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网络用户既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是网络道德主体。在网络社会,人们的网络行为在道德上会有怎样的意义,产生怎样的近期和长远的道德后果,需要有全面、长远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有义务保护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安定和谐的网络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非实存的规范体系--兼论“网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伟 《社会科学》2002,(9):58-62
网络和现实都是人类生存的境域 ,它们统一于人类的生活世界 ,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的提出 ,只顾及了网络自身的特殊性 ,而忽视了网络与现实在本质上的同一性 ,不仅无助于生活世界的圆融 ,而且可能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上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困难。质言之 ,“网络道德”是非实存性的 ,在网络中不存在“网络道德” ,而只有“网德”。  相似文献   

3.
网络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镇  刘瑞华 《理论界》2007,4(3):21-22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传统现实社会中的人全部或大部分将成为网络社会的成员,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行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必须考虑网络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历史任务。本文对网络社会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网络和谐社会的含义,深入分析了构建网络和谐社会的动因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构建网络和谐社会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际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促动下变化着人际之间的交往实践形态.作为构成网络社会基础性关系的范畴与概念,网络人际互动是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中网民之间网络社会关系的表征,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民个体与现实个体高度融合互渗的背景下,交往双方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实践活动.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现实的人、多维社会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世界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往互动实践的出场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路径与表现形态,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与历史演进的有序化、层级化特征。其中,作为网缘式的网络人际互动交往实践形态的出场,无疑是人类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形态的顶层制序,形塑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崭新格局。网络人际互动创制了人类交往实践新的技术规则与逻辑、新的人伦规则与逻辑、新的经济化规则与逻辑、新的网络习俗与逻辑。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着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型权力关系,建构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崭新的“意义—权力”场域。  相似文献   

6.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带来创新和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从时代特征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解构性文化,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网络文化包含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网络文化品性蕴含着新的时代精神气质,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的增减,反映着社会道德变化趋势。道德力量制约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并对其进行纠错,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使人类社会道德能够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伦理学的新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技术对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和把握网络道德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基本原则 ,超越纯技术层面 ,自觉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注 ,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促动下变化着人际交往的实践形态。网络人际互动是指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民个体与现实个体高度融合互渗的背景下,交往双方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互动主体的共生性、互动过程的跨语境性、互动内容的超链接体验性、互动方式的泛符号性以及互动效果的层级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明 《中州学刊》2014,(3):97-102
网络信息技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内在的道德自律不够、外在伦理他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虚拟世界呈现出多重伦理困境,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垃圾污染严重、网络资源分配不公正现象明显、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价值断裂凸显、网络空间中"人"的价值迷失加剧。我们应该对这些伦理困境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并因此摒弃不理性、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主动将网络虚拟世界纳入到伦理语境中,对其进行深刻的伦理道德观照,并回归到日常生活世界,锤炼相应的伦理品质,建立相应的伦理机制,积极进行伦理救赎,化解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而维护我们共同的网络道德净土。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 ,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虚拟生存”空间 ,同时也导致了各种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 ,网络社会问题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社会问题的特征。为维护网络社会运行秩序 ,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必须借助于技术、法律、道德等控制手段 ,构建网络社会问题控制运行机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 ,决定了道德控制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伦理方面震荡,出现网络伦理。网络伦理存在着道德冷漠现象,而且在网络伦理中道德开始异化、失范。网络伦理建设的途径有: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加强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作为人类高科技标志的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网络伦理道德问题,这显然与建设和谐社会是不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应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已成为现代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交往的飞速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道德的进步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网络交往的规范发展亟需个体道德自律 ,要加强个体道德自律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遵守一般网络道德规范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道德的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传媒更丰富,她以高效快捷传播速度,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成了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是一种文化,那就要对人类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问题,就不容忽视。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技术引起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和互动,网络信息的广泛与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然而,网络中的不良现象却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并干扰正常秩序,危害传统道德,侵蚀人们思想.为了确保网络环境建设的健康进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网络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以"慎独"为基本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坚持网络道德自律,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18.
构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社会是人们的另类生存空间 ,网络主体的生存方式因数字化而表现出虚拟性、自主性、“非人性”等特征 ,这决定了其道德运行方式、道德评价方式、道德的功能机制等都有着与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以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 ,来寻求新的伦理原则 ,作为构建网络伦理的理性基础。根据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可知 ,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应当主要包括无害原则 ,自主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和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社会相较于现实社会结构,其人际关系呈现更多的虚拟形态.网络社会的平等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特点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相对多的人性关怀.但网络社会需要现实社会的制度规范和道德约束,方能使网络社会的人性关怀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纵深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联结机制与交往活动,影响了道德规范在虚拟场域的约束力,促进了公开声讨的网络复兴。网络时代的公开声讨是指由个体发起,经群体参与,针对道德失范者实施公开揭露、言语谴责、人肉搜索等方式的道德批判行为,往往会使被声讨者在短时间内陷入“千夫所指”与“社会性死亡”的窘境。虽然公开声讨对深化道德共识、汇聚社会批判、引发社会思考和促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极易因惩罚过度、批判失焦、剧情反转和舆情操纵等问题而诱发公众道德冷漠、网络暴力,甚至产生意识形态风险。公开声讨的网络复兴具有复杂的动因,包括现代信息技术释放话语权力、个人诉诸舆论施压进行维权、道德失范行为引发集体愤怒以及声讨成本低廉而效果持续深刻等。对公开声讨现象的治理,应从提升公众网络传播素养、强化网络行为公共意识、完善个人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增强虚拟场域法治理念等方面着手,使其转变为理性对话、平等交流与氛围宽容的道德规劝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