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国际碳减排合作公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平性是国际碳减排合作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碳减排合作的关键。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学者之间对各种碳减排合作公平性问题的立场,存在较大的分歧。当前,减排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排放、人均排放、减排能力、贸易的碳排放转移以及谈判程序五个维度上,一个能够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广泛接受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框架必须充分考虑这五个公平性问题。当前国际碳减排合作进展艰难,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诸多公平性诉求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南北方国家的公平立场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防御立场,是使WTO多哈回合环境与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贸易与环境问题谈判本身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没有切实履行承诺、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不足以及WTO决策程序和谈判规则的不民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采取防御立场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要在今后的谈判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就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合作,同时制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多边国际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作为组织日常工作的施行者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母国价值观念或关注母国利益。长期以来,许多多边国际组织中都存在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工作人员占据重要职位和来自发展中国家工作人员代表性不足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弱势地位也在许多国际组织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通过对联合国系统中人事数据的分析和对中国籍工作人员的访谈阐释了现阶段中国工作人员在联合国中的现状,并且探讨了从国家层面应该如何改进目前状况,向国际组织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推进国际组织的管理更加多元、包容、高效。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的新形势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当前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现状决定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可以总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推动者与国际法治的维护者。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路径是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根本方式是法治。而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的关键是提升法治话语权。为此,中国必须致力于运用法治话语来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诉求,充分利用通行的国际规则来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和合约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一种测算金融摩擦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金融加速器”理论为依据,通过货币冲击下的脉冲响应计算各国产出乘数和投资乘数,构建反映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的金融摩擦指标,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数据模拟发现,各国产出和投资呈现明显乘数效应,且乘数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为构建金融模型指标提供了依据。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短期内金融摩擦与国家发展水平无关,体现出金融摩擦存在的普遍性;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摩擦程度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不成熟密切相关。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摩擦实际较低,体现出金融和信贷市场的相对有效性以及合理监管。提出的金融摩擦测算方法与现实经济运行具有一致性,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摩擦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分不开的.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赢得了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好感,和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获得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至1965年,阿拉伯国家占与中国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的六分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的立场和态度,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对华的“合法性”认知,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国际海洋环境制度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的参与主要体现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过程中提出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立场,提出了关于专属经济区海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主张,提出了关于国际海底区域国际制度的主张,并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进行了积极的参与,进而为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对中国海洋环境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国际海洋环境制度的参与促进了中国海洋环境制度建设的进程;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对中国海洋环境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际劳工标准 (ILS)是近年来在许多国际场合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 ,发达国家坚持要把ILS拉入多边贸易谈判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问题一直持怀疑、回避的态度。近来以巴苏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观点 ,这些新观点将会对ILS问题的争论有重要影响。有鉴于此 ,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严重的跨国环境问题。在联合国主导下,世界各国就有关环境问题,举行了多次谈判和国际会议,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即"环境外交"因此产生了。但是,有关全球环境外交的谈判从未一帆风顺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有关减排责任问题上进行了持久的对抗和博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环境问题对世界尤其是东亚周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世界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和区域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本文从联合国主导下的环境外交的发展与国家责任争辩的演变出发,结合东北亚地缘环境问题,探讨中日韩三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动力及其相关问题,认为东北亚三国的环境外交合作过程,正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外交的博弈模式,与其长期争论不休,不如切实开展中日韩之间双边或多边环境合作,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欧盟是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在2012年里约+20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欧盟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洲议会通过的《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的欧盟共同立场的决议》体现了欧盟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共同立场,也表明了欧盟关于可持续发展体制和绿色经济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1.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人类与森林长期相互依存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有机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所处地域、民族、城乡和国度差异,其衍生的文化形态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地域、民族、城乡、国度和自身文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将为人们认识色彩斑斓和经久不衰的森林文化提供另一参照系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和应用价值,各国积极开展南极生物勘探活动和激烈的资源争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南极遗传资源的法律属性、利用与保护等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并展开了激烈的国际争论。国际上并无专门的关于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的法律文件,现有的国际法律制度对此均有所涉及,但在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相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国际文件就可解决的复杂问题,因此须扩展适用区域制度和公海自由原则,发挥联合国的宏观作用,扩展全球公共利益的范围,广泛应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并在国际法和南极条约体系的协调和融合下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林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背景,阐述了国际上针对非法采伐问题争论的主要进程,并分析了国际上打击非法采伐的实质。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必然产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森林资源利用问题上的矛盾,非法采伐问题是一次森林资源利用的再分配过程。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政府一贯的原则立场和对外政策的纲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两代领导集体在联合国舞台上反霸思想的内涵日益丰富,反霸的方式和策略日益成熟,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物灾害造成巨大的环境、经济或社会损失,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与森林生物灾害有关的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并且美国、日本、德国和新西兰等国也纷纷加强相关立法,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森林生物灾害国内立法体系。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森林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森林生物灾害立法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可从上述4个国家的森林生物灾害国内立法中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底“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困境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国际论坛》2012,(1):8-13,79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宣布国际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定出国际海底制度并纳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此后该原则逐渐被削弱并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有三:国际海底活动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工作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新自由主义"主导国际经济观念以及国际社会对海底的关注重点向生物多样性问题转移。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世界上林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私有林在全国森林资源中占据的比重较高,研究其私有林经营激励机制对我国加强森林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基于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中英文文献,首先分析了美国的私有林经营现状,其次阐述了政府和非政府两个层面的4种私有林经营激励措施,再次,对现行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坚实的法律依据,而现存的海洋立法,如《生物多样性公约》仅适用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生物多样性养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仅针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此背景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应运而生,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备受国际关注,势必影响到今后国家管辖外海域的资源分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人也应当在此局势中承担大国责任,在保护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世界的迅速变化,现在中国国内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观点上呈现出多元化并存的特点。 世界局势的单极发展渐趋崩溃,以经济实体为主要形式的多极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美国金融危机及由此而出现的社会问题,暴露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存在着很多缺陷。我国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叙利亚及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动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当今世界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多样化的特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突出,这是当前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亚太问题和南海争端问题也是国际形势一个很大特点。但是,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从其他角度来看,美国不可能与中国构成对抗关系。更为关键的是,东南亚各国也不可能与美国一起结成反华联盟。亚洲发展的整体利益才是这些国家的长久发展之计。因此,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也仅仅是相互借助的关系,互相借助以钳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劳工标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面对和正视国内的劳工现状,并逐步改善国内的劳工条件,提高国内的劳工待遇。劳工标准是否应该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应该纳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之中?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争议由来已久,而且观点各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制度基础。发达国家必须正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差异性,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现存的困难,逐渐趋向国际劳工标准,而不是通过贸易限制来强迫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工标准。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提高国内劳工标准,努力使其劳工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