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历史文化名城到古代诗歌意象,"金陵"从早先的地域概念转化为具有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金陵"意象频繁地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怀古作品中,承载着他们沉重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他们强烈而明确的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作家的“长安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情结"是中国古代作家基于长安与政治的特殊关系而生成的心理印象丛.作为古都,长安所具有的巨大的政治功能直接影响着古代作家的人生实践;作为心理印象,"长安"在古代作家的创作中发挥了激活情感、寄托理想的作用.透过"长安情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群体超越个人得失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他们出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而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一) 我们英译了《古代民间情诗60首》,其中九首选自《竹枝词》;有三点考虑: 1)、近年来,国内外译名家古诗词的多,译民间作品的少。我们认为:开拓“译域”译人家少译或不译的,也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情节都有其素材渊源,作者在化用素材时一般会熔铸己意、别有寄托。因此,从素材的角度把握某一情节的意蕴和题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文本解读新方法。对《儒林外史》中三则情节的素材考辨可以说明,通过情节素材解读小说文本不仅可以更全面和更深入地把握作品题旨,而且也是对古代小说素材研究的一个开拓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述玉在中华民族形成早期的起源,探讨了玉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功用,不仅具有政治功用、也是君子的象征、还是美好感情的寄托,又论述了中国古代玉的流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蝉的记载品种繁多、资料齐备 ,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是文人士子寄托理想、隐寓身世的重要情感载体。患难与牢骚是古代咏蝉诗的主要内容 ,触蝉生情和借蝉象征是咏蝉诗的艺术手段。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漫长积淀的结果 ,蝉可以喻一种品节 ,蝉诗作品中融进了历代文人贬谪之后的凄怆情怀 ,并带有一种覆国亡家的哀思和民族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有些地方它还被称为诗人节。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大量的诗歌来描述与记载这个盛大的节日。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俗节日,它还是一个仪式展示的空间、情感释放的空间和灵魂寄托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男诗人向来借恋歌来比喻他的政治遭遇,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写给灵箫的三十多首情诗是在他1839年被迫辞官南下的路途中写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像以前的男诗人一样借恋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遭遇,反倒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自己在面对与灵箫的爱情时,既"沉溺"其中又想努力"摆脱"的强烈而又真实的情感。这主要与明清时期尚情、唯情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男女双性"的文化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词的比兴寄托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惜当前多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判断标准.现尝试从微观的角度,将汉语语用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相结合,提出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判断词有无寄托的判断方法,为词的诠释提供一个新的窗口,也为西方文论关于作者、文本和读者在诠释作品时的重要性之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政治环境中为何要创设科举制?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又有哪些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虽然有些影响是科举制的创制者和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文章从科举制的特征入手,分析科举的起源问题,并由此阐述了一千三百余年中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古代诗人余家驹,汉文化修养很高,用汉文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的山水诗作,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从其作品中,当时彝族知识分子的心态可见一斑。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可见到李白、苏东坡、陶渊明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寓言,寄托之言,就是作者自觉地将自己想说明的某种道理或哲理,寄托在一个小故事里。它是继古代神话之后的一种文学样式,和古代神话一样来自民间,都是从实际的功利目的出发而产生的。古代神话是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及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无法解释,但又不能不进行解释,因此将自己无法解释的社会和自然现象统归于超自然力——神的支配,使“神”为自己谋福利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比兴寄托”是常州词派提出的一种总体的说词方式 ,其中蕴涵一些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文学接受思想。但这种说词方式在常州词派主要理论家那里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张惠言那里 ,“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尽管赋予了读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利 ,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治教化倾向而显得牵强附会。张惠言的后继者周济进一步承认了读者对作品进行自由解说的权利 ,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张惠言以忠贞美刺之义硬性比附作品的弊病。常州词派的理论重镇谭献则完全跳出张惠言仅仅就词作本身进行笺释 ,把逐字逐句的牵强比附视为作品原意的窠臼 ,将解释词义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 ,从而使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显得更为圆润通达  相似文献   

15.
历来人们对苏轼评价陶渊明<闲情赋>的一段话,都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其实,苏轼这段话,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前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一样的"好色而不淫"的爱情赋;后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屈原<离骚>一样的借写追求美人以抒写追求政治理想的有寄托的赋.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七世纪和六世纪,是希腊诗歌史的黄金时代,继公元前九世纪的荷马史诗之后,这一时期的抒情诗创作空前繁荣,诗家辈出,作品丰富。希腊抒情诗从格调上分合唱歌曲和独唱歌曲两种,从类别上则分輓歌、赞美诗、格言诗、颂歌、田园诗、墓志铭和情诗等等。抒情诗描写的内容广泛,政治,战争,哲学,伦理道德,体育竞技,金钱和美酒,以及个人在政治斗争和爱情事件中的欢乐与痛苦,均得了充分反映。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有:阿尔克曼  相似文献   

17.
"国风"情诗集中并显豁于郑风、陈风.郑情诗率真细腻,颇具野性本真之美;而陈情诗缠绵惆怅,呈现一种朦胧神秘之美.二者风格之异源于郑地商旅文化不同于陈地部族巫鬼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古代民族相比,古希腊人的现世精神是非常突出的,连他们的宗教也具有高度的“世间性”。我们认为这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令人舒适愉快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人现世精神滋长的天然沃土。城邦的出现及其持久存在,尤其是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所推行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希腊人现世精神生发的社会土壤。而古代犹太人、古代印度人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苦难,他们没有希望,在尘世生活中得不到快乐,因而发展起比较复杂和完善的天堂地狱学说,寄托幸福于来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的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原则,主要是指衡量古典文学的思想内容的尺度问题,人民性这个概念,既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又指作品的艺术形式;评价古代作家或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需要从整个创作倾向全面而具体地分析;反映在古代作品中的人民性是随着社会复杂的阶级斗争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古代作家及作品的人民性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对我国古代梦文化的研究,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以融会中西文化为一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进一步探讨了中西情诗在梦境描写中的异同。这既为我国古代梦文化开启了现代性研究的先河,也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