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1月,在阿曼国庆十六周年之际,阿曼一所综合型大学——卡布斯苏丹大学正式落成开学.这所以阿曼苏丹卡布斯名字命名的大学是阿曼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它标志着阿曼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原因,到本世纪六十年代阿曼石油开发前,阿曼被外界认为仍处于“中世纪时期”.阿曼人对外部世界的接触十分有限,经济和教育十分落后,长期习惯游牧生活的阿曼人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文盲比率很高.1970年,全国只有3所小学,20多名教师,学生不到1000人.即  相似文献   

2.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全国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阿曼国家虽小,但其经济发展速度惊人.成绩斐然。1970年,现任素丹兼首相卡布斯·本·赛义德结束其父亲的封建君主统治,接掌政权。此后,卡布斯立志振兴民族,富强国家,制订了一整套治国纲领,致力发展经济,全方位振兴工业,历经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阿曼已跻身于世界富国行列,成为海湾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卡布斯执政后的经济大发展阿曼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南端,人口89万,面积30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占80%以上。虽然于六十年代开始开采石油,1969年最高日产量达到36.6万桶,但整个经济十分落后。只是在卡布斯·本·赛义德1970年任苏丹后立志振兴民族经济,情况才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4.
卡布斯素丹大学是阿曼的第一所大学,1980年开始筹建,1986年9月2日落成并正式招生,经10余年的发展,它在办学规模、教学内容与质量、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1997年,它已有8届学生毕业,并同国内外的许多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据统计,它已与国内外14所大学签订了校级合作协议.可以说,今天的卡布斯素丹大学己成为阿曼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一、大学的伊斯兰属性阿曼是个伊斯兰氛围十分浓烈的国家,一切社会活动均带有伊斯兰的属性,卡布斯素丹大学虽说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大学,但它的一切活动都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有关规定及阿曼的传统习惯进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相似文献   

5.
1970年7月,29岁的卡布斯·本·赛义德登基执政,担任阿曼素丹兼首相.从此,他采取刚柔并济、适度开放的治国方略,使国内政局持续稳定,经济长期保持高、中速的发展势头.去年,因国际市场油价下跌,阿曼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在卡布斯素丹的领导下,阿曼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内外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国内安定,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阿曼原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经济十分落后,但在近14年内,却在繁荣和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变化日新月异,人民迅速富裕起来。这与苏丹兼首相卡布斯·本·赛义德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半岛东南端有个文明古国,旧称“马干”,含“铜山”之意,在历史上曾以炼钢和通商闻名遐迩,它就是现在的阿曼素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本·赛义德素丹执政后,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阿曼经济由复兴走向繁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阿曼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1万(1993年12月普查),海岸线长1700公里,是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中的第二大国。阿曼是个君主制国家,素丹享有最高权力,但行政事务统由内阁负责。国家重视立法与规划,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序可循。由于阿曼合理使用资源,因而使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得以均衡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海湾诸  相似文献   

8.
阿曼协议会     
阿曼的全称是阿曼苏丹国,由苏丹统治,苏丹的权力至高无上,且为世袭.长期以来,由于阿曼的社会封闭,很少受到外界影响,因而苏丹的专制统治一直延续至今.但近年来,随着阿曼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阿曼国内石油的大量开发后,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专治受到一定的冲击,为了巩轱自身的统治地位,苏丹一直在努力,使国内政治逐渐走上开明化,至到1991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协议会.一.协议会形成过程1970年8月9日,现任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废黜了其父亲的苏丹职务,接管政权,他旋即将阿曼国的原名“马斯喀特苏丹国”改为“阿曼苏丹国”,而且逐渐对政府机构实行改革,70年代初,首  相似文献   

9.
1970年8月9日,卡布斯·本·赛义德从其父亲手中接过素丹职务时,阿曼的教育极其落后,全国只有3所男生小学和一些宗教教育场所,且全在树荫下、帐篷里、茅屋里进行.卡布斯执政后,决心改变落后面貌,普及小学教育,发展中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女孩子同样可以上学.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国中小学急增,农、商、技术、师范等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派往国外学习的留学生越来越多.1978年素丹卡布斯下令成立国家教育、职业训练委员会,制订正规教育、职业训练与国家对劳动  相似文献   

10.
1970年,卡布斯任阿曼苏丹国国王后,国家开始重视智力开展,努力恢复伊斯兰民族文化。经过十二年的奋斗,阿曼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实现了免费教育。阿曼的教育事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阿曼学者访开罗阿曼著名伊斯兰思想家拉西迪·福卡尔博士应埃及新闻部部长阿卜杜·阿齐兹·鲁瓦司的邀请,在从巴黎回国的途中.到开罗作短暂访问。访问期间,拉西迪博士作了若干次关于阿拉伯伊斯兰前景的讲座,并就埃及在阿拉伯现代思想中的作用,与文化界坦诚地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9,(10):48-49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浪淘沙——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念奴娇·国庆六十周年;鹧鸪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念奴娇·国魂颂……  相似文献   

13.
阿曼自1970年卡布斯素丹执政、推行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近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历史巨变 过去,阿曼有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古兰经>学校.这种学校时常只有一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正式的学生全是男孩,他们在大树下围成圈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课.有时,一些小女孩也被允许坐在哥哥或弟弟的身后,组成外围圈旁听.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人权     
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是埃及资深外交家,现任埃及驻华大使,曾任阿拉伯联盟常驻代表,1997~1992年期间是联合国社会与人道主义委员会埃及代表团成员,其中1988年任该委员会副主席.《伊斯兰人权》是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所著《埃及和伊斯兰人权》一书的一个章节.在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权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什么国家,若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都是徒劳的.本刊征得作者的同意,撷取其中的一部分,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阿曼苏丹国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境内多沙漠、山地,气候炎热,雨水稀少。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该国的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1970年之前,阿曼的农牧业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农产品、畜产品依靠进口。1970年卡布斯苏丹执政后经过20余年的努力,至1992年时,已实现了肉、鸡、蛋、鲜奶100%自给,部分产品还出口邻国;水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出口量也日见增多;牛羊肉和小麦、大麦均已实现了部分自给。 与1970年之前相比,阿曼在发展农牧渔业经济方面成绩著显,这与卡布斯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政策的得力贯彻是分不开的。 一、农业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阿曼于1992年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全面测量和统计,结果表明,全国拥有可耕地和略经改造有望成为可耕地的总共230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10。政府制定了农业发展的第五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并组织专家对58个农业发展项目进行技术研究,准备在低洼地区开展土地改良,使之成为新农作物耕作区。 阿曼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特别注重普及科技。农业渔业部在各地建立以培养合格的技术干部为宗旨的农业发展中心。经过培训和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历史学家协会主度、埃及开罗大学文学历史首席中世纪史教授赛义德·阿卜杜·法泰哈·阿述尔博士,是研究十字军运动和伊斯兰埃及史的著名专家,在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赛义德·阿述尔1922年7月30日出生于开罗,194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文学院,194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以一流水平的论文及答辩荣获博士学位,同年担任开罗大学讲师,1960年晋升为副教授,1965年升任教授,自1967年起担任开罗大学文学院首席中世纪史教授。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阿曼发现的燧石和其它人工制品,阿曼的文明可以追溯到最后一个冰河时代。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二世纪阿拉伯部落在那里出现并定居后开始的。沿海的阿曼人精于航海,他们开辟了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商业航道。葡萄牙的瓦斯科·达加马号航船的舵手是阿曼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利比亚,有两位名人是家喻户晓的:一位是政府名人、利比亚首脑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另一位是文化名人、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教授. 1926年8月、18日,米斯拉提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较浓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 米斯拉提在开罗布拉克学校受普通教育后,进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1946年,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的扬州到阿曼的苏哈尔,是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两端国际贸易港。若再从中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来看,正如阿曼民族遗产、文化大臣费萨尔在《现代辛伯达航海记·序》中所说:“阿曼北部的苏哈尔城,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起过重大作用,以致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称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1月22日晚,埃及著名艺术家莱依娜·穆拉德走完了77个春秋的人生历程,悄然逝世,她的离去可谓是阿拉伯歌坛的一大损失。 莱依娜·穆拉德歌声委婉、悠扬,演艺精湛,阿拉伯观众对她塑造的银幕形象至今记忆犹新,赞叹不已。 1918年2月17日莱依娜·穆拉德出生于亚历山大的一个犹太家庭。母亲贾米拉是波兰犹太人,父亲扎克依·穆尔代哈是摩洛哥犹太人,在一犹太教堂当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