对元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10.
孙晶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3):45-49
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与同异"、"尚和去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传统,东方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很多的解释,但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这种文化以二者的和平共处作为最终目的。和谐的核心是包容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包容性的,《易经》是包容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包容之心需要用智慧来开启,特别需要用易经的智慧来滋润。 相似文献
11.
12.
FAN Ni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作为洪深代表作《农村三部曲》之一的《青龙潭》,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贬抑的地位,不能和前两部相提并论。但实际上《青龙潭》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落后的根源,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镜像写照。 相似文献
13.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立了"全面先行调解"和"司法最终解决"的"双中心"纠纷解决机制,引发纠纷解决价值目标是"和谐还是正义"的思考.其实,植根于中国"无讼"传统的和谐价值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与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正义并不存在冲突,不但与之兼容,而且高于正义,并可以对正义进行范导和适当构建.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之价值目标可概括为"和谐包容正义".由此,在制度安排上,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调解程序"全面""优先于"以正义为价值目标的司法程序,同时,和谐又指引司法裁判"合法"也"合情理",防止司法裁判与社会情理严重背离.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都是围绕着"交换"展开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交换,而国际营销则是从社会和交换障碍克服的角度来研究交换。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导致国际营销的兴起和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关系密切,而国际营销与经济全球化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5.
苏位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鸦片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有人只偏面强调它使禹贡接触了“兰色文明”。却闭口不谈它给中国套上了殖民锁链。殊不知鸦片战争的炮声虽然沉寂了150年,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阮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128-132
南非白人女作家纳丁·戈迪默的长篇小说《我儿子的故事》通过一个黑人家庭的解体和性爱描写 ,揭示种族隔离政策的罪恶 ,小说视角独特 ,艺术性强 ,给予读者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