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经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理学思想。张岱年十分重视对"理"概念的研究,在早期即有专门研究"理"思想的文章,在后期的著作中也多次对"理"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揭示了"理"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为人们准确地把握"理"概念的多重含义、更好地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质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3.
逻辑思维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较大的转型在现代的西方,诗化哲学又重新确立起了文艺的价值观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思考永恒难题. 相似文献
4.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唯物史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而我们认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唯物史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直接的哲学基础。只有这样来把握这个问题,才能在深刻把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而抓好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朱广启,男,1948年生,中共山东省枣庄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副教授.所著<广义唯物论第一篇物性论>一书从论述"物"、"属性"和"存在"这三个比"物质"和"意识"更抽象的范畴之间的关系入手,把唯物主义原则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使诸多哲学问题获得了新的解释,被认为"自成一家之说".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表达方式,对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尼采对诗化哲学道路的探索,影响了20世纪现代、后现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过程,从而引发西方哲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更新。若将这种表达方式引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思维的养成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振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9-75
穆旦诗歌对抗“古典”的背后,依然有“古典”传统因子的强劲渗透和内在传承。它执着于“此岸”关怀,以别样的姿态“拥抱人民”,充满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它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确立了知性化的“新的抒情”模式;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形式感”的先在自觉,注重形式和语感,承继了传统诗歌的意象抒情方式,追求语言的含蓄凝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出发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0.
戴震是清中期学术发展至高峰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不仅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而且以考据为基础重建了自己的义理体系.在<孟子字义疏证>等著述中,围绕"理"和"性"两个核心的范畴,戴震不仅提出了其离开形气不能谈理的宇宙观和以血气心知言性的自然人性论,还对宋儒以理欲相对立的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遂情达欲的社会学说.戴震理欲观和血气心知学说的提出,对人们消解理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人性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隐士有一大批,陶渊明仅是其中之一,但其知名度十分突出,原因是他所作传世诗文颇多,对于隐居思想根源时有流露,人们可以从中进行探索、研究.<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可能是其最重要的篇章.<桃花源记>写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但其中并无作文吟诗之文人,反映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极度苦闷.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歌总体风格静穆清雅,其诗歌是从官场世界、政治视野、世俗世界的维度对比、参照而营造出的理性的诗性价值世界。作为田园诗人的宗师,他一一关闭了通往官场、政治与世俗的大门,让自己的诗歌臻至飘逸空灵之化境。 相似文献
13.
论陶渊明的居贫心态和人生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是陶渊明毕生面对也是毕生致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贫的体验直接关涉到他对此在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因此,深入地了解陶渊明的居贫心态和躬耕方式,有利于我们弄清他的角色定位和入世态度,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和把捉他对贫道关系的体悟以及对生死之义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人格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 :一、他主张顺应自然 ,反对伪饰 ,力保人的本性不受异化、扭曲。二、他是一个人生的积极实践者 ,立足现实 ,直面生活 ,不唱高调 ,将“谋道”与“谋食”、“忧道”与“忧贫”和谐地统一起来。三 ,他既有达观者的胸襟 ,又有仁爱者的情怀 ,是真正热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15.
16.
钟嵘是陶渊明接受史上最早发现陶诗“真美”的人之一,但因陶渊明在《诗品》中的品级,后世对他的“风华清靡”之论探讨和研究不够。本文依据陶渊明的诗文,认为“清”正是陶渊明诗歌的审美追求,也是陶诗不同于当时华丽诗风的主要特点。“风华清靡”之论,独具慧眼,揭示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本质,是概括陶诗最为确切精当之语。 相似文献
17.
18.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陶渊明以他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与信仰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献记载与洮西之地、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对陕西沿边与西夏地界的认识等三方面,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洮地、洮水所处地域,并对哲学史界“洮西地即西夏占领地”的传统说法予以辨析,从而证明张载对陕西沿边形势与沿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后人对“取洮西之地”有误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