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家老太     
凤仙草 《社区》2012,(21):50-50
在我居住的这幢楼的底楼,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大家都管她叫王老太。王老太似乎很安静,她从不出门,也不和别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呆坐在院子里,望着门前的车水马龙发愣,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2.
刘晓祯 《社区》2009,(12):56-56
王老太是赵家胡同一号楼的居民,她已经70多岁了,腿脚不好,儿女又不在身边,于是便雇了一个小保姆小于来照料她的生活。小于到她家已经6个月了,按说她们也该互相适应了,可是王老太总是一出门就向别人抱怨小于的不好,说小于不关心她,欺负她,看她老了就忽悠她,还光拿钱不干活,凡此种种。邻居的大爷、大妈们都挺同情王老太,觉得她那么大岁数还碰上个不怎么样的保姆,真是太不幸了,有些老邻居还劝她换个保姆。可是每到这时,王老太又会推说,先凑合着吧,再有人劝她,她就不吱声了。  相似文献   

3.
孙乔  陈翔 《百姓生活》2014,(3):25-25
法院做出判决后。9个子女仍置若罔闻宁波江北区的王老太今年90多岁了,育有5儿5女,儿女中年龄大的70多岁,年龄小的也50岁了。如今,她的大曾孙都结婚了,算起来,即将五世同堂。不过,王老太却很寂寞,因为10个孩子里,有9个多年来对她不闻不问,也不肯支付赡养费。这让老太太气坏了:“我不识字,老伴去得又早,我辛辛苦苦把他们10个养大,好几个孙子也是我养的,现在要他们来养我,难道不应该吗?”  相似文献   

4.
王老太是赵家胡同一号楼的居民,她已经70多岁了,腿脚不好,儿女又不在身边,于是便雇了一个小保姆小于来照料她的生活。小于到她家已经6个月了,按说她们也该互相适应了,可是王老太总是一出门就向别人抱怨小于的不好,说小于不关心她,欺负她,看她老了就忽悠她,还光拿钱不干活,凡此种  相似文献   

5.
<正>邻居李老太和我住对门,我俩年纪差不多。她的儿子在广州工作,所以李老太总是在家里待一阵子后,又跑到广州照顾儿子。最让李老太焦心的就是去了儿子那里,家里的老伴没人照顾,家里的宠物小狗贝贝和6只乌龟也没人管。由于我和李老太关系处得比较好,于是主动担起帮她料理家的任务。李老太临行之前打趣道:"你可帮我看好老伴啦,别让他乱来啊。"于是,在李老太外出期间,我没事就拿着她给我的房门钥匙,到  相似文献   

6.
潘家永 《社区》2004,(11):57-57
某日,家住南城的王老太想到东城去探望自己的一个远亲,确定了乘车路线以后,王老太踏上了一辆开往南城的公交车。可是她上车以后还没站稳把牢,车就启动了,司机和售票员也都没有注意到这位高龄的老人。王老太本来身体就很弱,车一起动,她就被晃倒了,结果造成腿骨严重骨折,当即被送  相似文献   

7.
张老太过寿     
“什么?过80岁生日?”张老太疑惑地望着儿子。“对呀,妈,您今年80大寿,我想让亲戚朋友来庆祝庆祝。”张书记一脸孝顺地说。“我今年才78岁,怎么会是80岁?”“妈,您记错了,您今年80岁了。”张老太知书达理,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一点也不糊涂,她想一定是儿子弄错了,前几年才给自己办75岁的寿筵。但转念一想,不对,儿子是当书记的,怎么可能糊涂到这个程度呢?张老太只当是儿子说着玩的,也没当回事。这天一大早,张老太家就热闹起来了,又是放鞭炮,又是挂灯笼。8点刚过,小车便一辆接着一辆开进了张老太的大院。院子里重复着相同的一幕:“张奶奶,祝您…  相似文献   

8.
胡逢掖  欧阳焕百 《老友》2010,(10):56-57
今年端午节前夕,我们前往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黄冈村一组采访102岁的龙金妹老太。刚一踏进她次子胡经树家的院子,就看见老人正在洗准备包粽子的箬叶。走近她,只见她面色黑里透红,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爽朗,反应敏捷。寒暄之后的几句简单交谈,就显示了她活跃的思维和惊人的记忆力,祖孙四代30余人的名字她一口气说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2)
单位附近有个修鞋摊。修鞋老太与别处的无异,粗糙有力的手、黝黑沟壑的脸,让人无法猜出她的真实年龄。“多少钱?”一日我把坏了的鞋子拿给她看,她看了看小声说:“就给5块钱吧。”仿佛作了亏心事般,轻声细语。坐在那里无聊,我跟老太闲扯起来。  相似文献   

10.
乐从菜园来     
宋增明 《老友》2013,(7):42-43
退休之后,老伴见我整天闷在家里,就鼓动我出去多活动,可是我嫌到外面活动太闹腾,不愿意去。她说了几次后,见我没有行动,也就作罢。院子里有一块空地,有一天,老伴对我说:"既然你不愿出去,那就把院子里的那块空地拾掇一下吧!"老伴这么一说,我也感觉把那块地要是鼓捣成一个小  相似文献   

11.
小巍 《社区》2012,(22):54
社区里张老太的老伴最近查出患了结肠癌,目前已经住院治疗。可令张老太焦虑的是,究竟该不该把病情告诉老伴。她曾向社区心理诊室的医生诉说:"老伴得了这种病,我却不敢告诉他,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他住院以来脾气越来越坏,总冲我发脾气,成天嚷嚷着要出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我都快愁死了,常常偷偷地掉眼泪,可在他面前又要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我究竟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散淡也是福     
王老太是出名的"爱干净",对自己家的屋子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整天不停地擦、洗,桌椅、地板更是擦得能照出人影。有人到她家串门,人一走,她就要将地板擦上一遍;要是有谁坐了她的床,她更要马上把床单洗  相似文献   

13.
60岁的李老太最近气管炎、鼻炎、哮喘病又犯了。了解李老太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必须抱着猫才睡觉,否则睡不着,这个不好的习惯是从小带来的。家人知道猫身上不干净,有寄生虫,多次劝她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千万不要抱猫睡觉了,可是,李老太就是不听,她把自己养的猫视为生命。李老太刚刚出院没多久,一天晚上她可爱的猫从外面跑回来,又钻进她的被窝里,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突然李老太感到呼吸十分困难,胸闷憋气,咽喉像是被什么卡住了似的,浑身痉挛,自己感到生命要到了尽头,恰好女儿回家,发现妈妈犯病了,急忙拨打“120”。…  相似文献   

14.
心态     
逸明 《社区》2004,(8):61-61
何老太是个接生婆。过去乡间没医院,村上二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和嫁出去的大姑娘,大多是由她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她第一个听到他们的第一声呐喊,是她给他们送去了人间的第一丝温暖……令人遗憾的是,她自己却不会生育!眼下的何老太已年过古稀,满面皱纹,一头白发。丈夫前年去世后,剩下她孤身一人。好在她是五保户,不愁吃不愁穿,晚年也算有福气。何老太的两间瓦屋坐落在村口的大路旁,来来往往的人都要路过这里,很热闹。闷了的时候,她就在门口晒太阳。开初,人们见到她,总爱打一声招呼:“何奶奶,晒太阳呀?”她手搭眼罩望来人,等认准了,便答话:“…  相似文献   

15.
他和她吵了半辈子。他的嗓门大,她也不让须眉。于是,家庭矛盾在整个院子里赫赫有名。为此,他曾自嘲说:"我和老伴,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不寂寞的人。"  相似文献   

16.
李凤林 《社区》2013,(19):40-40
家住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向阳街道春夏社区和平公寓的住户刘阿姨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她家隔壁的邻居王阿姨在家属院里养了几只鸡,本来院子就比较小,这样一来更显拥挤,而且王阿姨家的鸡是散养的,每天在院子里到处拉屎,大家一不小心就会踩一脚,非常晦气,现在天热了,院子里整天臭烘烘的。刘阿姨去找王阿姨协商,谁知却被对方骂作“多管闲事”,其他邻居鉴于王阿姨的蛮不讲理,也大都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17.
毛维娜 《社区》2009,(7):13-13
72岁的蒋老太,由于丈夫早逝,自己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按说现在是安度晚年、享天伦的时候了,没承想,与儿子儿媳同住的她生活得并不愉快。蒋老太与儿媳总是闹矛盾,这不仅让敏感的她觉得邻居们在嘲笑她,更是对儿子失望至极,加之身患疾病,蒋老太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朱梅琴  王田夫  蒋洪宁 《社区》2011,(36):19-19
“要没有‘爱心门铃’,我恐怕早没命了。”9月29日,家住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清溪社区的王老太出院了。再次“死里逃生”,老人逢人就夸“爱心门铃”真管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4,(4)
借钱时有房产证做抵押,到还钱期限,人却跑了,房也卖了。被骗了15万元的张老太很纳闷:没房产证的房子也能卖掉?张老太今年62岁。小李是她儿子的朋友。2001年底,小李以做生意周转不灵为由找她借钱。见张老太犹豫,小李便把他的房产证做抵押,说有价值五六十万元的房子呢。到了2001年7月的还款期,小李家已是人去楼空,手机也停了。律师告诉张老太说,人跑了没关系,仍可告到法院。把小李的房子扣了抵欠款,关键要看房子卖了没有。经查,房子已在2002年底转手。按担保法规定,小李借了张老太的钱,以房产证作抵押,应到房管部门登记,否则,抵押合同无效,不…  相似文献   

20.
小巍 《社区》2012,(33):54-54
社区里张老太的老伴最近查出患了结肠癌,目前已经住院治疗。可令张老太焦虑的是,究竟该不该把病情告诉老伴。她曾向社区心理诊室的医生诉说:“老伴得了这种病,我却不敢告诉他,十白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他住院以来脾气越来越坏,总冲我发脾气,成天嚷嚷着要出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疵我都快愁死了.常常偷偷地掉眼泪,可在他面前又要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我究竟该怎么办?“实际上,张老太所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作为患者家属和医疗机构,是否应该告诉病人患病的事情,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患者,是一个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