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84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化史”综合问题科学委员会、全苏书库、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和全苏图书爱好者协会中央理事会于1983年12月12—14日召开了纪念俄国启蒙者、印刷术鼻祖伊万·费多罗夫逝世四百周年的例行报告会。会议由科学委员会副主席B.A.卡尔普申致开幕词。在全体会议上听取的报告有:伟大的俄罗斯启蒙者伊万·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于1983年9月20日举行全体大会,讨论苏联历史学家的任务问题。历史学部院士秘书C. Л.齐赫文斯基在会上作题为“关于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贯彻执行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决议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人指出,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的决议对苏联所有历史学家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关系。决议规定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从质量上提高历史科学的效率,而这本身要求有丰富的题材和使历史研究的内容现实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6年第10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研究了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科学活动和科学组织活动问题.历史学部的院士秘书С.Л.齐赫文斯基院士说,现在,在历史学部7个研究所(苏联史研究所、通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军事史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斯拉夫和巴尔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83年第1期报道,1982年6月17日国立萨拉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学召开了专门委员会会议,由乌克兰科学院外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研究员H·弗罗尔金进行通史专业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其论文题目为《本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中期移居法国的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近代现代史》1986年第5期报道,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苏联历史学家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论述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其中主要有:1.《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年》(共12卷),由苏联国防部军事史研究所、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所、苏联科学院通史和历史研究所三个单位于1973年联合组成总编委会负责编写.撰稿人都是苏联当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将领.围绕这一题目,编写这样大型的历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史学术委员会建立于1958年,是隶属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一个全国性研究机构。M.涅奇金娜院士一直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全国的史学研究;帮助总结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史学经验;促进对资产阶级历史科学现状的分析与批判;帮助提高史学的研究效果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83年第1期报道,国际史学委员会会议于1982年9月15日至20日在巴黎召开。40个全国性的史学专家委员会以及25个以上跨国的和国内的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部分学者与来访的俄罗斯科学院通史研究所教授亚历山大·舒宾就苏联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举行了座谈.舒宾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列宁是否因接受了德国资助而发动十月革命? 斯大林总是被指责,究竟如何? 苏联解体不是一个客观的结果,而是由于主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国际经济学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于1983年9月5日至9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讨论的题目是:“结构的改变、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世界的发展”。大会的纲领委员会主席是墨西哥学者、国际经济学协会会长、教授B.乌尔基季。在大会开始工作以前的9月3日,将举行国际经济学协会执委会会议和理事会会议,研究协会在1980年至1983年期间的活动(包括各种世界经济问题的圆桌会议),出版工作以及经费供给问题;讨论新的执委会的组成并提出协会新会长的候选人名单。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1986年10月8日至10日,由苏联科学院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题为"工人阶级与当代"的国际学术会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所长T.T.季莫费耶夫致开幕词.苏共中央书记А.Ф.多勃雷宁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全体大会上发言的还有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盖斯·霍尔,新西兰工人党第一副主席S.马卡弗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高教部、俄罗斯联邦高教部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于1983年5月在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题为“社会主义再生产集约化规律性”的全苏科学会议。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各专业科研所、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各政府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1982年6月3日至5日,由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科学技术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奥普宁斯克市举行了“科学技术创造的辩证法”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教育家近200人。  相似文献   

13.
据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77年第8期报道,1977年4月26日,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委员会讨论了"文化史研究"的问题.?.皮奥特罗夫斯基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文化史问题研究的现状和远景》的报告.通讯院士?.基姆提出了有关苏联文化史研究的一些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俄罗斯文学》1983年第3期报道,1983年2月9日是俄国著名诗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世界文学研究所、国立托姆斯克大学以及作协等单位在列宁格勒联合举办了“茹科夫斯基和俄国文学”全苏学术讨论会。苏联科学院院士Д.利哈乔夫、俄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A.叶祖托夫分别致开幕词与闭幕词。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社会科学》季刊1983年第4期报道,黑格尔哲学协会(即国际辩证法哲学协会)于198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了第一次大会。来自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匈牙利、苏联、南斯拉夫和其他欧洲国家及美国的大约100名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历史哲学与哲学历史”。大会由协会主席H.霍尔兹(荷兰)致开幕词,并听取L.隆巴迪(意大利)和T.奥伊则尔曼(苏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4期报道,去年9月在新西伯利亚召开了全苏青年学者进修学校讨论会,其议题是:“逻辑学与科学方法论”。此次会议是由苏联哲学协会新西伯利亚分会、俄罗联斯邦高等教育部“科学方法论和科技进步”专题委员会组织召开的。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杂志1989年第1期报道,为表彰Б.А.雷巴科夫院士对发展苏联历史科学的贡献和诞辰8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88年6月2日发布命令,授予他各族人民友谊勋章一枚。雷巴科夫生于1908年。他是苏联杰出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科学组织者,历任苏联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苏联史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部院士秘书等职。他撰写的《古罗斯手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4期报道,为纪念1941年战争事件40周年,1981年9月17—19日在西德斯图加特举行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组织者是西德的三个机构(现代史图书馆、斯图加特大学历史研究所和国际研究二战史协会西德委员会)。除西德历史学家外,还有美、英、意、日、苏等国历史学家参加讨论会的工作。斯图加特市市长M.罗姆梅尔致开幕词。讨论会的正式名称是“1941年12月——战争的转折点”。按照组织者拟定的计划,应以  相似文献   

19.
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7期报道,民主德国和苏联史学家委员会于1980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德累斯顿的"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万德尔"师范大学举行了第29届大会.主题是:"资产阶级的历史编纂学和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共产主义研究.分析和批判".约有450名来自两国的史学家和党的宣传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20.
刘骏勃 《求是学刊》2023,(3):170-180
鲍修哀是17世纪法国重要的神学家、史学家,Discourse on Universal History是他在历史学方面的代表著作。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不少译著和研究论著都将鲍修哀这部书的书名译作《通史论》或《世界通史》等,这是不太合适的。刘家和曾指出,中西之间有着重通史与重普世史的特点之不同。普世史固然必须以时间为经,但其重点却在共时性的普世的空间之纬;通史固然必须以空间为纬,但其重点却在历时性的时间之经。也就是说,西方思想中的Universal history(普世史或普遍史)与中国的“通史”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通史”思想其核心在于“穷变通久”,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以王夫之为例,其史学著作虽属史论体,但特别注重对古今之变以及历史变化的辩证发展和深层原因的揭示,尤其是对变与常关系的深刻把握,使其成为继司马迁以来中国史学“通史精神”的又一典型代表。作为与王夫之大体同时的鲍修哀,他的史学著作虽然在内容上涵盖古今广泛的时间,但指导思想却是基督教普世史的神学观念,把历史变化归于神意,未能体现出“通古今之变”的思想,这是中西传统历史观念中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