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广西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糖业基地之一,蔗糖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到1989~1990年产糖量已居全国产糖省区的第二位,占全国同期产糖量的1/4,上调国家食糖总量和上调率均居第一位。从1984~1985年榨季到1989~1990榨季这五年中,是广西蔗糖业发展最迅速的历史时期。从机制糖产量上看,由1984~1985年榨季的60.14万吨,增加到1989~1990年  相似文献   

2.
欧盟日前宣布把给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的进口糖补贴减少39%。尽管欧盟表示将拨款4000万欧元帮助这些糖出口国减少损失,但此举仍将给非洲国家的糖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广东的蔗糖业,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仍然处在传统时代的水平.民国以来广东农业界学者在蔗糖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30年代广东地方当局的产业决策产生影响.30年代广东的工业化运动,奠定了工业支持农业的基础.机器糖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甘蔗栽培业的技术进步.在30年代前期广东糖加工业和甘蔗栽培业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迥异于传统时代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糖业在我国经济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糖业作为一种“亚战略”(或“亚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食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不同于粮食(处于基础地位),也不同于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品(具有可替代性),而是一种介于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的一种“亚基础”产品。以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加工构成的糖业经济,虽然所形成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数百亿元,但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只要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食糖密不可分,糖业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闽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闽南文化糅合了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和海外文化。闽南的发展历程决定海外移民必然是闽南文化形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时至今日,华侨仍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历久不衰的闽南文化也成为加强华侨对家乡的认同感的重要纽带。本文以2002年石圳村举行的“闽南李氏迎祖”活动为切入点,管窥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闽南侨乡家族文化与海外华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产品类型与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闽南文化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在闽南文化热的推动下,因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而蓬勃发展。对闽南文化进行概述,解析了闽南文化的主要载体;从文化旅游景观、风情、艺术三维度,对厦漳泉三地的闽南文化旅游的资源构成进行介绍;提出了闽南文化旅游的产品类型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旺 《源流》2006,(12)
化州市耀明糖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耀,以企业家的胆略、大改制的气魄,收购兼并化州市3家国有企业,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了农业品牌,富裕了一方农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企典范,为化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创新的贡献。目前,耀明糖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闽南侨乡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打造海峡西岸城市群有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邓小平“人才论”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闽南侨乡的长期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技能,辅之以各种保障制度,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川康区食糖专卖政策对内江糖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业是民国时期四川内江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人口内迁、军需剧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内江糖业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蔗糖产销量在全国首屈一指,"甜城"美誉驰名中外.然而抗战中后期,内江糖业经济却很快走向衰退,追寻其原因,除了因战争而导致的外销不畅、通货膨胀等因素外,川康区实行的食糖专卖政策是极为重要的因素.食糖专卖税率的大幅度提高严重损害了制糖商和蔗农的积极性,造成甘蔗总供给减少和食糖生产的萎缩,而官收、官运、官卖的垄断经营政策则严重破坏了内江糖业的市场机制,最终导致了内江糖业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川省区域市镇经济如自贡盐业、内江糖业、南充丝业、万县油业、夹江纸业、荣隆布业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出现了如盐煤共荣、咸甜相融、酒糖共生、油糖互通等的不同市镇经济体间协作及联动的经济现象,呈现出一个"内生"、"拉动"、"传动"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市镇经济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古戏曲系南戏之一支之说,由来已久。唯近几年,史料和剧目日渐发掘,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另有新证,其中牵涉闽南戏的成因。本文拟就闽南南戏发展脉络谈谈几点看法。南宋闽南南戏已初具规模晋代以后中原文化三次南移所形成的南方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是促进南宋闽南戏曲形成的基础。特别是金人南侵,南宋皇室偏安杭州,文化迁到以淮河为分界线的江南一带。中原汉语口语流入福建,为十五音系统的福建方言、次方言奠定了基础。如今闽南两大方言要追源溯古,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是梨园戏、莆仙戏标准音。语言是我国民族戏曲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戏曲声腔的语言依据。中原汉语口语流入福建并逐渐形成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以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闽南童谣,这一个在闽南地区世代相传的、优秀的传统非物质文化,却面临着逐渐退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尴尬,正处于一个濒临消失的现状.在新世纪新时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倡和重视闽南童谣这一传统非物质文化,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闽南童谣,促使闽南童谣持续发展,这对于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维护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以至世界全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多样性表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尝试对闽南文化特有的歇后语进行语义认知阐释。文章首先梳理了闽南方言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视角,指出当前在闽南歇后语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则从先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入手,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选取九条闽南语特有的歇后语,对其认知动因及意义建构进行深入解析。研究发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闽南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进行整合网络构建,对闽南歇后语的语义认知提供较强的阐释力,同时为闽南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沱江流域糖业史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的拓展方面还是在糖业史料的挖掘方面,均已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度,成为了中国糖业史及手工行业史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不过,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时期沱江流域糖业发展的原貌,并服务当下该区域糖业文化的打造,还应进一步探讨酒精糖料、糖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糖业融资、蔗糖纠纷等相关问题,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及口述史资料等史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强,经营环境也越来越不明确.虽然近期广西糖业表面发展良好,但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生存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广西糖业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谋求新发展。策略联盟在台湾农业的发展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针对广西糖业的现状,试图通过以发展策略联盟的形式来进一步增强广西糖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闽南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闽南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闽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讨闽南大学生如何发挥载体作用,参与传承闽南文化的实践活动,能促使大学生在提高素养的同时弘扬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7.
闽南地区海神信仰仪式行为与仪式空间相互影响。海神宫庙建筑及其仪式空间是海神信仰的物质表现,同时也为海神信仰仪式行为提供了承载空间。而海神信仰仪式行为对社区聚落、建筑空间、生产生活空间有着显著的影响。闽南海神信仰宫庙建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对闽南海神宫庙建筑的保护要注重保护其整体性,即闽南海神宫庙所赋予的生产和生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分为东晋至唐和宋代两个时期。南宋以后闽南人“走广”的浪潮兴盛不衰 ,入广的闽南人被称为“福佬人” ,故从整体上审视应统称为“闽南福佬人”。闽南福佬人具有飘洋过海闯世界的海洋情结、重商贾善经营、以家族为核心以及喜欢功夫茶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9.
闽南族群的跨境迁移已历千年,已然成为东南亚华人华侨重要的地缘分支之一。从族群认同视域探讨闽南族群跨境迁移中闽南方言在族群认同中和文化认同中的地位和作用,闽南方言的认同功能与其交际功能、文化功能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与长久维系闽南族群认同、构筑“一带一路”心相通、保护闽南方言资源等休戚相关,应加快闽南方言的跨境传播研究,维护闽南族群的母语方言,以更加智慧、柔软的方式维系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20.
海外闽南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闽南侨批多维度多侧面地呈现了闽南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感。闽南侨批流露的汉语情结,凝聚了闽南侨胞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认同;闽南侨批书写的奋斗人生,彰显了闽南侨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闽南侨批构筑的家国观念,表明了闽南侨胞对家国一体同构观念的政治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