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所揭示的各种矛盾中封建贵族主子和被压迫奴隶之间的矛盾,是全书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在贾府家族的反映。它通过描写被压迫的女奴们的悲惨遭遇和她们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奴的艺术典型,形象地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一部《红楼梦》,既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部被压迫者反抗少数封建统治者的阶级斗争史。  相似文献   

2.
谈“狗”     
狗对主子无比忠实,这是最突出的狗性。而要考察这一狗性,人们一般把它放在三种环境——挨饿、丧家和为主子拚命中。如把《水浒》中的宋江也放在这三种环境中看一看,宋江这条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实在有使其同类瘖然失色之“高超”。挨饿吧。宋江虽素有“凌云志”,却只博得个微不足道的郓城县小吏。对高俅这类饱狗们来说,可谓饿瘪肚皮了。可宋江对主子从“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可谓忠诚致志了。  相似文献   

3.
妹子mei 妹妹:你~都这么大了。《红》四:“我带了你~投你姨娘家去。”名声名誉:他年轻的时节~不好。《红》四十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的~也不好。”毛发火、发急:你吵的人家心都~呢。《官》十五:“若把老爷弄~了,他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学术界在谈及“反抗神神话”时,总是片面地、孤立地、突出地强调反抗神神话所体现出的“阶级斗争内容”和“表现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的积极意义。①并且往往都引用高尔基的这段话:“奴隶主愈有力的权威,神就往天上升得愈高,而在群众中间就出现了一种反抗神的意愿,这种意愿体现在普罗米修斯、爱沙尼亚的卡列维以及其它英雄们身上,他们认为神是同他们敌对的最高统治者。”②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是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 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之外还有一个勤政良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你想,如果官员们终日沉溺于灯红酒绿,绞尽脑汁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带领属下劳动致富。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搜刮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要先“肥”,百姓岂能不“瘦”?  相似文献   

6.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陕甘爆发的回民起义,是当时以太平天国为主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方面军。对其历史作用,史学界给予了应有的肯定。但是,对这次起义性质的看法,却有着较大的分歧。1963年,我曾著文认为,这是一次“反抗清的反动统治”的斗争,同时指出:“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特点”。有的同志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革命”。另外,也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7.
朱文鸿 《中华魂》2011,(3):40-41
为官的难与易.是由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里.当“官”就是做“老爷”,就意味着“发财”,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聊斋志异》中有对古代“官”的描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在这样的社会里.官肯定是不难当的。  相似文献   

8.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9.
元代在武陵山区的土官行政建制,是一种将民族与地域混合为一体的特殊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安抚司行政建制的象征性控制、地方蛮夷官的实质性自治、溪洞社会组织的完整性延续,成为元代武陵山区土官行政建制的基本构架。这种管理模式侧重于“溪洞”群落单位的基层组织管理,忽略于“溪洞”群落所属人口的管理,导致了所谓的“诸部蛮夷”始终没有成为国家的编户之民。为防止溪洞蛮夷的反抗,军政一体的安抚司只能长期保留,从而使国家规范的行政建制无法在武陵山区设置,以至使这里成为规范行政建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才华横溢的鲍照出身寒微,鲍照他自述身世说:“臣负下农,执羁末皇。”(《谢袜陵令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解揭谢侍郎表》纵观鲍照的一生,一方面,他才高志大,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每次担任微官,总要感主子之恩,戴主子之德,诚惶诚恐,委曲求全。鲍照生活的刘来王朝同东晋一样,虽然刘裕也是从寒微中以军功起家的,但建立政权后,高门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仍然十分突出,寒微之人也能担当一官半职,但其仕途比高门士族子弟要艰难得多。《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论》云:世家大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生至公卿。”寒门之…  相似文献   

11.
在《孔雀东南飞》(下称《孔》诗)的评价上,曾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扬刘抑焦”的现象。有一些文章立足于批评仲卿的软弱;对兰芝的反抗性格则突出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当这种评判超出一定的界限时,人们不禁要问:仲卿既然是个软弱无能的货色,兰芝与他依依厮守有什么价值?兰芝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小媳妇,她处处体现着强烈的反抗性格,不正是“理所当然”要受到焦母的驱遣吗?随着评论的深入,另一种对立的意见随之而起。有的同志认为,仲卿是坚强的;有的认为,仲卿的反抗没有兰芝那种  相似文献   

12.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09,(2):4-5
“下课”是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高管人事变动主旋律。有的“下课”是功成身退,例如长安汽车主帅尹家绪;有的“下课”是“替罪羔羊”,例如平安保险首席投资官约翰·皮尔斯;有的则是被分析为“下课”,例如杨元庆。但显而易见的是,被动或被推断的“下课”都跟业绩不佳相关,而业绩不佳也不能全归到外部经济不景气。  相似文献   

13.
在有的地方党校学员中,流传着这么三句话:养养神、认认门、找找人。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员们原来在单位工作忙,到党校来学习,可以暂时摆脱原来的工作,可以轻松轻松,养养精神;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去认认门子,认认将来“用得着”的人,为以后“私事公办”、“公事私办”以至跑官要官作准备;甚至一面在党校学习,一面就去跑官要官。我听了以后,甚感震惊。我以为,这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党校是党培养提高干部的场所。学员在党校学习,应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产生于“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恩格斯:《波斯与中国》)的清王朝“乾隆盛世”。所谓“盛世”,只不过是这个逼近死亡的封建社会在覆灭之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透过“回光”照出贾府这个末世缩影来,在这缩影里又典型地再现了大观园这聚集冲突的旋涡,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刻划了富于反抗精神的不屈女奴们,塑造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典型形象。晴雯这个形象,在作品的矛盾冲突中,所居的地位不及宝玉和黛玉,然而,她的反抗所立足的阶级地位和本质意义,却高于他们,超过了他们。在“河清海晏”所掩盖着  相似文献   

15.
小巷人家     
城深处有条小巷,安适、静谧。巷子不宽,朝南的一方挤着十来户“老城民”。白天,大人们上班,小孩们上学,人来人往,井然有序;晚上,人们都累了,巷子里就静悄悄的。一天早上,小巷似乎一下子热闹起来。听消息灵通的人说,什么官要到小巷来。中午,一辆奔驰停在了小巷口,后面跟来了一大  相似文献   

16.
很多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有的顶撞父母,有的离家出走,有的不愿学习,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结交朋友,极个别的初中学生和流氓犯罪分子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所有这些反抗父母的不驯表现,使父母大伤脑筋。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把初中学生产生种种问题的时期,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7.
傻官     
袖风 《社区》2012,(20):60-61
自古以来,官场上傻官是没有的。因为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俗话说,人从书里乖。古人们“十年寒窗,磨穿铁砚”,就是想“学而优则仕”,做乖人、当乖官。但是,也有例外,老沔阳一则“徐鸳口的传说”,讲述的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傻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父权婚姻架构在素姐等一大批悍妇面前几近颠覆和瓦解 ,父权文化面临着危机。素姐等悍妇们的出现 ,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学思潮等因素有关。在这个新思潮涌动的时代里 ,女性以其敏感性最得风气之先 ,她们政治地位的改善 ,经济地位的提高 ,社会视野的扩大 ,都直接促使着她们人本意识的觉醒及自我尊严的追求。素姐们对父权的反抗与刘兰芝等弃妇们的冷战不同 ,更迥异于潘金莲等同性之间“无我”、“媚男”的相互倾轧。在她们身上具有妇女解放的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塞林格之成为美国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领袖 ,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惟一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不同寻常的反抗者形象。他除了以其疯狂、自暴自弃和推至极致的愤世嫉俗作为反抗手段之外 ,还以“虚伪”反抗“虚伪” ,以对大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他超乎年龄的精神优势 ,从而足以使他跻身历史上“回归自然”的叛逆者之列 ,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菩萨闹庙     
民间流传着一副对子,说是“上级吃下级,一级吃一级,吃到最低级;下级哄上级,一级哄一级,哄到最高级”。有的人对这警联讳莫如深,认为是全盘否定,给社会主义抹黑。其实不然,它是描绘“闲官忙做”,“冷官热做”、”穷官富做”这“九龙治水”现象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官何曾吃下级?有觉悟的下级何曾哄上级?据电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