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中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探讨大学生在就业意识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版权意识是落实版权制度、促进版权保护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年轻的知识群体,其版权意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代大学生版权意识现状如何,具有什么特点?值得分析。以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围绕当代大学生对于版权意识的诸多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其版权意识的有关特点,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版权意识的有关建议: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发挥职能,为提高大学生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版权专题宣传活动,扩大受众范围;高校应加强课堂内外版权法律知识教育,拓宽交流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版权的主体意识,维护自身权利并积极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
在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尤为重要,大学时期准确清晰的职业定位对大学生整个职业规划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现状,深入分析了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并提出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规划意识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当前大学生群体主流道德是好的,大学生的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部分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确实存在,在诚信意识及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令人担忧。作为教育主体的高等学校对此不能忽视,必须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探索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浙江某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旷课原因主要分为学生层面的消极原因、学生生活的团体氛围影响、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他原因这五个维度。根据研究假设和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各种旷课原因以及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旷课原因的差异等,并分析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旷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不足,不了解创业的过程,没有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5)
恋爱观是指在异性之间的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异性之间相互产生倾慕并培养成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由于大学生存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不成熟的特点,导致其恋爱观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如果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或是解决对策,将会给学生本人、大学校园、甚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分析,从而寻找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春某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此次调查客观反映了该校大学生的逃课状况,并对该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基于此,以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群体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最强,其次是社会,再次是身边人。可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蔓延,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如何,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了摸底和分析,并从大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有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有利于大学生获取新信息。但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却存在一些问题:过度自我保护导致人际交往亲密度低、个性问题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交往受限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家庭、学校的教育匮乏,有社会的负面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首先要遵循平等、诚信、宽容、互利、换位思考等原则,其次要克服胆怯、恐惧、自卑、嫉妒、以自我为中心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另外还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得以全面铺开,解决了贫困生求学困难的窘境,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一方面,部分困难学生生活阅历浅显,未明确认识到接受资助完成学业为自身人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知识教育层面的满足不能兼替精神意识上的需求,致使部分受助生感恩意识薄弱。基于此,高校不仅要保证资助工作的全面开展,更要将提升受助生的感恩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