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求索起始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与民族救亡的路程相伴相随的。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主题,可以概括为追求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师法西方的过程中,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落后挨打的痛苦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感悟到了西方现代化的威力和气势,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因而立志要科学救国。从魏源最先在“西器”中发现“西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到洋务派创建实业、兴办新式学校、译介科技文献,表明中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偏见与歧视的传统思…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发生的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史家大都认为它只是造船造炮之类器物层面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不是仅为器物层面的革新?有没有内在的合理因素支撑着洋务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洋务运动在深层的精神层面的历史价值何在?剖析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认识,是回答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近年来发掘出《李鸿章全集》佚文——李鸿章为《格物入门七种》等五种中译西书所作的序言,这些序言揭示了李鸿章确实研读过西学书籍,并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致力于引进西学,是洋务运动第一次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正是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换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3.
基因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人类伦理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基因科技的伦理意义及其对传统生命伦理观、公平观、家庭伦理观和生态伦理观的冲击.探究基因科技如何在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制约下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造福于人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观”,作为中国文化的元关键词,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形成“观象”、“观风”、“观化”、“观志”、“观心”、“观文”、“观乐”等一系列文论关键词.在汉语批评的现代文化语境下,“观”被简单地等同于“看”,其与生俱来的神秘性和超感性长期被忽略或遮蔽.通过字形、器物和字义的溯源,可以梳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从甲骨文中的猫头鹰形象,到器物上的鸱鸮造型,再到字义演变过程中超越感官的“非常之视”,“观”的神秘性一以贯之.唯有对“观”求根、解密并在此基础上还原其神秘性与超感官性,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与重新诠释诸多以“观”为词根的中国文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化研究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运动的总体行程是:器物引进—→政治变革—→思想革命;与此相适应,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对文化的科技事实以及与此相关的某些经济、行政事实的反省;(二)对文化的政治、法权事实的反省;(三)对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反省。以上基本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的生成以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安排,体现出严谨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接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模式这一历史性课题为历史逻辑,以持续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为理论逻辑,以科学回应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新要求为实践逻辑。同时,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的合规律性及辩证统一性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也展示了习近平对这种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论“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 ,在20世纪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文化观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 ,整个思想的形成过程 ,科学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化观的历史作用。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历史作用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都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是在继承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树立了科学观。对于科技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科技影响的初步分析是这一阶段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西方科学观经历了由现代科学观向后现代科学观的转向 ,这一转向是由科学哲学家库恩、费耶阿本德 ,文化哲学家海德格尔、罗蒂等实现的。本文试图立足于当今科学发展现实 ,在对现代科学观与后现代科学观进行双重反思与扬弃的基础上 ,建构一种新的科学观。   一、对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的双重反思  文艺复兴之后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人们对于科学的看法发生了新的变化 ,认为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无条件地渗透于人文文化领域 ,去分析、解释各种人文文化现象 ,从而形成了现代科学观的萌芽。 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10.
<正> 只有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才产生出所谓的文化比较“中西”、“体用”观.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它拥有占正统地位的文化,同时又缺乏与外界交流,处于独尊而又封闭的境状,自然也就难成“危机”意识.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后,这一原本自我封闭的中国文化,由于受到来自欧美的外国文化(习称“西方文化”)冲击,才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近代中国也才真正开始了中外文化的接触:碰撞、冲击、交融、吸收、发展.于是也才有了中国人对中外文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2004年1月8日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150周年诞辰,本刊在此发表一组论文,评述他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作为对先贤的诚挚纪念。近代中国是社会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十分激烈。作为一位大思想家,严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黄顺力先生把严复放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长过程中去考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科技观的形塑,可从三重维度来考量。从理论之维来说,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的科学认知与能动把握,形成了关于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等诸要素之间辩证统一的系统理论。从历史之维来说,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历经从“自力更生型”,到“自主创新型”再到“自立自强型”的演进。从现实之维来说,在吸纳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秉持科技为民的价值取向、实现科技需求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致力于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等一系列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21-126
晚清域外游记以压倒性的篇幅书写西方的科技器物,不仅更正了固有的理念图式,开始了从"奇技淫巧"到觅"制器"之法的思路转换,而且于有关科技器物、科学常识的描述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与追求客观精确的科学话语范式。与此同时,科技背后具有源动力性质的西学,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也迅速成为晚清士人着力介绍与探究的对象,并借助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来论述天地万物,使得外在世界成为一个可被科学阐释与理性探究的对象,逐步形成了一种颇具现代意义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以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观进行了纵向考察,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问题的主要认识成果,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在中国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旨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对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是不利的。学者传统的科学观和工匠传统的科学观应保持其“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邹顺宏 《理论界》2006,46(10):159-161
以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不能对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矫枉过正,从对科学合理性的置疑到对其合法性的拒斥,从而走向了极端非理性主义和激进怀疑论。本文拟就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观为主题,对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为进路的怀疑论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以促使我们更辩证地把握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内在本质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西方传入的近代科技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近年来,学术界较多地侧重在对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评判上,而对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则少见有人研究。近代科技在中国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到底如何?如果这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具体的实证研究,仅仅用“唯科学主义”这样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西方抽象术语,来对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进程进行概括性评判,必然限制了其史学诠释的能力。一、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屈的历史轨违关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8.
张成山 《北方论丛》2011,(2):127-130
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理论旨趣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现代性开辟的人类自由道路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完成了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所确立的自由观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历史自由观"。历史自由观是对康德以来的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马克思的自由观继承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马克思承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晚明科学家以传统气论的气本、气化和气物感应三大观点来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发展和联系,促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在晚明时期达到历史高峰.但晚明气论自然观由于自身植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以及固有的物质观和方法论缺陷,与西方近代科学所依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合辙,无法引导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转型和变革.  相似文献   

20.
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习近平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从理论渊源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内容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哲学社会科学观、精神文明观等,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