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冗余资源配置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合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企业同时采用新增资源投入和搜寻企业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新增资源和冗余资源投入的优化配置条件,以及2种资源组合配置模式下的企业员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最优激励合同条件。企业可以根据新增资源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以及各行动之间成本函数的相互依存性的不同组合,采取适度激励、重度强化激励、轻度强化激励、重度弱化激励和轻度弱化激励等优化激励组合方案来激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使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有更多优化方案选择,以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提高资源效率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财务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财务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的N型关系模型,当企业的财务冗余太少时,财务冗余与绩效正相关;当企业的财务冗余适度时,财务冗余与绩效负相关;当企业的财务冗余过多时,财务冗余与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人力资源冗余问题,以期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高。文章就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二者的有机结合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组织冗余的利用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冗余的控制权的角度将企业已吸收的冗余划分为分散冗余和组合冗余,分析了这两种冗余的利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包含冗余、吸收能力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在607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个模型。结果显示,分散冗余和组合冗余分别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冗余与不同的吸收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导致不同的创新产出。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冗余与西方企业的冗余一样,都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因此,广泛采用一刀切式的“减员”手段未必是中国企业“增效”的最有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献普遍认为冗余资源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增加,经营状况不良时减少,事实真的如此吗?学者们在争论应该用何种理论解释冗余资源作用的同时,忽略了该资源本身也是企业行为的结果和管理的对象,以及企业情境会影响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冗余资源数量偏离预期时,企业会据此进行响应,而这种响应所造成的结果在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中会有所区别.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显著减少,而沉淀性冗余资源却显著增加,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正U型关系;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中,其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显著增加,而且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发资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但其究竟如何受诸多前因影响仍众说纷纭。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将新能源汽车企业分为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本文基于组织冗余理论和2014—2018年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研究两类企业中研发人员冗余和研发资金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冗余和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本文发现研发人员冗余能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但财务冗余和政府补贴对两类企业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财务冗余能够削弱配套企业研发人员冗余对研发资金投入的促进作用,但对核心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补贴能够强化核心企业研发人员冗余对研发资金投入的促进作用,但对配套企业无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在制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政策时,完善研发人员界定标准并强化研发人员占比要求;基于政府补贴对两类新能源汽车企业作用的差异相应的调整激励措施,对充电设施企业采取专项财政补贴和非财政补贴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和活动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集群在保持创新扩散持续性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利用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搭建起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框架,借鉴"锦标机制"方法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模型并对其加以分析,得出相关激励制度为企业集群整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股东冲突对技术创新投资选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小保  刘星 《管理科学》2007,20(1):59-63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控股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冲突,冲突关系进而会影响企业创新技术的选择与创新技术投资的效率.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关系,构造实物期权模型分析控股股东代理(控股股东的存在)对企业创新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当企业投资的项目现金流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才会选择不确定性的创新技术投资,此前都会选择确定性的技术投资.  相似文献   

9.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外部兼职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对员工有无从事外部兼职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部职务扩大化的委托-代理模型,并与兼职模型进行了比较,指出两种不同激励机制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制定有效的激励合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家所有权、冗余雇员与公司业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透过就业问题研究了政府目标对国有企业雇员规模、进而对绩效和报酬激励机制的影响。本文发现高失业区的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冗余雇员,作为补偿,政府为冗余雇员多的国有企业给予了更多的财政补贴。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的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本文进一步发现,由于冗余雇员越多的国有企业,雇员的平均工资率越低,因此,冗余雇员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冗余雇员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高管的平均薪酬,也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敏感性。由此,本文得出,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绩效的负面效应不是由于冗余雇员而承担了额外的劳动力成本,而是由于降低了对雇员,尤其是对高管的薪酬激励,从而导致经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增加。本文的研究揭示出如何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制度上控制国有企业的政治成本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冗余资源、企业网络位置与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符正平  邱兵 《管理学报》2011,8(12):1792-1801
以875家上市公司的连锁董事网络为研究样本,讨论了冗余资源、企业网络位置和多元化战略的关系。将冗余资源区分为可用冗余、可恢复冗余和潜在冗余3类;将网络位置分为网络的中心位置和网络的中介位置2个维度,并采用中心度指标和结构洞指标对企业的网络位置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均与企业多元化程度显著正相关,而网络位置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却因冗余资源的类型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资源松弛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实物期权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织资源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分析了松弛资源与技术创新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发掘、利用的松弛资源达到某一临界点时,能对选择基于研发的自主创新策略产生足够的激励;在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创新策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正确辨识、发掘、利用松弛资源对于提高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绩效,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组织创新、组织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组织创新、组织能力和组织绩效分析框架,以研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并以华南地区的19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能力是组织创新作用于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组织能力的前因,来自管理创新的影响大于来自技术创新的影响;组织创新从组织能力影响组织绩效的强度,比从技术创新影响组织绩效的强度更强;组织创新对于组织长期绩效、短期绩效的影响路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divisional (M-form)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Findings based on longitudinal analysis data from 62 firms indicate that M-form implementation increases the firm's capacity to manage absorbed slack in the cases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and related diversified firms, and unabsorbed slack in the case of unrelated diversified firms.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由此关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组织结构就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关于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本文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做了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机械式组织结构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正相关,有机式组织结构与突破性技术创新正相关,而利用式组织学习和探索式组织学习分别在其中起到了完全和部分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也在有机式组织结构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告诉企业可以通过强化组织学习,转化学习成果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还要顺应环境变动的趋势,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对组织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Corporate Greening: Broadening the Deb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ganizational slack seems to have an ambiguous relationship with corporate greening. On the one hand, excess resources can be used to experiment with new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 or potential green market segments. On the other, excess resources can be used to build corporate buffers against pressures for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such as larg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s or environmental lobbying activity, and resist changes to the core of th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begins to resolve these conflicting arguments by broadening the debate on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corporate greening. It builds on recent empirical studies of slack and corporate greening, and recognizes the many potential role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slack may play in a dynamic decision–making context. Us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suggested by Bourgeois (1981), the paper systematiz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examples of the roles of slack encountered in a recent series of 35 interviews within UK public limited companies. It concludes that future treatments of slack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uld incorporate a more holistic view of slack, which recognizes its dynamic, complex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effects on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7.
王雁飞  朱瑜 《管理学报》2009,6(9):1257-1265,1273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17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组织创新、组织学习与绩效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基于三者关系建立的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在组织创新与绩效关系之间确实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说明组织学习的高低水平会影响组织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组织学习的水平越高,组织创新对绩效的促进影响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其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仍然是以定性研究为多而定量研究为少,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因的研究则相对更少。本文从战略和组织的双重视角出发,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运用中国的企业样本,采取多源数据取样的研究设计以降低同源误差的影响,运用层级回归方程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果发现,有机式组织结构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者战略也有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有机式组织结构与探索者战略的交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本文的研究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