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一位作家在文章中提到一首据说是太平天国冯云山的咏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到海作波涛。(见碧野《情满青山》)从体裁讲,这是一首咏物诗。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咏物诗有两法: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一是将自身站立在旁边。”“自身站立在旁边”,即为咏物而咏物,骆宾王七岁《咏鹅》诗便是。“自身放顿在里面”,即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首咏瀑布诗便是。它似乎很符合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人物的性格,末二句简直就是“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箴是以一种劝诫文体表达出来的“为官之道”。官箴文化所传播的政治智慧着眼于官吏修齐治平的内省自觉,特别重视对官僚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业务才干的锻炼,凸显了亲民爱民的人文关怀。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政治话语诠释着古代社会的治理图谱,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也给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比兴和寄托是诗歌创作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说:“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明确指出比兴和寄托的相互依存、渗透的关系。辛稼轩恰恰是抓住了诗歌的这一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进行词的创造。无论是对国家之悲痛还是对民生之衷怜;无论是对仇敌之痛恨还是身世之感叹,或者离愁别绪、儿女浓情,甚至行藏用舍,参研人生等一切感情都能统统寄之与物,通过与客观事物的其象联系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因而产生深刻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4.
桑是中华民族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它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密切亲和,使人很自然地把桑与经社会分工以后专门从事采集的妇女联系在一起.采桑与女性的结合使采桑女进入文学艺术即进入审美范畴时便产生了无穷的魅力,随之也就产生了大量以桑为兴象的情歌.  相似文献   

5.
一历来关子《蜀道难》的诠释 《蜀道难》本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唐人吴兢《乐府题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对此乐府古题内容的最早解释。历来在这个题目上大做文章的不乏其人: 《乐府待集》所牧的《蜀道难》有:梁简文帝二首、写三峡一带的景物,巫山的连绵不断,巴水的回环曲折;梁刘孝威二首,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件大事,考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亦颇受其影响.考场环境的简陋、考试的紧张和漫长、考试结果给考生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但这个问题,医史学界尚未做过专题研究.现主要从古人医案、医话中撷取材料,试图从医学角度出发,对科举制下读书人的健康状态作一番初步考察.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这种通过统一考试甄选人才的制度今日仍然存在,所以,此考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件大事,考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亦颇受其影响。考场环境的简陋、考试的紧张和漫长、考试结果给考生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但这个问题,医史学界尚未做过专题研究。现主要从古人医案、医话中撷取材料,试图从医学角度出发,对科举制下读书人的健康状态作一番初步考察。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这种通过统一考试甄选人才的制度今日仍然存在,所以,此考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素有“炼话”、“自然之诗”和“生活教科书”之称的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晶莹夺目的宝石,在人民生活和民族文化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重视这个“作用”,继续做好谚语的辑录、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我们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的  相似文献   

9.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寄托着作者深厚的骚怨情感。这种“骚怨情感”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主要体现为 :一是继承了“山水比德”的审美观照传统 ,二是发扬了屈原的“怨刺”精神 ,三是渗透了积极进取的儒家人文精神 ,四是展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是极其复杂的,有象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君临天下的人,也有不少养尊处优的人,然而她们中大多数则是过着悲惨的生活。处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妇女固不待言,她们既受着阶级的压迫,同时也受着夫权的压迫;即使是上层社会的妇女,她们虽不受阶级的压迫,但一般仍然要受夫权的压迫,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女子要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种权力的支配。中国是一个长期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因其对妇女迫害的时间延续得特别长,其灾难显得特别深重,这一苦难历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成长过程中早期教育的作用这一视角,论证了早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可以成为今天培养21世纪顶尖人才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说鉴赏文库》中国古代卷即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胡征、陈周昌同志为该书写了前言,我们征得作者的同意,将前言加了题目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上) 《小说鉴赏文库》中国占代卷的编篡、出版,同其姊妹篇(现代卷、外国卷)样,是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的产物。面临祖国  相似文献   

13.
略论古代罗马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素有近代刑法发祥地之美称,美丽的亚平宁半岛孕育了贝卡里亚、龙勃罗梭、加罗伐洛、菲利等近现代刑法学大师和犯罪学鼻祖。但是,人们对古代意大利即古罗马国家的刑法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古罗马刑法虽然影响不大,但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其中“公犯”与“私犯”的划分对后世认识犯罪的法益侵犯性有一定意义,某些具体的刑法制度也不乏闪亮之处。罗马城邦创建于公元前753年,历经王政、共和、帝政三个时期,至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国家共延续了2106年。由于罗马法的发展与罗马国家的兴盛紧密相连,学者们对罗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是极其复杂的,有象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君临天下的人,也有不少养尊处优的人,然而她们中大多数则是过着悲惨的生活。处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妇女固不待言,她们既受着阶级的压迫,同时也受着夫权的压迫;即使是上层社会的妇女,她们虽不受阶级的压迫,但一般仍然要受夫权的压迫,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女子要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种权力的支配。中国是一个长期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因其对妇女迫害的时间延续得特别长,其灾难显得特别深重,这一苦难历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分布于云、贵、川、广西四省。与其他民族一样,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在与大自然长期搏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的一定观念。这种自然观在彝族古代的许多经典文献或口头文学中都有所表述。本文拟以彝族人民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宇宙人文论》、《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三书为据,对古代彝族的自然观作一试探,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管理,这个目前人们很少论及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九十年代以至于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正确贯彻党  相似文献   

17.
皎洁的象征 理想的寄托——略论李白诗中的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诗歌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李自许多著名诗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闪烁着灿烂的浪漫主义光辉。李白诗中描写月的地方特别多。明月是皎洁的象征,是他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和寄托。 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美丽的明月,使诗人从小就深切的向往。李白诗中,美丽的明月遍洒清辉伴随诗人漫游吟诗,饮酒作歌。他或者“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或者在游览名山大川时,沉浸在“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的清幽气氛中。他“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追求无限美好的理想境界。正是因为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对明月有特殊感情,才会有  相似文献   

18.
五四的情诗     
自胡适尝试新诗创作后,白话诗渐渐取代旧体诗,成了青年诗人抒情写志最便捷的载体。而在一个情诗缺乏的国度,白话情诗更成为表达青年希望摆脱封建旧礼教束缚、追求纯洁真挚爱情的重要体裁,应和着那个思想活跃、个性解放的时代激荡的节拍。旧诗中的情诗往往“发乎情,止乎礼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是文体分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也是古代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文学批评史的独立章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体分类,是古人的分类观念、审美意识及体裁嬗变的直接投射。郭绍虞先生曾说:“现在觉得提倡一些文体分类学,在学术研究上也有它的重要性。”“文体分类学不  相似文献   

20.
从农本思想在我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出发 ,对我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阐明了农本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论述了农本思想的利与弊 ;指出了研究农本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