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襄公几乎已经被人们嘲笑了千年之久,后世一直鲜有好评。他的思想被人们认为迂腐不堪,他的行为似乎愚蠢之极——称是春秋时代的一朵"奇葩"。然而事实上,他既比同时代的人高尚许多,又缺乏后世人们的认真理解。平心而论,他实在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在研究《水浒传》时,对梁山好汉往往冠以"水浒英雄"的称号.但是,当我们从《水浒》文本出发,不难发现其文本中的"英雄"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英雄"一词的语义并不尽相同.据此,笔者对《水浒》中的"英雄"一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当下,如果学者还对其冠以"英雄"之名,无疑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90后"少年以其任性、脆弱、自大、狂傲、叛逆等鲜明的个性形象存在于人们的传统价值评价之中.然而四川地震中许多少年的英雄行为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而且,巴蜀英雄少年的行为和道德品质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基.从发挥英雄的长久性价值来说,在学习和宣传巴蜀英雄少年的光辉事迹时要把握好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在《芳华》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活雷锋"刘峰这一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经历遭遇。本文将围绕电影《芳华》中"活雷锋"刘峰一生的经历,分阶段分析刘峰这一"英雄"形象在《芳华》中的起伏变化,并由此探讨刘峰所代表的"英雄"形象以及其背后所隐射的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5.
英雄及其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英雄必然是在深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但对英雄的崇拜却亘古不变,已然成为人类永恒不变的情结。人们总是能够从英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对英雄的解读对于中西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中西方不同文化内涵和韵味使得英雄观念的差异尤为明显,反映出的也是各自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拜伦所创造的"拜伦式"英雄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拜伦的浪漫主义着手进行阐释,结合当今时代发展下的观点对"拜伦式"英雄做出一个在完全意义上的现代阐释,进而深度挖掘"拜伦式"英雄在当代社会下的具体影响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各地报刊     
《老人天地》2008,(6):57-57
老英雄57年坚守生死承诺在"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志愿军老英雄刘绍安。他用大半生时间坚守了57年前的一个承诺,用生命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是英雄,我只不过是有点良心和勇气而已。如果这样也能成为英雄,这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在大别山区的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有一个普通农妇雷莲珍,她的丈夫杨政松是个退伍军人,曾经配合武汉市公安机关破了不少大案。丈夫常年"卧底"的身份暴露后,竟然继续"卧与他离了婚。但当杨政松被坏人报复砍伤后命悬一线、其家人又无力营救时,这个大义的前妻辞掉工作,卖掉楼房,磕头借债英雄壮举正名,最终洗刷了前夫头上"流氓犯"的冤名!如今,杨政松已成为深圳联邦调查公司的一员骨干!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化身为影片《蝙蝠侠》中的高谭市,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巨人棒球队的一个吉祥物被困,城区缆车轨道上有一名女子被绑架,并被制作成人肉炸弹,一群劫匪正在对一家银行实施抢劫……惊恐的人们正在期待着英雄的降临。精彩绝伦的温情大片高谭市市长操起电话:"蝙蝠侠,高谭市需要你的帮助。"闹市区的电视大屏幕上,出现总统奥巴马的视频:"加油,迈尔斯!去解救高谭市。"话音刚落,一辆黑色蝙蝠车风驰电掣而来,  相似文献   

11.
江川 《老年人》2012,(9):12-14
1973年,张铁生因高考交白卷,成为家喻户晓的"白卷英雄",在政治上大红大紫,10年后他却因此被定性为"反革命",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91年,张铁生刑满释放,他在获得一份甜美爱情的同时,自我创业。而今,年逾花甲的张铁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2012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禾丰牧业招股说明书,张铁生作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持股3200多万元,如果成功上市,他将拥有3.2亿市值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美女爱英雄、明星嫁富豪似乎合情合理,而才貌双全的女人爱上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往往被认为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但,门当户对才是爱情的必备条件吗?鲜花和牛粪的爱情,就一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吗?  相似文献   

13.
世界杯的热浪让身在其中的人们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足球?这当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是人类缺少激情,需要这种奔放激烈的运动来填补精神空缺,也有人认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这种情结使人们在远离英雄的温柔乡里虚拟了英雄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苏联被纳粹进攻,民族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谱写了战斗的诗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笔者从杰出的英才、坚强的土地、震撼的作品及英雄的史诗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钟华 《老年世界》2006,(5):14-18
一个曾在火海中救出十余条性命的民工英雄默默地忍受了由此带来的疾病、痛苦和委屈后,在他生存的绝境中终于唤起了人们发自心灵的敬意和良知……  相似文献   

16.
《民法总则》第185条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弥补了此前我国立法关于保护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不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法层面的鲜明体现。该条文的规范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相较于普通死者,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更具特殊性。在探析保护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相关内容时,应以该条文的立法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佟伟达 《现代交际》2013,(12):59-59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著有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而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曲折动人,被称为词坛飞将。本应成为名将却做了词派大家的辛弃疾将他一生的抱负寄托于他的英雄词中,成就了他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名,也让我们听到了英雄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18.
钢笔情长     
马亚伟 《老年世界》2014,(13):27-27
如果我问你:“你有多长时间不用钢笔写字了?”你一定会惊讶地抬起头,若有所失地说:“好久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即使偶尔手写,圆珠笔和水性笔更方便,我们用的比较多。钢笔,不知不觉被我们放到了抽屉的角落里,渐渐疏远了。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生产英雄牌钢笔的上海英雄金笔厂要低价转让股权。钢笔的生产前景不容乐观,网友们慨叹“英雄”末路。那些年,我们用过的“英雄”牌钢笔,渐渐成为尘封的旧物,甚至成为一种收藏品。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警察应该手持钢枪冲锋陷阵去破案。其实他们也可以身穿白大褂,用试管当武器抓捕罪犯。身为刑事技术警察的任飞,就痴迷为百姓安危"守护饭桌"。他用9年时间破解了检测地沟油的"密码",打造出一种检测神器,从此让掺杂在食用油里的地沟油无处遁形。这种检测方法被国家十一部委推广使用,这位"发明家"为此荣立一等功,还被网友称为"火锅"英雄!  相似文献   

20.
不断涌现的大学生英雄群体,已成为贯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面对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英雄现象,有必要对其精神实质作深度解读,对其产生的根源作深刻剖析。实际上,英雄现象频繁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身上,既非偶然,也绝不是孤立的,其背后有着明确的价值支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与时代精神,而对此作深入理论剖析能为当代青年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