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早期的科学活动中并行着物理-数学潮流和经验-实验潮流。牛顿在科学实践中统一了这两种潮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验哲学思想。牛顿在从事数学研究的同时,逐渐确立了与自己的物理学研究相一致的科学实验观念。牛顿坚定的基于实验的确定性追求,其意图在于彻底抛弃以往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辨倾向,也在于做出可检验的达到在数学上精确化的科学理论表述。这种追求,既是一种知识观意义上的根本变革,更是一种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他的近代科学前辈方法论精神的扬弃。  相似文献   

2.
从16世纪上半叶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到17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改变了科学自身的地位及其格局.这一时期的科学精神不仅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即科学的存疑、探索、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精神,而且包括科学的伦理精神即科学活动主体的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崇德精神和坚持将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臻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1931年于伦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代表大会上,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赫森(B.Hessen)提交了论文:《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oots of Newton’s‘Principia’》)。与那种认为牛顿力学仅仅是伽利略和第谷以来地面和天体力学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或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天才创造结果的流行观点迥然不同,赫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的结果是:当时水陆交通、工业生产和军事活动等经济和社会需要对于牛顿力学的诞生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牛顿力学的娴熟以及对牛顿力学社会经济根源的精湛、到位的分析,令人折服,在大会乃至整个西方科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热烈反响。许多一流学者如贝尔纳、普赖斯、李约瑟、图尔明等都一再表明这篇论文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大致说来,这篇论文的历史贡献有二:一是开辟了科学外史研究的新纪元;二是在西方科学界和思想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望。长期以来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在西方世界盛行,导致人们倾心科学知识的逻辑演进,而对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则熟视无睹。赫森的论文使人们在科学知识逻辑演进之外,看到了牛顿力学与当时经济、社会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这一方面充分显示了作为方法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威力,同时,也使人们切实看到了把科学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即进行社会外史研究的巨大必要性与可能性。不久,受赫森的直接影响,默顿完成了《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接着科学外史研究便逐步开展起来了。为此学界公认,赫森的论文不仅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的经典文献,而且也是科学外?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他综合性地运用了种种带有逻辑实证主义特征的科学方法,树立了西方经典力学的科学研究传统,为后来牛顿力学的数百年研究暗暗地定下了研究的方向。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伽利略科学思想的现代性,这些科学思想进一步成为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在古代自然哲学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整体的加上思辨的猜测;在近代牛顿力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分析的与实证的思维方式成为主要的了,这种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曾经引导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19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并力图“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这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因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而普遍联系正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的本质特征。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又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成就,如量子论、相对论和系统科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的创立,使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这个极其庞大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科学的蓬勃发展,加快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个变革,从科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史角度看,17世纪科学革命是基督教内部的启智过程,包括逻辑演绎方法和实验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是宗教价值警惕这种理智对人类终极关怀所带来的影响的过程.这一双重过程具有矛盾、妥协与互动性,而至牛顿实现了科学上的综合,也是文化上的谐和.它表明科学与文化价值的交织存在,科学的成功既模造了时代的科学精神又赖以其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如此,科学发展就远非囿于工具的应用,而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牛顿不是光的微粒说的代表。他是自然科学史上第一个试图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统一起来的自然科学家。他不反对科学假设。相反,牛顿提出光的二重性假设,正是他运用分析和综合、科学假设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取得的闪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里突出一个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首先要勇于探索前人从未探索过的问题,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其次要具备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持之以恒,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本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可以称为开天辟地,石破天惊。统治物理学近三个世纪的牛顿力学被相对论力学取代。当然在速度远小于光速情况下,牛顿力学仍然成立。对工程力学专业学生而言,从苹果落地到牛顿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学习创新精神的最好范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牛顿是近代科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成就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划界标准。而牛顿同时也是生活于英国17-18世纪真实的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整体性必然体现在牛顿的科学活动中。因此,科学划界并不应被看做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化,这种时代性,正是科学划界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毛学”.不可否认,目前毛泽东研究也存在边缘化趋势和一些混乱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毛泽东研究的历程说明:只有超越神化和丑化、科学地研究毛泽东,才能做到科学性和政治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它的要害就是否定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中,牛顿曾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机械还原论的科学纲领:“希望……从力学原理中导出其余自然现象。”近代科学中,自牛顿以后的二百余年间,至少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光学理论始终是在以牛顿纲领为代表的机械论框架中发展的。在这一时期里,光学领域中持继地存在着微粒说与波动说之间的长期争论。但是,不管是牛顿微粒说也好,或者是惠更斯的波动说也好,他们原则上都是一种机械还原论的光学理论。惠更斯的一句名言极好地表述了他的机械还原论的方法观念:科学应“借助于力学特点的理由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科学伦理学有内在关系的紧张,主要在于主题上真与善的统一、价值类别上的工具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综合、学科上知识领域与道德领域的交叉、在承担主体上科学家与伦理学家的结合四个问题。这是科学伦理学研究中务必面对和处理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线性科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了非线性科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其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非线性科学的哲学范畴和哲学思想,认为要多角度观察事物,要从变化中认识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多元竞争与协同的统一,这一结果将对非线性科学的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顿科学劳作背后的形上理念及其方法论架构乃科学史中的元问题之一,也是以往学界乏有论及的盲区.注重一种"回到事情本身"的理路,从相关的具体文本出发,再现出牛顿有关"宇宙体系的物质构成的原子论"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论"两大思想的发生路径,以图彰显牛顿科学纲领的别样意蕴,并澄清以往学界对牛顿的某些误解与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如自然科学长期受到牛顿力学的影响一样 ,公共行政学研究长期以来也局限于牛顿力学的狭隘范围 ,用线性理论模型来理解公共行政 ,过分强调行政组织的秩序和确定性 ,而忽视了对组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其它复杂性的研究。而作为科学发展新成果的混沌理论 ,则着重研究运动过程的非线性动态机制 ,不仅开阔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视野 ,而且也为深入地研究行政组织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和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 ,对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诸多领域的精辟论述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尤其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因而也成为这一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经过研究发现 ,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政策思想 ,也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新中国外交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正是这一科学体系 ,使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领导的中国外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 ,并将继续前进。  一、坚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地租学说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地租理论与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它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关于资本转形理论的最终完成,也是对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研究的结果,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马克思对前人地租学说的变革,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和实质,还有助于对科学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加深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地租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表明,科学进步是哲学观念变革的基础。伽利略的力学发现最终导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重新认识时空的本性竟然使物体的电动力学困难迎刃而解。放射性引起过“物质消失了”的惊慌。质能统一与转化又使古老的物质观摆脱了困境。宇宙观的“引力”角色既是古典观念的科学基础,又是矛盾的焦点所在。科学家们发觉,只有重新解释“引力”,才能合理地解释宇宙。由此,新的引力理论产生了新的宇宙观。20世纪的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与它同时代的科学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或这些哲学本身就是建立在最新科学基础之上的。本文试图勾勒20世纪时空观、物质观和宇宙观变革的科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微分方程是伴随微积分应用成长发展的数学分支之一,牛顿是第一位研究微分方程的数学家。他在制定微积分的同时奠定了微分方程的有关理论,虽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其思想方法对创立和发展微分方程这一数学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