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今年1月,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茶城古丈。我居住的那栋楼里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我家,另外两户均为70多岁的老人,分别姓彭和姓田,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冰雪灾害到来的时候,两户老人的儿女们每天都要跟我通讯,询问老人们的情况,拜托我照顾好老人,我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青海都兰出土的两件舍利容器--镀金银棺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中唐以来中原地区瘗藏的舍利容器--金棺银椁的研究,认为都兰出土的镀金银棺来源于中原.舍利信仰最初产生于印度,但在佛教的初传过程中受到了各地本土文化的影响,唐代棺椁式舍利容器的形式与印度本土传统相异,是由粟特人传播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纳骨器和中国传统棺椁形式结合而成,这种形式的舍利容器后来随着汉藏文化的交流又传播到了吐蕃.  相似文献   

3.
曾经两次上北京会见毛主席的新疆于田县维吾尔族老人、共产党员库尔班·吐鲁木,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这位白发丹心的高龄老人,却仍然精神抖擞,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老人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忠心耿耿地拥护三面红旗;在生产劳动上,为集体事业一丝不苟。因此,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三年,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先后出席过县、专区和自治区的群英会,并在今年二月份专区六好代表会上  相似文献   

4.
广角镜     
“世界长寿中心”:比尔卡旺巴世界上最老的“老人国”,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一个偏僻的村庄,这里被称为“世界长寿中心”。世界上活到190岁的人虽然不少,但集中在一个村庄是非常罕见的。“老人国”在比尔卡旺巴,坐落在距比尔卡旺河不远的山谷里。据统计,1974年住在村庄中的有10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72入。该村活到140岁的人有很多,目前有部分百岁或过百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劳动。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长寿措施,而且营养不足。该村有一本“已去世的百岁老人死亡登记册”,这本登记册从1907年算起,活到140岁的老人有40多人,有一些老人活了130岁或120岁,最少的也活了100岁。据说,在这里的河水里,含有预防风湿病和降低  相似文献   

5.
兴平棺画历史悠久、工艺繁多、独具特色,是我国优秀的民俗艺术。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棺画工艺面临消亡。本文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归纳整理,为研习者提供参考,将其工艺应用到当代,在生产生活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侗款制度是侗族传统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社会制度。侗款制度在侗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今天还在侗区继续发挥其整合社会秩序的部分功能和作用,“老人协会”、“乡规民约”是其与现代社会调适后的表现形式;社会控制功能配置最齐全;影响社会层面最广泛,效果也最突出。侗款制度、侗款文化、侗款组织也是侗学研究中较热门的课题,有的学者认为侗族制度文化就是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7.
葡萄老人     
每逢春暖花开季节,在新疆军区边防某部营区内,可以看见4架50多米长的绿色长廊,一位维吾尔老人经常在这葡萄架下忙得不亦乐乎。老人名叫阿布力孜,已经70多岁的高龄  相似文献   

8.
这位每逢生日便会走到自己寓居的克雷伦斯宫外,亲自接受民众献花祝福的英国王太后,总会给人留下一种类似邻家老奶奶般亲切和善的良好印象。去年8月4日她97岁生日那天,一名两岁男孩从一位在克雷伦斯宫门口维护秩序的警察胳膊肘下钻出来,一面跌跌撞撞地扑向太后本人,一面嚷嚷道:“老奶奶,抱抱!”太后见状拨开众人俯身迎向他,把他轻轻揽进了自己怀里。“漂亮的小宝贝,”她笑眯眯地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瞧,老奶奶年纪实在太大抱不动你了,不过让我亲亲你好吗?”在两岁男孩点头答应之后,太后果然把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幼小生命满含慈爱与祝福的吻,轻轻印在了男孩稚嫩的额上。面对此情此景,在场的数千人忍不住鼓起掌来,有些老人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9.
晓鹏 《民族论坛》2005,(5):31-33
2005年3月17日下午,在成都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的琴房里,11岁的重庆小姑娘侯思雨正在一位老人的指导下认真练琴,老人坐在钢琴前亲自为爱徒示范《小奏鸣曲》。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此时,在琴房外,侯思雨的父亲侯天锡和母亲李绍碧早已是泪流满面。是啊  相似文献   

10.
<正>1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海外南经》开头的这段话,实为整个海经的前言。这段话分两部分:"地之所载"至"要之以太岁"为一部分,"神灵所生"至"唯圣人能通其道"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被《淮南子·墬形》引  相似文献   

11.
正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福利院,胡玉凤像往常一样翻身起床,麻利地穿衣出门,轻手轻脚来到老人们的房间开始挨个查房。眉清目秀、身材高挑、中专毕业的胡玉凤自己也没有想到,从21岁的妙龄青年到38岁接近不惑之年,她到高山福利院陪护"五保"老人和智残者,寒来暑往,一干就是  相似文献   

12.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有时还有牢骚),也没有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们只是平静地生活在高高的野山上,多少有几分孤寂。但是,仅凭在荒野中度过的17年,仅凭他们为儿孙留下的大片青山,就足以使我钦佩、感激……我进了山,找到他们。那时已是8月。“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你猜猜。”“看样子,有80了吧?”“81岁啰,”老人搬过废木头当凳子让我坐,又指着旁边两位坐在门坎上的老人,说:“他们也77啰。”这就是林场的三位主人。年纪最大的叫杨全弟,另两位名叫吴志良、李平军。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17年间,山上山下的行程相当于攀登了6900多座珠穆朗玛峰。  相似文献   

13.
春节期间,我和河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韩杰夫妇来到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双海子村的钟玉珍老人家里,因为她是韩老师爱人的婶母,这为我们的走访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一到家就见到了老人。今年已经77岁高龄  相似文献   

14.
八十五岁苗族老人龙齐古,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马尾农业社社员。老人生产特别积极,1956年劳动得二千一百二十分,被评为社的甲等模范。1957年劳动得二千六百五十分,又被评为甲等模范。社员们用苗语山歌赞扬他: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人     
老禹的傅奇—写给一个老乒从珍烟里蛾出来,披一身泉外夙沙,踏着敌人的遗体,夙驰电掣,从华北直奔到哀牢山下。神禺!神寿!到底是啥?原来是我俏的党委害韶老黯。可跟他鼓起这些傅貌,他总是笑哈哈:“没啥,吸啥,一匹老岛生就的腿,为人民跑,生毅的背,叫人民跨,党指向哪,咱就上哪,”爬淆几寸一度的陡坡,背淆几十斤的重食,手里还要搓一根校*,,鼻孔里还要哼一支歌。等到指头一碰上茶尖,这双手就象蝴蝶般飞旋震颤从失到尾双手不停,仓始至络歌声不断。啊哈!于是这高山平场,一个双一个,出现了多少神彭……一个塞错老人靓:.“公乐山来了匹神寿,是他带着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感到我们仫佬族的丧葬习俗应该改一改。特别是在农村,家里死了人,要停尸三天、六天甚至九天。必须请风水先生选好“宝地”才能抬出门。选了“宝地”后还要选方向。如果第一年选的方向不好。就要待来年方向对了才能将棺材入土。在将棺材抬出门前,还必须给死者“买水”、“装身”、“装粮”、“进棺”、“报丧”、“封棺”。下葬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在贵州安龙县的墟场上,曾发生过一个苗族老人带着一只老虎赶墟的事。这个老人就是住在广西隆林县金钟山下的罗国青,他现在已经一百零八岁了。罗国青一家是一个长寿之家。他的祖父活到一百四十岁,伯父活到一百三十岁,他父亲也活了一百二十岁。罗国青虽然年达稀有的高龄,但身体还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一天还能走四五十里山路。由于他年老,前年生产队就不叫他参加生产了,可他闲不住,自己仍然上山开荒种地。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大都市到鄂西土家山寨,73岁的上海市建委退休干部、共产党员任广德老人6年间沿着这条轨迹行程万余里,3次来到革命老区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累计捐资12.6万元,让44个濒临辍学的孩子读完小学升入初中,让5个被贫困拒之大学校门之外的土家青年走进了高等学府--一任广德老人结缘老区土家族孩子出于一次偶然的机缘。1999年3月初,任广德应交通部的邀请到长江三峡出席协会年会。在会期最后两天的参观中,雄奇峻绝的三峡风景,辉煌宏伟的世纪工程,让老人叹为观止。但他也看到了令人揪心的画面--迂曲逼仄的山径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背着沉重的柴…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有个十分特殊的家庭:一家九口,四世同堂,情融五个民族。一家之主是79岁的壮族老人侯振荣,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也没闲着,给正忙着修房子的儿孙做帮手,搬搬砖递递瓦。"儿孙都长大了,以前的老房子不够住,打算修个大一点的,一大家子和和睦睦住在一起。"侯振荣老人笑着说。早年,壮族的候振荣经人介绍,与一位来自马堤乡的苗族姑娘结为夫妻,生下两个女儿侯日孟(苗族)、侯日莲(壮族)。小女儿侯日莲外嫁后,大女儿侯日孟招来一个侗族的上门女婿石成建。婚后,大女儿侯日孟生下儿子:侯光祖(侗族)和侯光源(壮  相似文献   

20.
用心生活     
在我国大中城市,近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我北京的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位传媒多有报道的商界才俊,除像其他志愿者一样参加一般性的公益活动外,他还暗暗负责起了他所在的居民小区两户鳏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按说依照他的财力和能力,如果捐出一笔钱来,把老人安排到福利院去安享余生,实在是易如反掌。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把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位老人一起接到了自家共同生活。他和妻子、女儿把两间朝阳并带有宽大阳台的屋子让给了生活已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他们擦身按摩读报看病洗澡,以至于每当他和家人在天气好的时候用车推着两位老人到花园散步时,新搬来的街坊都会说“你爸妈的气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